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秀丽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市友谊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梗死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2篇电图
  • 2篇动态脑电
  • 2篇动态脑电图
  • 2篇血清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源性
  • 2篇卒中
  • 2篇脑电
  • 2篇脑电图
  • 2篇患者血清
  • 1篇调查问卷
  • 1篇定位体征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脑梗死

机构

  • 13篇大连市友谊医...

作者

  • 13篇曹秀丽
  • 4篇王艳萍
  • 4篇郑文旭
  • 4篇刘萍
  • 3篇杨丽萍
  • 2篇于蕾
  • 2篇冯新红
  • 1篇樊敬峰
  • 1篇王翠丽
  • 1篇刘领君
  • 1篇谭丽艳
  • 1篇宋明桥
  • 1篇沈胜芝
  • 1篇冯燕
  • 1篇王明吉
  • 1篇孙元林

传媒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农村卫生
  • 2篇中外女性健康...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危险分层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辽宁省医师尤其是神经内科医师对不同危险分层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药物的选择,是否依据指南对患者做出正确用药指导。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从2016年5月开始收集参与医师的基本信息及工作年限。同时给出四份存在nVAF的模拟病例,请医师对四份病例做出自己的用药选择。结果:对于CHADS2-VASc评分≥2的高危nVAF,病例一选择应用抗凝治疗仅为42.79%,病例二为54.15%。对于CHADS2-VASc评分为0分的低危nVAF选择不予治疗仅为21.39%。结论:此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用药差异大,规范性差、对高危患者抗凝治疗不足,而对于低危nVAF患者中又存在治疗过度的情况。
郑文旭宋明桥曹秀丽于蕾谭丽艳
关键词:非瓣膜性房颤抗凝调查问卷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急性乙醇中毒在急诊工作中比较常见,以往采用内科常规利尿、补液及纳洛酮治疗,治疗有效。近年来,大连市友谊医院采用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确切。现将大连市友谊医院2003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诊治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王艳萍沈胜芝曹秀丽刘领君
关键词:纳洛酮醒脑静急性乙醇中毒
表现为纯运动性偏瘫的脑桥梗死
2011年
随着影像技术的进展,临床逐渐观察到一些脑干梗死并无脑干局部定位体征,而多有中枢性面瘫、舌瘫、偏身运动障碍等貌似大脑半球的定位体征,本文对此类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曹秀丽杨丽萍王艳萍
关键词:脑桥梗死定位体征脑干梗死中枢性面瘫影像学表现影像技术
心源性脑栓塞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月81例诊断为心源性脑栓塞的住院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分为HT组和非HT组.共列入16项可能相关的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面积、血脂、血糖、NIHSS评分等.结果:吸烟、大面积脑梗死、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入院时血糖升高、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在HT组和非HT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吸烟、大面积脑梗死、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入院时血糖升高、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发生HT的主要危险因素.
孙元林曹秀丽郑文旭刘萍
关键词:心源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
分水岭脑梗死48例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机制及临床特点,为分水岭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46例经头颅CT或MIR证实的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病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分水岭脑梗死最易受体循环低血压或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分水岭脑梗死发生的病理基础。结论:重视脑梗死的病因治疗。
曹秀丽刘萍冯新红
分析TCD发泡试验对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应用TCD发泡试验,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52例青年隐源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TCD发泡试验及TEE诊断。结果:TCD发泡试验检出阳性率为40.38%,TEE检出阳性率为42.31%,两者检出阳性率一致性较高,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式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情况一致性较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应用TCD发泡试验对卵圆孔未闭的检出阳性率与TEE检查相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于蕾曹秀丽马丰菊郑文旭
动态脑电图在癫痫与发作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24 h动态脑电图(AEEG)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35例患有癫痫及各种发作性疾病病人的AEEG与脑电图(EEG)进行研究分析。结果:AEEG痫样放电的检出率由EEG的25.2%提高到45.2%,癫痫组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59.3%,AEEG与EEG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杨丽萍曹秀丽衣洋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癫痫发作性疾病
31例昏迷病人动态脑电图的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昏迷病人动态脑电图(AEEG)的监测价值。方法:对31例不同病因昏迷患者AEEG监测结果及临床预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EEG表现:慢波型18例,其中6例死亡,α昏迷1例,暴发-抑制2例,低电压6例,平坦波4例,均死亡。结论:脑电监测可以较准确的判断昏迷患者脑电功能损害程度,对昏迷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杨丽萍王明吉曹秀丽
关键词:昏迷动态脑电图
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B族维生素水平以及脑影像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患者脑白质的变化,为临床干预脑白质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自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其中H型高血压组78例,单纯高血压组3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Hcy及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MRI检查并评价脑白质病变的级别。结果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试者脑自质病变级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平均秩次判断,脑白质病变在H型高血压组表现明显,其次为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血中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脑白质病变损害严重,可能与高Hcy血症有关。
樊敬峰刘萍曹秀丽
关键词:H型高血压叶酸维生素B12脑白质病变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患者血清NSE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血管性痴呆(VaD)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6例V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丁苯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智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血清NS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改良谷川简易智能修订量表(HDS-R)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SE、Ang-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VaD患者实施rTMS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智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并有效降低血清NSE、Ang-Ⅱ水平。
李航曹秀丽钟小明郑文旭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血管性痴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