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市公安局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杀伤力鉴定三要素被引量:2
- 2003年
- 李刚
- 关键词:杀伤力鉴定枪支管理
- 枪弹痕迹的法庭科学鉴定现状与未来被引量:24
- 2008年
- 本文对国内枪弹痕迹检验技术的现状、主要检验项目及进展进行了归纳梳理,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预测和建议,对警察机关有关人员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刚姚利
- 关键词:法庭科学枪弹痕迹
- 对射击距离的界定被引量:5
- 2002年
- 对于射击距离划分的界定,国内现在较公认的标准是,贴近距离0~5cm;近距离:5~50cm;50cm以上,则称之远距离。这种划分都有较为明显的弹孔痕迹(主要是烟熏及烧灼痕迹),比较容易区别这样几段距离。这样的划分有稳妥的一面,其流弊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与案件各方面条件刻划的脱节。例如在日常工作中,用上述划分标准在确定枪击系远距离射击后,还要强调80cm到800cm甚至更远的距离,另一种射击距离的划分标准,是将50cm到250cm定为中距离。"中距离"本身在生活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且这种划分标准显然没有遵从以弹孔痕迹为划分标准,而是以侦查实践为依据了,可能造成同一结论而不同划分标准的逻辑上的混乱。还有一些划分方法将射击距离在近距离上精确到10cm甚至于5cm。
- 李刚
- 关键词:枪击射击距离
- 非制式枪支散件认定的顺向原则被引量:4
- 2017年
- 目前国内各鉴定机构对非制式枪支散件的鉴定主要是采用功能等效比较的方法作出判断,即与制式枪支的散件进行比较,功能相同或类似即认定为枪支散件。但是对非制式枪支的认定还必须满足枪口比动能等于大于1.8 J/cm2这个阈值条件,没有达到或不能确定是否能够达到这个阈值的,均不能认定是枪支,因此作为其结构基础的散件也不能认定为"枪支散件"。由于检验的散件通常都不是成套的,多数情况下无法组装成一支能够发射弹丸的枪支以测试其枪口比动能,为此,本文对非制式枪支散件的认定提出了5个技术途径,为这一检验项目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方法和思路。
- 李刚
- 流弹现象的判断
- 2004年
- 李刚但青松
- 膛线痕迹的一种特殊状态
- 2001年
- 李刚牛勇
- 关键词:手枪弹头痕迹
- 关于司法实践中的枪械分类问题被引量:1
- 2002年
- 李刚
- 关键词:司法实践司法鉴定杀伤力
- 以火药为动力的非制式枪支的鉴定方法被引量:4
- 2003年
- 李刚
- 关键词:火药动力设备文档制作
- 枪弹痕迹情报网络共享与交换
- 2005年
- 李刚
- 关键词:枪弹痕迹网络技术网络共享网络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