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王刚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缺血后处理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6组.(1)假手术组:开腹后仅游离肝周韧带;(2)缺血再灌注组:仅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3)缺血后处理10s/10s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开放前行再灌注10s/阻断10s的缺血后处理;(4)缺血后处理30s/30s组:后处理为再灌注30s/阻断30s;(5)缺血后处理60s/60s组:后处理为再灌注60s/阻断60s;(6)缺血后处理90s/90s组:后处理为再灌注90s/阻断90s.后处理组再灌注/阻断6个循环后完全开放门静脉.分别于门静脉恢复血流后2h和6h采集标本,观察血清肝功能、肝组织病理改变、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此外,还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率.结果:缺血后处理30s/30s和60s/60s组在术后2h和6h,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肝功能明显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其中缺血后处理60s/60s组效果最佳,其余后处理组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没有保护作用.缺血后处理60s/60s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术后6h肝组织MDA水平明显降低(8.69μmol/g±1.68μmol/g vs14.31μmol/g±2.43μmol/g,P=0.0087),而SOD活性则显著增高(10.01UN/mg±0.89UN/mg vs6.92UN/mg±1.19UN/mg,P=0.0092).除假手术组外,缺血后处理60s/60s组大鼠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肝组织氧化应激,提高大鼠存活率,其中以再灌注60s/阻断60s循环作用最佳.
- 黄汉飞宋飞张玉君喻智勇段键徐王刚陈明清曾仲
- 关键词:肝移植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
- 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思路与治疗方案,提高人/肾近、远期存活率。方法目前肾移植患者由于高效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多,单纯或合并真菌感染发病率在逐年增高。为提高肺部真菌感染的治...
- 况应敏马超龙曾仲刘涛徐王刚段键
- 文献传递
- 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
- 况应敏马超龙曾仲刘涛徐王刚段键
- 胰腺来源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
- 2012年
- 患儿男,11岁.因左上腹膨隆半年、上二腹胀痛不适10余天于2011年7月18日收治入院..入院前半年患儿左侧腹较右侧腹膨隆,无其他症状未予重视。入院前10余天,患儿诉左侧腹部胀痛不适,进食后明显,多日未排便。当地医院腹部MRI检查:腹腔左侧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与胰腺关系紧密;
- 蔡强喻智勇徐王刚
- 关键词: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胰腺腹部胀痛占位性病变左上腹腹胀痛
- 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疗效评价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评估不同手术方式对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肝包虫病人77例临床资料。分为3组,A组31例(行内囊摘除+外囊缝闭引流术),B组27例(行完整外囊剥除术),C组19例(行肝部分切除术);对3组病人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短期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均数用t检验,组间率采用χ2检验。结果 3组病人基本情况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2.4±22.4)min、(102.9±18.6)min和(200.5±21.2)min,P=0.007;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7.3±17.2)m L、(213.5±60.6)m L和(287.9±95.7)m L,P=0.006;腹腔引流时间分别为(12.6±3.3)d、(7.7±1.6)d和(6.5±1.8)d,P=0.021;残腔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0和0,原位复发率分别为7.4%、0和0,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3±1.2)d、(2.6±1.5)d和(2.7±1.6)d,P=0.008;进食时间分别为(2.5±1.2)d、(2.9±1.4)d和(3.0±1.4)d,P=0.048;住院时间分别为(7.3±1.1)d、(9.3±1.6)d和(9.9±1.4)d,P=0.005。术后每隔3个月通过电话随访,时间最久者6年,最短者1年半,A组出现2例复发,B、C组无复发情况。结论肝包虫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以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 王琦段键林杰黄汉飞徐王刚夏志超张伟鑫曾仲
- 关键词:肝包虫病内囊摘除术肝部分切除术
-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T型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2
- 2013年
- 目的总结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探讨其各自适应证以及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入住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5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通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患者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一期缝合组2例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有少量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后治愈。T管引流组5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4例术后少量胆漏,经充分引流后自愈,1例出现逆行胆道感染,给予胆道冲洗、抗感染治疗后痊愈。两组的胆漏引流液均为胆汁样,每天约5~10ml,经充分引流后于3-4d自行消失,均未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也未出现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P=0.802)、手术时间(P=0.137)、术中出血量(P=0.0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期缝合组术后排气时间(P=0.037)、术后补液量(P=0.008)、术后住院时间(P=0.015)均低于T管引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一期缝合减黄效果与放置T管引流效果相同或相近。
- 王帅黄汉飞段键徐王刚林杰邹文香曾仲
- 关键词:胆管结石胆总管T管引流
- 一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胆囊炎23例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一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 43例急性坏疽穿孔性胆囊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采用一期PTGD、二期LC;对照组(20例)采用急诊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腹腔引流时间及胆囊切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腹腔引流时间分别为(3.78±0.85)、(5.65±0.93)d,胆囊切除手术时间分别为(62.87±18.58)、(97.45±22.47)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52±5.76)、(156.00±38.17)m 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86±1.10)、(10.15±1.46)d,术后肺部感染者分别为2、5例,切口感染者分别为0、4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一期PTGD、二期LC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胆囊炎效果较好,其较急诊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引流时间、囊切除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低。
- 王琦曾仲林杰黄汉飞徐王刚段键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炎
- 添加谷氨酰胺和精氨酸的强化肠外营养液在肝移植病人术后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添加谷氨酰胺和精氨酸的强化肠外营养液对肝移植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蛋白质合成、细胞因子含量、急性排异反应和感染发生等的影响。方法:将46例肝移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营养组。强化营养组病人每天在肠外营养液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20 g和精氨酸20 g。检测病人术后第1、3、5、7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以及急性排异反应和感染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强化营养组病人术后第5天ALT、AST和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ALB和P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强化营养组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谷氨酰胺和精氨酸的强化肠外营养可增加肝移植病人术后蛋白质合成,促进肝功能恢复,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感染发生率,且不增加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
- 黄汉飞段键徐王刚林杰王帅邹文香曾仲
- 关键词:谷氨酰胺精氨酸肠外营养肝移植
- 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三种血流阻断方法的比较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3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间因原发性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中肝血流控制分别采用Pringle法(全肝阻断组,18例)、半肝血流阻断法(半肝阻断组,17例)、七步断肝法分步阻断(七步断肝组,10例)。比较3组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3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七步断肝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全肝阻断组与半肝阻断组(均P<0.05)。结论:利用七步断肝法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安全、简便、可行,且对术者腹腔镜技术要求不高,适合各级医院借鉴和开展。
- 夏志超曾仲夏仁品杨世昆黄汉飞徐王刚林杰段键
- 关键词:腹腔镜
-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10例报告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总结应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胆管结石7例,胆囊癌1例,肝癌2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技术分别行右肝后叶切除术(Ⅵ+Ⅶ段)3例,右肝前叶(Ⅴ+Ⅷ段)切除1例,左外叶(Ⅱ+Ⅲ段)切除2例,Ⅲ段切除1例,左半肝(Ⅱ+Ⅲ+Ⅳ段)切除2例,局部肝切除(Ⅳb+Ⅴ段)1例。结果本组病例均成功实施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术中无肝蒂Glisson鞘内管道损伤。手术时间平均4.6(3.2~6.5)h,术中失血量平均440(150~800)ml。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的理论基础在于对肝脏解剖分段新的认识,其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 喻智勇曾仲段健徐王刚刘涛黄汉飞
- 关键词:肝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