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双茂

作品数:36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病毒
  • 9篇出血症
  • 9篇出血症病毒
  • 6篇兔出血症
  • 6篇兔出血症病毒
  • 6篇细胞
  • 6篇病毒性出血症
  • 5篇免疫
  • 5篇病毒性出血症...
  • 4篇蛋白
  • 4篇毒力
  • 4篇粘病毒
  • 4篇兔病
  • 4篇兔病毒性出血...
  • 4篇兔病毒性出血...
  • 4篇抗原
  • 3篇疫病
  • 3篇致病
  • 3篇细胞内
  • 3篇细胞内定位

机构

  • 3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浙江农科院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南昌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4篇李双茂
  • 27篇倪征
  • 27篇云涛
  • 25篇华炯钢
  • 20篇刘光清
  • 17篇梁华丽
  • 17篇余斌
  • 16篇陈柳
  • 5篇华炯刚
  • 5篇何永强
  • 4篇张玉颖
  • 4篇杜青云
  • 4篇盛祖恬
  • 3篇顾亚仙
  • 3篇宋毅
  • 2篇刘光清
  • 2篇王德前
  • 2篇李进军
  • 2篇虞德兵
  • 2篇倪征

传媒

  • 5篇畜牧与兽医
  • 4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动物传染...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二价重组腺病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二价重组腺病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疫苗制备技术领域。该疫苗可通过在PRRSV GP5和M蛋白之间插入一具有自我裂解的FMDV 2A基因相连接,构建成GP5-2A-M融合蛋白基因,并与腺...
刘光清云涛倪征余斌陈柳华炯钢李双茂
文献传递
一株鸽副粘病毒分离株的毒力及免疫原性被引量:3
2008年
从病/死鸽中分离到1株病毒,血清学鉴定该分离病毒为禽Ⅰ型副粘病毒(PPMV);该病毒经毒力测定结果显示,PPMV的毒力与鸡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的毒力相似,为自然弱毒株;对该分离株F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PMV F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属于弱毒株的特征性序列。将该株病毒制备成灭活疫苗,分别免疫鸽、鸡,结果都能诱导鸽、鸡体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分别以鸡新城疫标准强毒株F48E9、本组分离于鸡的野毒株CPMV(MDT 45.4 h,ICPI 1.85,IVPI 2.42)和分离于鹅的野毒株GPMV(MDT 59 h,ICPI 1.88,IVPI 2.39)攻击免疫鸡群,免疫鸡群可得到保护,而非免疫鸡群被攻击后全部致死。结果表明,用该分离毒制成的油乳剂灭活苗对鸡安全,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可抵抗鸡新城疫、鹅副粘病毒的攻击。用HI方法检测该株病毒与La Sota株之间的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La Sota株与PPMV两毒株间的抗原性差异较小。
梁华丽华炯钢徐辉顾亚仙李双茂冯富强
关键词:毒力HI抗体免疫原性
鸭源禽副黏病毒1型YH_(99) V株的毒力测定和致病特性分析
2007年
从浙江省某麻鸭养殖基地的产蛋下降病鸭生殖器官内分离到1株致产蛋锐减、不致鸭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黏病毒1型,命名为YH99V株。该毒株经动物回归试验能成功诱导鸭发病并回收同样的病毒,通过SPF鸡胚盲传至第9代时致病性突然增强,第11代出现血凝特性,第15代血凝价趋于稳定,鸡胚半数致死量EF15ELD50为10-4.8。MDT、ICPI和IVPI毒力学指标测定以及毒力相关基因序列结构分析表明,分离株的MDT为112h,ICPI为0.225,IVPI为0.41;YH99 V株F0蛋白裂解位点(112~117位)区域氨基酸推导序列为Gly-Arg-Gln-Gly-Arg-Leu,与弱毒株相一致。证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弱毒株。
何永强梁华丽华炯钢云涛倪征李双茂
关键词:毒力致病特性
德国牧羊犬伪狂犬病并发李氏杆菌病的诊疗
2014年
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家畜及野生动物等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李氏杆菌病是由胞内寄生性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所致的散发性人畜共患病。家畜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流产;家禽和啮齿动物发生坏死性肝炎、心肌炎及单核细胞增多;人类常见脑膜炎,其次是妊娠感染及败血症,或局部感染。
朱国李双茂刘国芳
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李氏杆菌病德国牧羊犬诊疗单核细胞增多人畜共患病
转译过程中小RNA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小RNA病毒的转译机制不同于真核细胞mRNA的转译机制,该类病毒是借助于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来启动内部翻译过程的,同时还伴随着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抑制过程。在此过程中,小RNA病毒与宿主细胞间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倪征刘光清云涛梁华丽华炯刚李双茂杜青云
关键词:小RNA病毒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宿主细胞
