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清
- 作品数:37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探析——以工科生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则是充分发挥思政课教育功效的重要体现。对于工科生这一高校的特殊学生群体,在具体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要想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必须针对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对症下药,不仅要调查研究、了解学情,精心组织、直指目标,而且要勇于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转变观念、探索创新。
- 徐其清
-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 辩证理解“中国梦”应正确处理和把握的几个重要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梦"揭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集体意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向往和美好愿景。要正确认识和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辩证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与"美国梦"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和民族梦想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自觉自信与忧患意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国梦"与"富民梦"等梦想之间整体和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中国梦"和现实之间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用理性观照现实,用实干托起梦想。
- 徐其清李立培
- 关键词:中国梦美国梦实干
- 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2000年
- 从现实社会生活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 ,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铸造灵魂 。
- 徐其清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素质教育
- 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应正确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重要关系
- 2016年
-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但仍面临着许多理论困惑和现实难题亟待澄清和破解。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把握生命与死亡、珍爱生命与贪生怕死、延长寿命与提升生命质量、珍爱自己生命与关爱他人生命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领悟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对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品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徐其清李长虹
- 关键词:生命观价值观死亡教育关爱
- “实践出真知”新论被引量:1
- 2005年
- 真知是在实践中生成和确证的,但实践不仅出真知,也出谬误。成功的实践是真知的来源,失误也是真知的重要来源。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真知也要不断更新,创新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要永葆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 徐其清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
- 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路径被引量:2
- 2004年
-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马克思主义火炬传递的重要环节,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的领导集体。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十三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新的时代条件,在新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对邓小平理论作出新的科学概括和深化与细化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路径。
- 徐其清
- 关键词: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 康德艺术欣赏理论探析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康德关于艺术欣赏与认识活动的关系,艺术欣赏的对象和艺术欣赏中审美快感的主要特征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简略地探讨了这一理论的思想渊源,重点论述了这一理论的得失影响。作者指出,康德的艺术欣赏理论就是这样一个既道出了许多理论真谛又存在着某些缺陷,既给人们以深刻启发又产生过某些消极影响的矛盾体。
- 徐其清
- 关键词:审美快感共通感形式主义
- 试论邓小平的贫富观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 2009年
-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脱贫致富过程中,彻底纠正了毛泽东在贫富问题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透辟分析了我们长期不能摆脱贫困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明确指出了消灭贫穷的必要性、战略步骤和根本途径,形成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先富带动后富、后富赶超先富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辩证贫富观。深入研究邓小平的贫富观,无论是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还是对于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徐其清李丽
- 关键词:贫穷共同富裕两极分化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文章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亲和性,建立一支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头部队,优化更新传播路径等五个方面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 李立培徐其清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试论邓小平“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思想被引量:1
- 2004年
- 邓小平“变”与“不变”的辩证法 ,反复强调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哪些该变、哪些不该变 ,透辟地阐释了“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 ,明确提出了决定“变”与“不变”的依据和标尺。这无论是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还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徐其清黄柳丹邓双霜陈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