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鸿

作品数:44 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道教
  • 7篇宗教
  • 5篇信仰
  • 5篇仪式
  • 5篇宝卷
  • 4篇科仪
  • 3篇道教文化
  • 3篇民间社会
  • 3篇民间宗教
  • 3篇法术
  • 2篇道派
  • 2篇宣卷
  • 2篇仪式活动
  • 2篇瑜伽
  • 2篇民间信仰
  • 2篇明清
  • 1篇丹道
  • 1篇道法
  • 1篇道教科仪
  • 1篇道教内丹

机构

  • 26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8篇李志鸿

传媒

  • 8篇世界宗教文化
  • 5篇中国道教
  • 4篇宗教学研究
  • 2篇福建文博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民俗研究
  • 1篇学术动态(北...
  • 1篇宗教社会学
  • 1篇老子学刊
  • 1篇中国本土宗教...
  • 1篇东岳信仰与北...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程智与明清之际道教龙门派新探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基于新发现的材料对程智与明清之际道教龙门派进行探索。新材料显示,季芬即季蕙纕,为明代苏州龙门派高道,程智传承其法脉,得其秘受丹法口诀,而继之发扬光大。季芬传抄流传的《玄宗旨》亦可视为程智一脉丹书,新见丹书《觅玄语录》为程智法脉所传典籍。程智弟子马衍为程智之学的集大成者,且深入龙门丹法,影响深广。程智入道教龙门派是其“寄藏”思想的体现,将“儒学之种”,“寄藏于释道”,以图儒之精神得以生长壮大。
李志鸿
关键词:明清之际龙门派
三一教心性论及其实践
2025年
三一教,又名“夏教”,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由福建莆田人林兆恩所创,是由学术团社发展而来的民间宗教。本文将三一教思想放置于中国哲学心性论的整体背景中,试图探究心性论与民间宗教实践之关联。三一教认为,儒释道三教皆为“心性”之学,主张道一教三,合三教而归夏午。林兆恩所创的九序心法,以身心性命为要道,注重性命双修,是心性论在底层社会的实践。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并非一味批判,而是将思想落实于具体的实践功夫,可谓是以立为破,推陈出新,在中国思想史上应该有其独特位置。
李志鸿
关键词:心性论
中国民间宗教与佛教关系新探
2018年
明末清初,罗祖教传入闽西,闽西佛教与罗祖教关系密切,晚清民国时期众多闽西高僧皈依罗祖教,视罗祖教为进入佛教的'方便法门'。罗祖教是创建、重兴闽西佛教道场的重要力量。当代闽西佛教众多寺庙也是由罗祖教经堂发展而来的。闽西佛教协会在宽容与默许中认可了罗祖教念诵《大乘五部六册》的活动。佛教与罗祖教原本并非正与邪的关系,而应该是源与流的关系。在法治化的社会,所谓正统宗教与民间宗教的观念都应该消失,而代之以传统宗教和新兴宗教的概念。
李志鸿
关键词:民间宗教佛教
马西沙:为中国道教及民间宗教研究创发新路
2019年
马西沙,祖籍北京密云,1943年11月出生于陕西延安。1964—196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9-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1982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曾担任道教研究室主任、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11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李志鸿
关键词:中国道教民间宗教
道教法术“家书式”考被引量:5
2009年
道教法术与民间术数有着紧密的联系。道法渊源于民间术数,是民间术数的精致化、系统化。而在民间法术走向精致化、系统化的过程中,戒律传授与经篆传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法术的实践中,民间的法师往往无篆可授,行法而不受篆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民众的实际宗教需要中,“法”比“篆”更为重要,
李志鸿
关键词:法术道教家书术数传授
白玉蟾与民间科仪
2016年
宋元之际,道教新符箓派大兴。其时,天心正法,神霄雷法、清微雷法、混元法、净明法等新道法纷纷出世,诸派道法相互融摄,在改变六朝隋唐旧有道教传统的同时,也共同塑造着宋元之际道教的新局面。其间,高道辈出,邓有功、金允中、路时中、白玉蟾皆千古留名。高道白玉蟾对两宋时期的道教科仪不仅亲自实践,而且提出许多真知灼见。
李志鸿
关键词:白玉蟾道教科仪民间信仰
晚清民国三一教与民间社会
2022年
明代中叶,闽中林兆恩创三一教,在东南地区赈灾救济、掩埋难民尸骨,联络义士抗倭,在在皆为大义之举,显示出民间宗教在广大基层社会的担当。晚清民国时期,涵江陈智达、梁普耀开创的悟本堂,创“悟本文道”科仪,以形式多样的仪式活动服务底层民众。近代以来,诸多三一教宗师亦颇具现代科学思维,欲图以现代科学思维接引民众,尝试将传统的九序心法、中医中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以应民众求医问药之需,以现代方式弘扬教门。
李志鸿
关键词:民间社会晚清民国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 探索道教中国化的路径
2018年
讨论道教中国化的路径,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必须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挖掘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李志鸿
关键词:道教文化社会主义社会
神圣的帷幕:民众思想世界中的雷神崇拜被引量:6
2005年
对雷神崇拜发展、演变之历史脉络的厘清 ,凸显出的是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与雷神崇拜之间的互为触动。以“神”为主体的雷神传说传递的是“人”的世俗理念。民众借雷神传说这一民间话语 ,表达的是维持秩序稳定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规训”与“惩罚”的永恒主题。
李志鸿
关键词:规训惩罚伦理思想
道教内丹与赣南闽西宝卷
2025年
历史上,宝卷在赣南闽西地区盛行一时。宣卷仪式的盛行,以及内丹修持的实践,是明清民间宗教在该地区传播的有效途径。《老祖直指真空法宝》等宝卷的发现,为我们了解该地区民间宗教的内丹修行提供了重要史料。从而也揭示出,中国道教仪式与丹道对明清民间宗教宝卷的重大影响。
李志鸿
关键词:宝卷仪式丹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