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艳

作品数:69 被引量:463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土壤
  • 18篇甘蔗
  • 14篇养分
  • 12篇施肥
  • 7篇宿根
  • 7篇宿根蔗
  • 6篇氮肥
  • 6篇玉米
  • 6篇土壤养分
  • 6篇磷肥
  • 5篇悬臂
  • 5篇养分吸收
  • 5篇桑园
  • 4篇稻田
  • 4篇栽培
  • 4篇蔗区
  • 4篇植物
  • 4篇施氮
  • 4篇交换性
  • 4篇红壤

机构

  • 67篇广西农业科学...
  • 14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水产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作物遗传...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69篇曾艳
  • 45篇谢如林
  • 44篇黄金生
  • 40篇周柳强
  • 37篇谭宏伟
  • 27篇区惠平
  • 23篇朱晓晖
  • 15篇黄美福
  • 12篇刘永贤
  • 8篇刘昔辉
  • 8篇李忠宁
  • 7篇农梦玲
  • 6篇杨瑞青
  • 6篇秦丽萍
  • 5篇何铁光
  • 4篇熊柳梅
  • 3篇李文宝
  • 3篇梁海玲
  • 3篇李伏生
  • 3篇董文斌

传媒

  • 8篇南方农业学报
  • 6篇广西农业科学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Agricu...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糖料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广西农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南方农业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农业研究与应...
  • 1篇西南地区作物...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10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甘蔗植保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甘蔗植保机,其包括机架和水箱,所述的水箱安装在机架上,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加注药液的水箱盖;所述的机架的前端两侧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拖拉机的侧悬臂安装连接的侧悬臂座,机架的前端上方设置有用于与拖拉机的中...
黄金生秦丽萍谭宏伟曾艳谢如林李忠宁朱晓晖周柳强区惠平 彭嘉宇 李正优
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养分流失的影响被引量:37
2018年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明确其对甘蔗产量、肥料利用及环境效应,为南方赤红壤蔗区合理施肥,维持甘蔗高产、稳产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肥料径流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过量施氮(OPT+N)、过量施磷(OPT+P)4个处理,分析甘蔗蔗茎8年产量变化、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结果】在种植的前4年,CK处理甘蔗蔗茎产量急剧下降,之后保持在50 t·hm-2并趋于平衡。施肥处理不同年份间波动性较大,但在相同年份内波动较小。与CK相比,施肥显著提高甘蔗蔗茎产量和稳定性,8年平均,蔗茎产量施肥处理增幅均高达70%以上。施肥处理下,蔗茎产量OPT与OPT+P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OPT+N处理。蔗茎产量稳定性三者间均差异不显著。蔗地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4年急剧下降,肥料贡献率急剧上升。之后,两者均基本稳定在50%左右。肥料贡献率及肥料农学利用率OPT处理均显著高于或相当于OPT+N和OPT+P处理。施肥显著提高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量。过量施入氮磷肥显著增加相应氮磷流失量,但对氮(磷)肥径流流失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过量施入氮磷化肥不仅没有增产、稳产优势,还造成养分流失。推荐施肥是南方赤红壤蔗区兼顾甘蔗高产稳产、高肥料贡献率及低养分流失的较好施肥模式。
区惠平周柳强黄金生曾艳朱晓晖谢如林谭宏伟黄碧燕
关键词:氮肥磷肥甘蔗产量稳定性养分流失
旱改水稻田快速制造犁底层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土地利用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旱改水稻田快速制造犁底层的方法,它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在耕地前,测定土壤中的交换性酸含量,根据交换性酸含量确定是否施用白云石粉,如需施用白云石粉,把白云石粉均匀撒施于地块的土壤...
谢如林曾艳何铁光黄金生
文献传递
