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涛
-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体会被引量:1
- 2002年
- 魏开斌刘红朱海涛蔡国强秦之威
- 关键词:单臂外固定支架胫腓骨骨折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三维重建精确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新方法。方法选用30具成人完整骨盆标本共6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应用放射学方法及实际测量法分别对其外展角、前倾角进行测量,放射学方法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X-ray radiography,DR)及MS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实际测量采用量角器及数显角度仪两种方法。结果 MSCT重建法测得的髋臼外展角为48.61°±2.31°,前倾角为15.82°±4.62°,与实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方法与实际测得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结果准确,是一种可利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前髋臼位相参数测量新方法。
- 范新成刘峰魏开斌马振波张伟赵伟李军朱海涛初培罡葛东
- 关键词:髋臼关节成形术外展角前倾角
- 负压闭式引流在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负压闭式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上肢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syndrome,O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上肢OCS患者,随机分为VSD组和对照组,VSD组创面应用VSD敷料覆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创面处理方法。比较两组处理方法的疗效及疗程。结果 VSD组有27例经1~3次持续负压吸引后直接对合缝合,无需植皮;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需植皮才可达到创面愈合。两组植皮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二期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SD可有效地闭合上肢深筋膜减张切口,提高手术疗效,缩短疗程。
- 范新成刘峰朱海涛
-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负压闭式引流植皮
- 颈脊髓急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神经电生理学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 利用能够理想模拟脊髓受压的动物模型,分析脊髓在受压过程中的病理特点及神经电生理变化,研究脊髓损伤与神经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压迫组、中度压迫组和重度压迫组,每组8只。轻度压迫组、中度压迫组和重度压迫组为实验组,分别选用直径为1.0mm、2.0mm和3.0mm的球囊导人至C6-7,平面,造成轻、中、重三种程度的脊髓压迫性损伤。记录不同时间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形,观察动物后肢运动功能;切取损伤节段的脊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脊髓损伤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后肢的运动功能与诱发电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神经元细胞损伤数目越多,白质纤维脱髓鞘越重,则CSEP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越明显。动物脊髓压迫后,即刻进行诱发电位测试,中度压迫组CSEP波幅从4.2μV下降至2.2μV,而MEP波幅则从24.7μV下降至5.3μV,提示在监测脊髓运动功能时,MEP比CSEP更加敏感。结论选用带球囊的导管作为实验性动物颈脊髓急性压迫模型的压迫物,可使脊髓压迫实验模型简单化、标准化。在不完全脊髓损伤中,诱发电位的变化和病理损伤有明显的相关性。
- 刘峰朱海涛范新成靳明萍杨丽
- 关键词: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脊髓压迫
- 髓芯减压钽棒置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现况及展望被引量:5
- 2013年
- 股骨头缺血坏死(adult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理机制导致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骨髓细胞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负重区塌陷等,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慢性疼痛、功能活动障碍、进行性跛行等,最终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持续性关节疼痛、关节僵直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且致残率高。股骨头坏死早期,尚有保髋价值,不建议早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近年来钽棒置入的保髋手术方式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现将目前的应用现况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初培罡朱海涛娄彦华范新成魏开斌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钽棒髓芯减压
- 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探讨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42例。结果 :随访 6~ 18个月 ,无 1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无外固定钢针拔出或折断 ,所有病例均完全恢复功能 ,膝、踝关节功能无受限。结论 :该手术操作简单 ,对骨折端干扰少 ,复位好 ,固定可靠 ,无畸形愈合 ,疗效满意。
- 亓向同朱海涛蔡国强魏开斌梁久金
-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架外固定术
- 中间椎体压缩骨折的体外骨质疏松五联椎体模型的制作与评价
- 2016年
- 目的为椎体成形术后对邻近椎体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制作一种中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体外骨质疏松五联椎体模型。方法采用新鲜成年猪脊柱胸腰段五联椎体分为A、B、C、D 4组,每组15个。A组置于0.9%生理盐水中不经脱钙处理;B组置入0.491 6 mmol/L的EDTA-Na2脱钙液中浸泡脱钙4周;C组通过打孔的中间椎体椎弓根推注脱钙液脱钙3周后,再整体置入脱钙液中浸泡3周;D组通过打孔的中间椎体椎弓根推注脱钙液脱钙3周后,将中间椎体制成Ⅱ度压缩骨折,再整体置入脱钙液中浸泡3周。对所有的单元椎进行骨密度(BMD)值和CT值比较,DR片及大体观察。结果 B组椎体经脱钙后较A组BMD值及CT值下降明显,且B组椎体第3周与第4周BMD值与CT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中间的椎体在相同的时间里经过BMD值及CT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检测的D组中间压缩骨折的椎体与B、C组中间椎体对比BMD值及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DR片显示透亮区增大,大体观察显示骨小梁断裂及消失逐渐增多。结论采用0.491 6 mmol/L的EDTA-Na2对成年猪胸腰段五联椎体进行脱钙,制成中间椎体压缩骨折的骨质疏松性五联椎体模型,可以作为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的骨折的一种标准化模型。
- 范新成赵伟苏慧朱海涛刘峰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折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 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侧后方椎间孔与后路椎板间入路内镜治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比较侧后方椎间孔入路(PETD)与后路椎板间入路(PEID)两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方式对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共24例重度脱垂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病例,其中侧后方椎间孔入路(A组)11例,后路椎板间入路(B组)13例,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中统计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观察比较术前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Macnab评价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经椎板间组平均手术时间(43.62±4.23)min、术中透视次数(6.08±0.76)次,与经椎间孔组[平均手术时间(63.45±9.13)min、术中透视次数(12.27±1.35)次]比较,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评分:经椎间孔组末次随访优良率为90.9%,经椎板间组末次随访优良率为92.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案,侧方及后方两种入路应个体化选择。
- 张鹏成泽健朱海涛于鑫范新成秦之威刘峰杨申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内镜椎间孔入路
- 丝线U形缝合联合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丝线U形缝合联合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丝线U形缝合联合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29例,同时选择30例应用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术后石膏外固定,2~6周后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24~72周,平均36周,骨折全部愈合,丝线U形缝合联合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组优良率达93.10%,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组优良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线U形缝合联合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 范新成于鑫刘峰朱海涛
- 关键词:髌骨骨折钢丝张力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