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健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胃癌
  • 2篇短臂
  • 2篇多发性肌炎
  • 2篇抑癌
  • 2篇实验性自身免...
  • 2篇实验性自身免...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自身免疫
  • 2篇自身免疫性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性
  • 2篇肌炎
  • 2篇甲基化
  • 2篇3号染色体短...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物模型制作
  • 1篇抑癌基因
  • 1篇脂质沉积性肌...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曹健
  • 3篇陈卫昌
  • 3篇田文妍
  • 3篇方琪
  • 3篇张洪涛
  • 3篇董万利
  • 2篇史冬涛
  • 2篇徐耑
  • 1篇蔡秀英
  • 1篇史东涛
  • 1篇俞佳
  • 1篇马红岗
  • 1篇柴玉海
  • 1篇谢芳
  • 1篇韩梅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The 14...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脂质沉积性肌病2例分析
2006年
方琪董万利徐耑蔡秀英曹健谢芳柴玉海
关键词:脂质沉积性肌病肉碱缺乏
IL-1α在EAM模型中的表达及环孢菌素A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α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模型发病中的作用;观察环孢菌素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模型的疗效以及对IL-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环孢菌素A 5mg/(kg·d)和强的松5mg/(kg·d)口服,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模型动物,并通过临床症状评分和病理改变来评价环孢菌素A的疗效。检测1L~1α在环孢菌素A组、强的松组和对照组EAM动物血液中的浓度,评价IL-1α在EAM中的作用。结果环孢菌素A治疗多发性肌炎模型具有明显疗效。IL-1α的浓度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模型动物中明显增加,治疗组(强的松组和环孢菌素A组)和对照组之间IL-1α的浓度的变化值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之间IL~1α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孢菌素A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有明显疗效。环孢菌素A能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发病程度,其机制可能与IL-1α的抑制有关。
方琪曹健俞佳董万利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多发性肌炎环孢菌素AIL-1Α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将实验用SD大鼠分为A(对照组),B(常用剂量组),C(加大剂量组)。采用豚鼠骨骼肌的肌匀浆球蛋白加完全弗氏佐剂(含卡介苗)以不同浓度多次免疫各组大鼠。制成实验性多发性肌炎的模型,观察其临床表现、肌电图、肌酶谱、磁共振及骨骼肌、心肌和肺的病理改变。结果C组症状出现较B组早且重,肌酶谱升高更显著;模型组肌电图均有肌源性损害表现;磁共振检查B组和C组选送标本中各有1只阳性改变;B组有11只,C组全部大鼠骨骼肌出现病理改变,随机选送的心肌标本中有3只阳性改变,肺标本中有1只阳性改变。结论免疫机制与多发性肌炎发病有关;适当加大抗原免疫剂量可以获得更为典型的动物模型。
方琪马红岗董万利曹健徐耑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SD大鼠免疫动物模型
胃癌3号染色体短臂抑癌基因CpG岛甲基化表型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背景:3号染色体短臂(3p)抑癌基因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涉及的甲基化异常见于多种类型的癌症中,但与胃癌的关系迄今仍未阐明。目的:研究胃癌中3p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IMP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hOGG1、VHL、RAR-B、hMLH1、SEMA3B、RASSF1A、BLU和FHIT共8个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以每份样本中含有4个及以上甲基化基因定义为高CIMP水平(CIMP-H)。分析CIMP-H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VHL(P=0.030)、hMLH1(P<0.001)、SEMA3B(P=0.003)、RASSF1A(P<0.001)和FHIT(P<0.00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CIMP-H发生率分别为44.0%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组织CIMP-H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4),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3p CIMP异常状态可能在胃癌形成早期已发生,并影响肿瘤分化,导致淋巴结转移。
韩梅史冬涛曹健田文妍张洪涛陈卫昌
关键词:胃肿瘤3号染色体短臂
胃癌BLU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的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研究BLU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别检测92例胃癌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以及79例胃癌患者与79例正常人外周血BLU基因甲基化水平,分析BLU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BLU基因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67.39%vs.52.17%)(P<0.05)。BLU基因甲基化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浸润深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BLU基因甲基化率与正常人外周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29%vs.56.96%)(P>0.05)。结论 BLU基因启动子的CpG岛在胃癌组织存在高甲基化现象,提示BLU基因的高甲基化可能与抑癌基因被失活从而导致胃癌的发生有关。BLU甲基化可能参与胃癌淋巴结转移。
曹健史冬涛田文妍张洪涛陈卫昌
关键词:胃癌甲基化
胃癌组织中3号染色体短臂抑癌基因甲基化表型状态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3号染色体短臂(3p)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在胃癌中的表达变化,初步分析CIMP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样本及其对...
史东涛曹健田文妍张洪涛陈卫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