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争
- 作品数:177 被引量:468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鳞翅目幼虫诱导性取食偏好
- 2015年
- 鳞翅目幼虫诱导性取食偏好是对此前取食过的食物类型的偏好性或者食物接受度逐渐增强的现象。诱导性取食偏好通常会造成幼虫味觉系统、嗅觉系统和触觉系统的改变。本文讨论了可能导致诱导性偏好过程的几个生理学机制,包括对拒食剂的习惯化,对异生素处理能力增强,特异性正面反应的获得,敏感化和联系性学习;以及取食偏好性的生态意义。诱导性取食偏好是一种适应性反应,使幼虫倾向于在最有利于生长的植物种类上取食。对重要农作物造成显著经济损失、拒食剂应用障碍和化学防治成本上升。因此需要获得推动其取食的基本机制。该现象还可能与寄主选择行为的进化性改变、食谱宽度的变异和寄主种系的进化有关联,然而诱导性取食偏好的物质基础仅在烟草天蛾和菜粉蝶幼虫定性,这两种昆虫已经进化成寡食性的种类,不能从系统发育树的角度弄清食性转变的过程。以后需要在棉铃虫、斜纹夜蛾、海灰翅夜蛾等典型的多食性农业害虫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 郭帅帅原国辉龚东风张鸿飞胡晶晶李为争
- 关键词:鳞翅目幼虫
- (E)-β-法尼烯和(-)-β-石竹烯在桃蚜-七星瓢虫化学通讯中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探明(E)-β-法尼烯和(-)-β-石竹烯在瓢虫和蚜虫化学通讯中的意义,在Y形嗅觉仪中测试了桃蚜和七星瓢虫对(E)-β-法尼烯和(-)-β-石竹烯单剂及一系列混剂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E)-β-法尼烯和(-)-β-石竹烯单剂对七星瓢虫成虫均有引诱作用,剂量阈值均为20μg。二者混合测试时,5μg(-)-β-石竹烯能抑制20μg(E)-β-法尼烯对七星瓢虫的引诱作用,但随着(-)-β-石竹烯添加量继续增加,混合物会重新变为引诱作用。与此相似的是,5μg或10μg剂量的(E)-β-法尼烯能显著抑制20μg(-)-β-石竹烯对七星瓢虫的引诱作用,但更高(E)-β-法尼烯剂量加入时,混合物也会重新恢复引诱功能。2种烯烃均对桃蚜有驱避作用,(E)-β-法尼烯的最低有效驱避剂量为0.4μg,(-)-β-石竹烯仅在最大剂量(20μg)测试时才有极显著驱避作用。20μg和40μg的(-)-β-石竹烯添加量可以抑制0.4μg(E)-β-法尼烯对桃蚜的驱避作用,更高添加量会使混合物重新恢复驱避活性。当(-)-β-石竹烯剂量固定为20μg时,(E)-β-法尼烯以供试任何剂量混入均会产生行为学中性混合物。两种烯烃均能引诱七星瓢虫,驱避桃蚜,但以特定比例混合对两种昆虫均会变成行为学中性混合物。
- 郭帅帅原国辉柴晓乐郭线茹滕小慧李为争
- 关键词:七星瓢虫桃蚜
- 当前和未来气候下龟纹瓢虫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 2024年
- 本研究基于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101个分布点和6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当前和未来气候下龟纹瓢虫在中国的潜在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影响且适于龟纹瓢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为平均月温差(3.11~9.27℃)、最热季平均温度(25.6~36.61℃)和最湿月降水量(154.85~999.60 mm)。与当前气候相比,未来12个气候情景下的非适生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低适生区、中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90SSP5-8.5气候情景下的高适生区面积增加最多(102.55×10^(4)km^(2)),新增区域包括浙江、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未来气温的升高,龟纹瓢虫的分布区会向北方扩张,同时在南方的分布区会进一步扩大。龟纹瓢虫作为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对多种农业害虫均有较强的捕食作用,未来适生区面积的增加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容易地利用其进行害虫防控。
- 徐扬张琦郭线茹赵曼李为争席玉强王高平胡明鑫张利娟
- 关键词:龟纹瓢虫最大熵模型环境因子未来气候
- 无翅桃蚜对龟纹瓢虫的视觉和嗅觉识别反应被引量:4
- 2010年
- 为探明桃蚜Myzus persicae是否可以识别来自其捕食性天敌的嗅觉和视觉信息,本研究采用桃蚜和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这一猎物-捕食者系统,在室内测定了无翅桃蚜对龟纹瓢虫成虫体色和挥发物的识别反应。选择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无翅桃蚜既能通过视觉信息识别瓢虫的存在,也能通过嗅觉信息识别瓢虫的存在,说明桃蚜对龟纹瓢虫体色和气味信息的识别存在一定的冗余现象。剂量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粗提物的剂量与其对桃蚜的驱避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识别反应剂量的临界值在0.3~0.6个瓢虫当量之间,1.2~1.5个瓢虫当量的粗提物的驱避作用与20头活体龟纹瓢虫的驱避作用相当。结论认为,桃蚜可以识别龟纹瓢虫的存在,并对其作出一定的躲避反应,从而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 李为争付国需柴晓乐王英慧张元臣原国辉
