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冬冬
- 作品数:5 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根管系统解剖研究
- 目的:了解上颌第一恒磨牙牙体解剖基础知识。探讨其临床治疗的特征及方法。 方法: 1)收集80颗离体上颌第一恒磨牙,开髓后在体视显微镜下寻找疏通根管,记录根管数目。 2)肉眼观察根尖孔数目及类型;游标卡尺测量工作长度及解剖...
- 方冬冬
- 关键词: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系统口腔
- 文献传递
- 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及可疑致病菌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1年
-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观察组)行牙周基础治疗,另选30例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牙周探诊方法计算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菌斑指数(PLI),PCR法测定两组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拟杆菌(Tf)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I、PD、PL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Aa、Pg、Tf检出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1;但治疗1个月后致病菌检出率开始出现增高趋势。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降低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主要牙周致病菌数量并改善牙周指标;治疗后1个月致病菌出现升高趋势,与持续高血糖作用有关,临床应注意控制血糖水平。
- 方冬冬邱宏亮王雪磊
- 关键词: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炎糖尿病
- 上颌第二恒磨牙髓室底的解剖及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上颌第二恒磨牙髓室底的解剖结构。方法离体上颌第二恒磨牙118颗,揭全髓室顶,探查及疏通近颊根第二根管(MB2),记录根管及根管口数目;去除冠部牙体组织,完整暴露根管口,蔡司根管显微镜下观察髓室底沟的形态并用数显卡尺测量两根管口之间的距离。结果上颌第二恒磨牙髓室底沟中"Y"形沟占39.83%,"7"形沟占44.07%。3根管口及4根管口牙的近远中颊根管口距离(MB-DB)分别为1.74、2.19 mm,近中颊根管口至腭根管口距离(MB-P)分别为3.89、4.58 mm,远中颊根管口至腭根管口距离(DB-P)分别为3.30、3.58 mm,两者各根管口距离相比,P均<0.01;4根管口牙的近颊根双根管根管口距离(MB-MB2)为1.26 mm;2根管口牙根管口距离为3.33 mm。结论第二恒磨牙髓室底沟以"Y"形、"7"形多见,3根管口及4根管口牙的根管口距离不等。
- 赵玉梅强艳丽方冬冬邱宏亮刘道峰宗敏徐静王涛
- 关键词:髓室底根管
-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中重度牙周炎早期牙周状况及龈沟液骨钙素水平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检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正畸早期牙周临床指标及首次加力后龈沟液骨钙素水平的变化,了解其变化规律,为监控正畸早期的牙周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15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为实验组,在牙周治疗前和正畸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分别检测牙周临床指标(PLI,BI,PD),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牙周治疗前,正畸治疗前,首次加力后1、24、48、168 h龈沟液骨钙素水平(OC),同时与对照组15例牙周健康的正畸患者相应指标对照。结果实验组牙周治疗后牙周临床指标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正畸治疗后各牙周临床指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正畸加力后OC较加力前明显升高(P<0.05),24 h达到峰值,168 h降至加力前水平,其变化规律与对照组一致。结论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牙周状况,骨钙素在中重度牙周炎患者正畸早期过程中参与牙槽骨的改建。
- 宗敏方冬冬高慧张君
- 关键词:中重度牙周炎牙周临床指标龈沟液骨钙素电化学发光
- 牙冠延长术后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骨钙素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牙冠延长术后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骨钙素水平的变化,为后期修复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门诊选择80颗有保留价值的患牙,实行牙冠延长术。在术前1周、术前和术后1、2、4、6、8周及3个月分别测量并记录牙周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断端与龈缘距离等临床指标,同时取龈沟液,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量骨钙素水平。结果:菌斑指数在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出血指数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以后明显下降,4周后指数保持稳定。断端与龈缘距离:术后断端均能在龈上,术后1周龈缘逐渐向根方退缩,4周以后基本稳定。龈沟液骨钙素水平在术前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水平逐渐上升,至2周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6~8周后基本稳定在术前水平。结论:牙冠延长术后6周是后期桩冠修复的最佳时机。
- 方冬冬邱宏亮
- 关键词:龈沟液骨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