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朝路

作品数:87 被引量:58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冰川
  • 11篇冰期
  • 9篇青藏高原
  • 8篇采样装置
  • 7篇泥沙
  • 7篇青藏
  • 7篇冰碛
  • 6篇第四纪
  • 6篇全新世
  • 6篇沉积物
  • 5篇电子自旋
  • 5篇气候
  • 5篇自旋
  • 5篇末次冰期
  • 5篇湖泊
  • 5篇冰碛物
  • 5篇采样管
  • 4篇地貌
  • 4篇第四纪冰川
  • 4篇水深

机构

  • 73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南京大学
  • 15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清华大学
  • 4篇湖北省水利厅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华南热带农业...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

  • 87篇易朝路
  • 8篇崔之久
  • 6篇毕伟力
  • 5篇杨洪
  • 4篇杨海军
  • 4篇傅平
  • 4篇郭志高
  • 4篇李玲
  • 4篇邢阳平
  • 4篇任晓华
  • 4篇董国成
  • 3篇薛怀平
  • 3篇魏灵
  • 3篇谢平
  • 3篇许向科
  • 3篇李艳军
  • 3篇胡恩
  • 3篇金耀
  • 2篇业渝光
  • 2篇杨柳燕

传媒

  • 14篇冰川冻土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第四纪研究
  • 4篇地球环境学报
  • 3篇沉积学报
  • 3篇应用基础与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5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1篇2004
  • 3篇2003
  • 9篇2002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荆江大堤杨家湾险段地下水渗流场特征的 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Visual Modflow软件,通过对荆江大堤监利县杨家湾险段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模拟和在高水位下(10 m水头差)不同处理模式的模拟(减压井模式、防渗墙模式、压浸模式和改变人工填土渗透系数模式、渊塘模式),结果表明:(1) 人工填土的性质对渗透破坏的影响显著;(2) 减压井有利于降低含水层中的水头,但由于减压井中的混合水位为地表高程,与同点无减压井条件下基本相同,其出流带的减压效果不显著;(3) 由于该剖面防渗墙处岩层的渗透性较小,与防渗墙体的渗透性差异不大,防渗墙的作用不明显;(4) 当存在渊塘或天窗时,渊塘及其周边是发生渗透破坏的重点区域,可以通过减压处理防止渗透破坏。
易朝路郭志高汪丙国李玲徐贵来
关键词:荆江大堤管涌
中国西部MIS_(12)冰期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祁连山摆浪河上游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是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方。我们运用ESR技术对第四纪冰碛进行测年研究 ,摆浪河上游最老的中梁赣冰碛为 462 9kaBP ;乌鲁木齐河源最老的上槽谷高望峰冰碛为 477 1kaBP和 459 7kaBP ,从而确认了中国西部山地冰川对全球化深海氧同位素 1 2阶段 (MIS12 )冰期的响应。
周尚哲易朝路施雅风业渝光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氧同位素电子自旋共振冰碛
一种浅水泥沙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公开了一种浅水泥沙采集装置,该装置将1~5根圆柱形空心连接杆与接套管连接,压杆为T字型,连接套管将连接杆的顶端与压杆的竖连接,连接套筒是一个两端长度相同而内径不同的圆柱体,其上端与连接杆的底端连接,下端与取样...
易朝路
文献传递
一种泥沙采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泥沙采样装置。该装置用三角架支撑,在其中间安装滑轨,滑轨的底端套有弹簧,由可以收缩的三瓣锁舌组成的管夹锁放置在弹簧上,锁舌上端放置重锤,重锤上与加重环相连,重锤可以在滑轨上上下滑动,采样管穿过三角架的...
薛怀平易朝路
文献传递
对冰碛物中石英ESR锗芯信号测年的一些见解
对冰碛物测年是冰川研究中的必要手段,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缩写为ESR)测年方法可以对于10万年至百万年的冰碛物进行测年,石英矿物普遍性和测试过程简单性是这种方法比较其他测年方法的...
毕伟力易朝路
关键词:ESR测年冰碛物
第四纪冰川年代学以及新技术研究的现状、问题与趋势被引量:9
2018年