- 关键词:桃蚜龟纹瓢虫视觉信息驱避作用
- 胚胎发育期经历的寄主刺激物对棉铃虫初孵幼虫嗅觉偏好性的影响
- 2018年
- 为了探讨棉铃虫胚胎发育期经历的寄主植物化学刺激对孵化后个体嗅觉趋向行为的影响,进而为棉铃虫的生态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使棉铃虫雌蛾在涂布不同寄主植物(棉花、烟草、辣椒、番茄)刺激物的纱布上产卵,收集孵化后的幼虫,测试其寄主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卵发育期间经历4种寄主植物化学刺激的个体,寄主选择行为和无经历对照组的个体有显著的差异。卵期在烟草上的发育经历会造成初孵幼虫对烟草的嗅觉偏好性增强,辣椒和番茄也有类似的诱导性经历效应,祖先寄主棉花的诱导作用最差。另外,室内长期用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铃虫,会逐渐发育出对番茄挥发物的回避行为,嗅觉敏感化可能是主要机制。总之,卵期经历的寄主植物化学刺激会显著影响孵化后幼虫的嗅觉偏好性。
- 吴广庆李为争杨淑芳
- 关键词:棉铃虫卵期
- 棉铃虫成虫对两种关键花香气味的联系性学习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明确棉铃虫对苯乙醛和乙酸苯甲酯两种关键花香气味的联系性学习行为,在室内分别测定了不同学习训练的棉铃虫雌雄成虫对两种关键花香气味的选择偏好性反应和雄成虫的触角电位反应。偏好性测定结果表明,无花香气味接触经历的棉铃虫对苯乙醛和乙酸苯甲酯的选择频次均无显著差异,且单纯的花香气味接触经历也不能诱导棉铃虫气味偏好性的显著改变,唯有花香气味接触经历伴随蔗糖溶液进行强化训练时,才能诱导气味偏好性的显著性改变。从对两种花香气味的联系性学习看,棉铃虫更容易将苯乙醛与蔗糖溶液进行联系性学习,而不容易将乙酸苯甲酯与蔗糖溶液进行联系性学习。从性别差异看,雌虫比雄虫具有更强的将花香气味与蔗糖溶液进行联系性学习的能力。触角电位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学习训练的棉铃虫雄成虫对两种花香气味和绿叶气味顺-3-己烯-1-醇的EAG反应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之,花香气味伴随食物资源的联系性学习经历,能够明显提高棉铃虫成虫对花香气味的选择偏好,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优化花香引诱剂的配方设计和应用技术。
- 李为争王琼李慧玲王珏李洋洋郭线茹原国辉
- 关键词:棉铃虫
- 一种快速筛选鳞翅目昆虫产卵引诱或趋避活性物质的产卵笼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快速筛选鳞翅目昆虫产卵引诱或趋避活性物质的产卵笼及其使用方法。所述产卵笼包括圆筒及圆筒口处设的固定圈,圆筒与固定圈之间设脱脂棉纱布;圆筒的筒身上均匀分布有不少于30个通气孔、筒口处设有...
- 赵曼汤金荣苗昌见董少奇王鑫辉郭线茹李为争王高平原国辉
- 文献传递
- 对应分析图解读方法辨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对应分析图可揭示多个多类别变量的关系,包括同一变量不同类别的相似性、不同变量类别的关联性和类别关联性排序等.然而,网上大量转载的对应分析图解读方法是错误的.作者分析了前翅主色和特征色不同组合出现的蛾类物种数,揭示了"四象限""相邻点""共垂线""角余弦"和"同心圆"解读结果的矛盾,结合对应分析算法步骤给出了正确解读方法,即只有"共垂线"法和"角余弦"法才是正确的.
- 孟颢光游秀峰李为争
- 鳞翅目幼虫诱导性取食偏好
- 鳞翅目幼虫诱导性取食偏好是对此前取食过的食物类型的偏好性或者食物接受度逐渐增强的现象。诱导性取食偏好通常会造成幼虫味觉系统、嗅觉系统和触觉系统的改变。本文讨论了可能导致诱导性偏好过程的几个生理学机制,包括对拒食剂的习惯化...
- 郭帅帅原国辉龚东风张鸿飞胡晶晶李为争
- 关键词:鳞翅目幼虫
- 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2004年和2005年夏季在江淮稻区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性诱剂诱捕的结果表明:一种新型诱芯(其中顺11十六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为2∶1)对第1代二化螟的日平均诱捕量相当于二化螟标准诱芯的5倍左右,而在越冬代和第2代成虫发生期则分别相当于后者的1.5839倍和1.7474倍。二化螟诱捕量取决于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的比例,而与其各自的剂量或信息素总剂量无明显关系,且它们的最佳配比可能因世代夜间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二化螟标准诱芯在第1代诱捕效果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两种不饱和十六醛比例不适。
- 李为争王红托游秀峰宣维健盛承发
- 关键词:二化螟诱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