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 作品数:19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发生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68例行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6例,女72例;年龄为(64±13)岁,年龄范围为38~75岁。168例患者中,术前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36例,术前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8例。所有患者行PD。观察指标:(1)手术和随访情况。(2)PD后发生内分泌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3)PD后发生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血糖控制情况、饮食及营养状况、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手术和随访情况:168例患者成功完成PD,术后恢复顺利,均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168例患者术后空腹血糖为7 mmol/L(5~9 mmol/L),餐后2 h血糖为10 mmol/L(7~14 mmol/L),每天排便次数为(2.4±1.2)次/d。所有患者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168例患者中,排除术前有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患者,实际132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6个月,132例患者中,47例发生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5.61%(47/132)。168例患者中,排除术前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患者,实际160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6个月,160例患者中,68例发生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2.50%(68/160)。(2)PD后发生内分泌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为性别、代谢综合征、慢性胰腺炎、切离点、术后化疗是影响PD后发生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χ2=5.300,6.270,4.473,4.392,5.397,P<0.05)。多因素分析结
- 蔡正华李刚包善华卞晓洁凡银银陈潇远仇毓东
- 关键词:胰腺肿瘤壶腹部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胰腺术后胰源性糖尿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胰腺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手术仍是治疗的首选方案。胰腺良性疾病病人预后较好,而继发于胰腺术后的糖尿病不同程度地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未有针对胰源性糖尿病统一的诊治规范。此文作者通过对文献复习并结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既往研究结果对胰源性糖尿病的定义、发病机制、发病率、诊断、治疗做一综述,以期为胰腺术后胰源性糖尿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蔡正华杨翼飞包善华凡银银仇毓东李刚
- 关键词:胰腺手术术后胰源性糖尿病
-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观察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前减黄对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12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减黄分为两组,其中减黄组49例,均行内镜下逆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未减黄组63例。观察减黄组ENBD并发症发生率及减黄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术前减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减黄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P <0. 05)、血清白蛋白(P <0. 05)等指标较减黄前明显改善;减黄组ENBD并发症发生率为12. 24%,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 98%,未减黄组为41. 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减黄组术前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长于未减黄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未减黄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未减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术前减黄能改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生理状态,缩短PD术后住院时间,但并不能有效的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前减黄不推荐作为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准备的常规措施。
- 李刚毛谅凡银银包善华仇毓东
-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减黄
- 2008~2009年我院中心药房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了解2008~2009年我院中心药房的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加强国家特殊药品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检索2008~2009年我院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临床使用数据,以DDDs值、DDDs值排序、AUDs、DUI为指标分析其临床使用情况。结果: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所有品种中,盐酸羟考酮控释片20 mg的DUI>1,其他品种DUI≤1。结论: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在癌症患者应用麻醉药品方面总体符合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的基本原则。
- 钱正刚朱怀军李刚
- 关键词:麻醉药品合理用药分析
- 脂必妥与辛伐他汀调节血脂代谢的成本-效果分析
- 目的:对辛伐他汀片与脂必妥胶囊调节血脂代谢的疗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原发性血脂代谢紊乱患者68例被随机分为2组:A组服用辛伐他汀,B组服用脂必妥,采用药物经济学成本一效果分析法,统计两组治疗方法经过8周治疗后的费用...
- 张晋萍凌春燕李刚
- 关键词:高脂血症脂必妥辛伐他汀药物经济学
- 文献传递
- 海德堡胰腺癌预后评分对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海德堡胰腺癌预后(HELPP)评分对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中心接受根治性手术的35例胰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前HELPP评分将病人分为低分组(≤3分)和高分组(>3分),比较两组病例临床病理资料,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结果35例病人中,低分组有21例,高分组有14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学分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辅助治疗以及R0切除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人均有完整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29.0个月。低分组和高分组术后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9.0个月和1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HELPP评分可考虑作为预测根治性切除胰腺癌病人预后的工具,评分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 谢彧杭和兴李刚褚薛慧毛谅程浩仇毓东
- 关键词:胰腺癌预后
- 109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对1994—2012年报道的rHuEPO ADRs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HuEPO引起的严重ADRs主要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高血压、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高血糖等。结论:使用rHuEPO治疗应严密监护,保证用药安全。
- 杨元勋钱正刚李刚
-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脂必妥与辛伐他汀调节血脂代谢的成本—效果分析
- 目的:对辛伐他汀片与脂必妥胶囊调节血脂代谢的疗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方法:原发性血脂代谢紊乱患者68例被随机分为2组:A组服用辛伐他汀,B组服用脂必妥,采用药物经济学成本一效果分析法,统计两组治疗方法经过8周...
- 张晋萍凌春燕李刚
- 关键词:高脂血症脂必妥胶囊辛伐他汀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伴浸润性癌一例报道被引量:1
- 2020年
- 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胰管内病变,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上较难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相鉴别。该文通过分析1例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蔡正华包善华仇毓东李刚
- 关键词:胰腺肿瘤
- 腹腔镜保留与不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与不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胰中心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实施的40例胰体尾良性或交界性肿瘤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不保留脾脏者设为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lap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splenectomy,LDPS)组,17例保留脾脏者设为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laproscopic 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LSPDP)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结果40例病人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PS组和LSPDP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11±50)min和(217±6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4±194)ml和(231±205)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0±0.8)d和(2.8±1.0)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3±4.9)d和(11.1±5.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DPS组1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胰瘘9例,LSPDP组1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胰瘘8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室检查,LDPS组白细胞计数、术后1 d C反应蛋白及术后7 d血小板计数均高于LSPDP组(均P<0.05)。术后随访18个月,LSPDP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LD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新发糖尿病、肿瘤复发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治疗胰体尾良性及交界性肿瘤时,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也有利于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建议有条件的单位稳步实施。
- 蔡正华仇毓东李刚
- 关键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保留脾脏生活质量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