热应激条件下不同抗氧化添加剂对蛋鸡肠道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为研究饲粮添加抗氧化剂对热应激条件下蛋鸡肠道结构的影响,选取2400只35周龄海兰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0只,分为A组(200 mg/kg姜黄素+基础日粮)、B组(150 mg/kg添加剂A+基础日粮)、C组(100 mg/kg姜黄素+150 mg/kg添加剂A+基础日粮)、D组(150 mg/kg添加剂A+200 mg/kg添加剂B)和O组(对照组,基础日粮),其中添加剂A含2%茶多酚,添加剂B含≥300亿乳酸菌,7 d预试期,42 d正试期。结果显示:与O组相比,A组蛋鸡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与黏膜厚度显著提高(P<0.05);B组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蛋鸡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及黏膜厚度(P<0.05),且显著提高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P<0.05);C组蛋鸡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V/C值及黏膜厚度显著提高(P<0.05)。另外,相对A、B、C组,D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与V/C值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姜黄素、茶多酚和微生态制剂等添加剂对热应激条件下蛋鸡肠道损伤有一定缓解作用,且以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mg/kg姜黄素+150 mg/kg添加剂A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陆建强徐晨杰聂根基陆新富沈素娥虞德兵王德前李双茂李进军
关键词:热应激蛋鸡肠道形态添加剂
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
2013年
从某猪场呼吸道症状严重的发病猪病料中分离到4株细菌,经形态和培养特征、生化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PCR方法鉴定为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氧呱嗪青霉素、环丙沙星、氟派酸等敏感,对新霉素、红霉素、壮观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等不敏感,对小白鼠致病性强弱不一,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不同。
马有智徐海圣李双茂
关键词: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生物被膜药敏
具有荧光标签的猪瘟病毒E^(rns)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获得具有标记的猪瘟病毒Erns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操作,使猪瘟病毒Erns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昆虫细胞中高效表达了ErnsGFP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表达产物分子量正确,且发出易于检测的绿色荧光,具有标记的Erns蛋白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Erns蛋白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陈柳余斌云涛倪征华炯钢李双茂
关键词:猪瘟病毒绿色荧光蛋白
银处理的聚丙烯纤维(PP-Ag)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杀灭作用及对鸡胚毒性试验
本研究用银处理的聚丙烯纤维(PP-Ag)经不同量、不同光照时间及不同作用方式(过滤、浸泡)等作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结果表明除过滤方式外,其余均对IBV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且随着PP-Ag材料量增加,杀灭作用增...
华炯钢梁华丽李双茂刘光清云涛倪征余斌顾亚仙
关键词:杀灭作用毒性试验鸡胚聚丙烯纤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文献传递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的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采用3′RACE方法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JX/CHA/97株基因组3′端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利用ONAstar和DNAman软件分析了RHDV JX/CHA/97株与各参比毒株3′NCR的序列同源性,用RNA structure软件对3′NCR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1500 bp,包括部分VP60基因序列、ORF2基因、3′端非编码区(3′Non Coding Region,3′NCR)和poly(A)尾巴,其中 3′NCR位于ORF2终止密码子TAG之后,长59 bp,poly(A)至少含有27个A;3′NCR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93.5%-100%);3′NCR二级结构可以形成2个潜在的茎-环结构(SL1和SL2),其中SL2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其形状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长度关系不大,但是SL1的结构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提示poly(A)尾巴与3′NCR高级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基因组复制有一定关系。
刘光清张玉颖云涛倪征张淼涛梁华丽华炯刚李双茂杜青云盛祖恬
关键词: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POLY(A)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