一百多年来,新技术的运用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第四纪冰川研究带来重大变化,研究方法和内容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研究者采用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方法,定性描述冰川地貌和冰碛物沉积特征及其分布,根据冰川遗迹的相对位置和风化程度划分了4~6次经典冰期;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的近30年间,采用放射性碳、光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以及火山灰钾氩法/裂变径迹等测年技术测定冰川地貌及其相关沉积物的数值年代.其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定量化描述冰川遗迹,解决了许多以往第四纪冰川研究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发现了不少新的科学问题.结果表明:1)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的大规模冰进、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简称LGM)、末次冰期早阶段的时代和倒数第二冰期的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对比;北美洲、南美洲和青藏高原最老的冰期时代大约1 Ma.2)采用3S技术(GPS、GIS和RS)并结合野外调查,发现海洋性冰川作用区冰下磨蚀量与冰流速成2次方的定量关系,定量描述古冰川分布和平衡线的空间变化,最近和未来将采用数值模型并结合野外调查模拟山地冰川的面积、体积和平衡线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作用,并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测年水平,对冰碛物精细测年,以利全球冰期对比和古冰川气候模拟.
易朝路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年代学
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冰碛地貌测量与演化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后差分GPS方法对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河谷中时期的冰碛地貌进行实地测量与研究,结合该河谷数值年代,得到时间序列上关于各期次冰碛地貌终碛垄的平面面积、表面面积、体积等参数:基龙寺终碛平面面积、表面面积以及体积分别为1.53×106m2、1.90×106m2和1.98×108m3;绒布寺终碛为1.03×106m2、1.24×106m2和0.82×108m3;绒布德新冰期终碛为1.72×106m2、2.0×106m2和1.98×108m3;小冰期终碛及现代表碛为2.43×106m2、2.60×106m2和1.69×108m3.对比分析认为:河谷地形差异是控制绒布河谷冰碛地貌表面形态的主要因素,冰碛地貌形成过程中冰川退缩方式以及形成以后所遭受的流水切割、搬运等外力作用是影响冰碛垄规模大小差异的基本原因.受局地小气候差异影响,同期次侧碛表现出形态特征的不对称性:新冰期东坡侧碛坡度值大于西坡侧碛,前者为30.7°~46°,后者为30.7°~37.9°,另外在东坡侧碛发育有冰碛土柱,西坡侧碛未见分布.
胡恩易朝路李艳军
关键词:差分GPS
冰缘风沙地貌与沉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冰缘风沙地貌与沉积是在冰缘寒冷干旱气候环境中,伴有冰川或冻融作用影响,主要由风沙作用形成的荒漠地貌.现代冰缘荒漠主要分布于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及中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部分温带沙漠也有古冰缘荒漠沉积分布.冰缘沙丘的规模一般较小,沙丘沉积富含腐殖质及冰粒,并兼具冻融和积雪层理构造等,砂的化学及物理成熟度较低.冰缘风沙沉积往往与邻近的其它沉积相伴生,如黄土、冰川、湖泊、海洋甚至火山碎屑,因而可参与区域气候、环境,尤其是古环流的恢复与重建,也可为研究温带荒漠在冰期时的演化提供参考.目前在冰缘沙漠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确定冰缘荒漠的原因过程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更多工作有待进行.青藏高原腹地的普若岗日冰缘沙丘与戈壁,是我国典型的冰缘荒漠地貌与沉积,研究其地貌与环境过程,对丰富我国沙漠学研究内容和了解晚第四纪高原腹地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李馨李孝泽易朝路朱志勇
青藏高原腹地冰川湖泊水位全新世急剧波动
通过对普若岗日西面的令戈错湖泊阶地差分DGPS测量和数据分析,发现广泛分布的三级湖泊阶地分别拔湖38 m、55-65m和90-100 m.根据湖泊阶地和相应冰水河流阶地光释光测年,38 m和55-65m的阶地年代分别为2...
易朝路董国成陈丽佳王旭龙
武汉东湖沉积物孔隙度与含水量被引量:4
2004年
对采自武汉东湖Ⅰ站、Ⅱ站的沉积物采用一种新的方法计算孔隙度:拍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采用局部区域阈值化的方法对图像进行阈值化(thresholding)处理,运用自编程序求出孔隙度的垂直变化.结合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分析孔隙度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它们垂直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SEM图像局部区域阈值化法是研究沉积物孔隙度的有效方法;孔隙度与含水量表层较大,从表层到底层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孔隙度(K)与含水量穴H雪有比较好的正相关.运用拟合的相关方程式,可以由较易获得的东湖Ⅰ站和Ⅱ站的含水量反推较难获得的孔隙度.
杨洪易朝路邢阳平谢平
关键词:沉积物孔隙度含水量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