宿根蔗芽前施肥机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农业施肥设备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宿根蔗芽前施肥机及其应用。宿根蔗芽前施肥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下方依次设置有圆盘刀、横切装置及施肥装置,所述横切装置包括纵切板及设于纵切板两侧的横切刀;所述圆盘刀由驱动装置驱动...
谢如林梁进兆曾艳彭嘉宇区惠平朱晓晖黄金生
桂南蔗区土壤养分状况及推荐施肥技术
运用GIS技术,采集桂南甘蔗种植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的耕层土壤样本,测定其养分含量状况,调查与分析桂南蔗区土壤养分状况,为桂南蔗区土地合理利用和科学施肥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桂南蔗区绝大多数土壤pH <6.5,占蔗区面积9...
曾艳周柳强黄金生谢如林谭宏伟
关键词:甘蔗土壤养分状况肥效试验推荐施肥
高产甘蔗的植物营养特征研究被引量:37
2010年
采集广西主要蔗区14个县(区)32个土壤和甘蔗植株样品,将甘蔗样品分为蔗茎、蔗尾和青叶、枯叶、蔗蔸和根系4个部位,对高产甘蔗收获期的植物营养特征及收获后各种养分的去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元素N、P和K以青叶和蔗尾中的含量最高,中量元素Ca、Mg和S含量则以枯叶中的含量最高,Zn和Cu在青叶和蔗尾中的含量最高,Fe在蔗蔸和根系中的含量最高,Mn和B在枯叶中的含量最高;大量元素N、P、K主要积累于蔗茎、青叶和蔗尾,其中蔗茎的累积量约占60%左右,青叶和蔗尾的累计量约占总吸收量的20%~25%;中量元素Ca、Mg、S主要积累在蔗茎、枯叶、青叶和蔗尾几个部位,占总吸收量的90%以上;微量元素Cu、Zn主要累积在蔗茎中,约占总吸收量的60%~65%;Mn、B主要积累在蔗茎、枯叶、青叶和蔗尾3个部位,占总吸收量的95%以上,Fe在蔗蔸和根系、蔗茎中的累积量各占总吸收量的45%左右。甘蔗高产情况下每生产1 t甘蔗对各种养分的平均吸收量为N 1.81 kg,P2O50.36 kg,K2O 2.11 kg,CaO 0.91 kg,MgO 0.42 kg,S 0.50 kg,Fe 37.5 g,Mn 15.5 g,Zn 6.2 g,Cu 2.2 g,B 0.74 g;大量元素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20∶1.16。每收获1 t甘蔗从蔗地中带走养分数量平均为N 1.67kg,P2O50.32 kg,K2O 1.85 kg,CaO 0.58 kg,MgO 0.32 kg,S 0.47 kg,Fe 19.2 g,Mn 11.3 g,Zn 5.0 g,Cu 1.8 g,B 0.51 g。
谢如林谭宏伟黄美福周柳强黄金生黄献华曾艳杨瑞青董文斌王磊
关键词:养分分布养分吸收量
一种植物收获驱动土壤酸化效果的评估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植物收获驱动土壤酸化效果的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分别确定植物收获物中的钾、钠、钙、镁、氮、硫、氯和磷元素含量;b、分别确定植物收获物中的钾、钠、钙、镁、氮、硫、氯和磷元素的...
谢如林曾艳彭嘉宇
文献传递
一种宿根蔗理平机
一种宿根蔗理平机,包括机架和齿轮箱,机架的前端和前端上方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拖拉机连接的侧悬臂座和中间悬臂座;齿轮箱安装在机架的上方,齿轮箱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根动力输出轴,齿轮箱的前端安装有一根动力输入主轴,机架的左右两...
黄金生谭宏伟秦丽萍李忠宁周柳强曾艳区惠平朱晓晖彭嘉宇谢如林李正优
不同施磷量对土壤-玉米系统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以玉米(Zea mays ssp.mays L.)为供试作物,研究不同施磷量[0、75、150、300、600 kg.hm-2(以P2O5计)]对未污染玉米地土壤中有效Cd含量和玉米Cd含量的影响,并探讨磷肥的安全施用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磷玉米秸秆生物量增幅6.04%~11.39%(春玉米)和5.74%~8.01%(秋玉米);籽粒产量增幅8.2%~13.1%(春玉米)和13.7%~20.0%(秋玉米),秸秆Cd质量分数下降2.7%~45.8%(春玉米)和11.0%~43.6%(秋玉米);籽粒Cd质量分数下降13.0%~40.6%(春玉米)和9.9%~31.5%(秋玉米)。不同施磷量间玉米籽粒、秸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秸秆、籽粒Cd含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以P4[600 kg.hm-2(以P2O5计)]处理最为显著;施磷对土壤全Cd含量影响不大,但土壤pH、有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提高,有效Cd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综合玉米产量和有效降低土壤磷、Cd风险的最佳施磷水平为150 kg.hm-2。
区惠平周柳强刘昔辉谢如林黄金生曾艳黄美福谭宏伟
关键词:磷肥土壤生物有效性玉米
南丹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目前南丹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一些发展南丹优势农业产业的合理对策,以期促进南丹优势农业产业科学发展。
吴佳桔刘永贤曾艳冯红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