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强
- 作品数:71 被引量:171H指数:6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阴囊单发性扁平苔藓1例
- 2018年
-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阴囊部暗褐色斑块2个月余。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阴囊部出现一小丘疹,逐渐增大,伴明显瘙痒,偶有疼痛。曾就诊于本院以皮炎给予乙氧苯柳胺软膏及老鹳草软膏半月余,效果欠佳,遂再次就诊,给予手术切除并作组织病理检验,随访观察至今无复发。
- 王艳心杜镇王成李保强
- 关键词:阴囊部扁平苔藓乙氧苯柳胺软膏单发性病理检验随访观察
- 结节性红斑患者皮损处HLA-DR分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结节性红斑皮损中HLA-DR分子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结节性红斑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ax 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9例结节性红斑患者皮损(疾病组)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组)表皮、真皮内HLA-DR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1)疾病组表皮内HLA-DR阳性细胞百分比为(4.96±2.51)%,与正常组(0.66±0.43)%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疾病组皮损真皮内HLA-DR阳性细胞数百分比为(28.20±11.98)%,与正常组(7.63±4.90)%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疾病组表皮内HLA-DR阳性表达率为89.80%,显著高于正常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疾病组真皮内HLA-DR阳性表达率为97.96%,显著高于正常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分子的高表达可能与结节性红斑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应答过度、造成机体自身组织的损伤有关,考虑HLA-DR分子介导的细胞免疫在结节性红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韩晨珠陈丽莉杜镇于淑萍李保强
- 关键词:结节性红斑免疫组化HLA-DR
- 落屑性红皮病1例
- 2009年
- 李保强胡晓梅张春梅
- 关键词:红皮病全身红斑外用药物足月顺产咽部充血脱屑
- 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患者皮损中结核杆菌DNA的检测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和结核杆菌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的病理组织进行了结核杆菌DNA的检测 ,同时以淋巴结结核的病理组织作为阳性对照 ,以正常皮肤组织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4例淋巴结结核 3例呈阳性 ,阴性对照及 19例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均呈阴性。结论 :完整的结核杆菌在上述皮肤血管炎皮损中并不多见 ,可能部分由其产生的蛋白或细菌碎片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
- 李保强张晓维于立勤
- 关键词:结节性红斑结核杆菌多聚酶链反应
- 结节性红斑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及Von Willebrand因子检测被引量:1
- 2000年
- 张春梅李保强于立勤齐宝权于中蛟李艳捧
- 关键词:红斑结节性红斑颗粒膜蛋白VWF
- 皮肤布鲁氏菌病1例被引量:1
- 2023年
-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因右下肢红斑结节伴疼痛约14 d、波及全身6 d于2020年6月11日至我科就诊。患者自诉约14 d前无明显诱因右下肢出现七八个绿豆大的水肿性红斑、结节,无瘙痒,按压时疼痛,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9.0℃)。6 d前躯干与上肢出现红斑、结节,仍间断发热,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为“结节性血管炎”,给予抗炎退热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而来我院。既往史:约39年前因外伤后行左下肢截肢术,曾接受输血;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吴景良李雪飞刘利君何磊李保强段昕所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 荨麻疹伴腹水1例
- 2009年
- 患者女,14岁。主因全身起风团伴间断腹痛6天入院。患者于6天前全身出现风团,伴阵发性腹痛,在当地给予头孢曲松及氢化可的松等治疗,皮疹仍反复发作,且伴阵发性腹痛,尚可忍受。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精神饮食较差,大小便基本正常。既往20天前有发热史,曾应用中药治疗。查体:T36.8℃,P90次/分,R18次/分,BP110/60mmHg。神志清,精神差,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眼睑轻度浮肿,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
- 李保强宋雪邵雪斋
- 关键词:荨麻疹腹水
- 泌尿生殖系感染病原学分析及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
- 2011年
- 目的了解河北承德地区泌尿生殖系感染常见病原体构成及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定性检测有临床症状或有不洁性史者的尿道或宫颈分泌物的沙眼衣原体;培养鉴定淋球菌、支原体,并做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70例患者检出阳性结果214例,其中混合感染40例,占18.69%,以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混合感染居多;单纯淋球菌感染占14.02%;单纯沙眼衣原体感染占14.49%;单纯支原体感染占52.80%。对支原体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为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结论应重视泌尿生殖系混合感染,支原体感染需和临床症状相结合,可首选交沙霉素、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等治疗。
- 王立平李保强段昕所陆洁于立勤邢恩鸿
- 关键词: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
- 暴发性痤疮1例
- 2011年
- 暴发性痤疮(acne fulminans,AF)临床少见,往往发病急,常伴有全身症状,现报告1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面颈、胸背起丘疹、结节、脓疱5年,加重伴发热5 d于2008年3月3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始面颈、胸背部起有丘疹、脓疱、结节,痒痛,
- 齐宝全贾亚楠李保强于中蛟
- 关键词:痤疮脓疱
- 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 ,NGF)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中N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多数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表皮全层均有NGF表达 ,其中基底层为强阳性 ,棘层和颗粒层为阳性 ,角质层为弱阳性 ,阳性信号表达部位主要位于细胞质 ,核膜亦有表达。正常皮肤多数仅在基底层有表达 ,少数于棘层和颗粒层有微量表达 ,其基底层为阳性 ,棘层和颗粒层为弱阳性 ,阳性信号表达部位均位于细胞质。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中NGF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均 <0 .0 1)。
- 齐宝全陆洁段昕所孙立新于立勤李保强
- 关键词:银屑病神经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