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 作品数:12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泌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COX-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胃泌素和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SGC-7901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常规培养24h后,换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加入胃泌素(终浓度为0.1、1、10、100nmol/L)或胃泌素(100nmol/L)加丙谷胺(终浓度为1、10、100、1000μmol/L),分别培养24、48和72h;MTT比色分析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表达。结果胃泌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促进SGC-7901细胞增殖,而丙谷胺抑制了胃泌素诱导的细胞增殖。胃泌素增加COX-2在SGC-7901细胞的表达,丙谷胺有效抑制胃泌素诱导的COX-2表达。结论胃泌素通过胃泌素受体诱导COX-2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 刘翠霞邵耘李剑萍何晓璞徐伟孙为豪
- 关键词:胃癌胃泌素丙谷胺环氧化酶2
- 熊果酸通过AMPK/STAT3/COX-2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被引量:8
- 2017年
-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熊果酸通过下调环氧合酶2(COX-2)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但熊果酸抑制COX-2表达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COX-2信号通路在熊果酸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AMPK-pLVX、AMPK-shRNA、STAT3-pLVX、STAT3-shRNA质粒,分别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KN-45,并给予不同浓度或不同培养时间的熊果酸进行培养。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MPK、磷酸化STAT3和COX-2表达,CCK-8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结果:在SGC-7901和MKN-45细胞中,熊果酸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AMPK磷酸化、抑制STAT3磷酸化和COX-2表达。敲除AMPK基因能阻断熊果酸抑制STAT3磷酸化和COX-2表达的作用,过表达STAT3基因能逆转熊果酸抑制COX-2表达的作用。敲除AMPK基因和过表达STAT3基因均可逆转熊果酸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熊果酸可能通过AMPK/STAT3通路下调COX-2表达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 焦政朱国琴周逸婵徐娴李晓林李剑萍何晓璞徐伟邵耘孙为豪
- 关键词:熊果酸STAT3转录因子环氧化酶2细胞增殖
- 熊果酸和紫杉醇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化学疗法是中晚期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新一代广谱抗癌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治疗中晚期胃癌单药有效率为¨%23%,而联合用药有效率为50%60%。
- 张凯孙坤张皓李晓林周逸婵朱国琴陈国胜何晓璞徐伟孙为豪
- 关键词:胃癌细胞增殖紫杉醇熊果酸中晚期胃癌化学疗法
- 乌司他丁对老年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背景:急性胰腺炎(AP)发病过程中常伴有胰腺微循环障碍、凝血和纤溶系统改变,血小板参数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目的:探讨老年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以及乌司他丁(UTI)治疗对血小板参数和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AP患者217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AP(MAP、MSAP和SAP)。比较、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以及常规治疗与UTI治疗组间血小板参数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与MAP组相比,MSAP、SAP组入院时PLT较低(P<0.01),MPV、PDW较高(P<0.05);治疗1周后,MSAP、SAP组PLT显著增高(P<0.01),MPV、PDW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相比,MSAP、SAP组UTI治疗后PLT显著增高(P<0.01),MPV、PDW显著降低(P<0.01),总有效率显著提高(MSAP:92.3%对81.2%,P<0.01;SAP:90.0%对80.8%,P<0.01)。结论:老年MSAP、SAP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与MAP患者明显不同,可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UTI可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对老年AP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病情恶化作用。
- 陈国胜薛绮萍许海尘徐伟邵耘孙为豪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小板乌司他丁老年人
- 胃泌素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 :观察外源性17肽胃泌素(gastrin-17,G-17)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E-钙黏素(E-Cadherin)及N-钙黏素(N-Cadherin)表达的影响并对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使用G-17与胃泌素受体(cholecystokinin2 receptor,CCK2R)特异性抑制剂YM022处理胃癌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分别转染针对CCK2R的si RNA和过表达质粒,观察G-17处理对E-Cadherin和N-Cadherin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G-17/CCK2R对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情况;在分别使用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抑制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或降低STAT3表达后,观察G-17对E-Cadherin和N-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显示外源性G-17处理能降低SGC-7901胃癌细胞E-Cadherin的表达并上调N-Cadherin的表达,同时活化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且这种效应能够被CCK2R特异性抑制剂YM022或si RNA所阻断,提示上述效应是由CCK2R所介导的。当使用AG490抑制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或下调STAT3表达后,G-17诱导的E-Cadherin下调以及N-Cadherin上调效应会部分被逆转。结论:外源性G-17可通过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的CCK2R,进而激活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N-Cadherin蛋白表达,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 罗振国朱国琴许海尘徐伟
- 关键词:胃泌素胃癌上皮间质转化
- 90例中老年小肠间质瘤临床分析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中老年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IST)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完全切除的中老年SIST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纳入90例SIST病人中,男53例(58.9%),女37例(41.1%),平均年龄(61.41±9.68)岁。肿瘤平均直径(5.72±3.05)cm,其中位于十二指肠36例(40.0%),空肠41例(45.6%),回肠13例(14.4%)。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消化道出血,共51例(56.7%)。危险度评估中,高度危险性33例(36.7%),中度危险性16例(17.6%),低度及极低度危险性33例(36.7%)。所有SIST病人接受完全切除手术,术后随访中,12例出现肿瘤复发,随访过程中无病人死亡。所有病人1年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RFS)为98.9%,3年RFS为95.7%,5年RFS为77.6%。结论 SIST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各异,核分裂象、危险度是影响本组病人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罗振国周逸婵徐伟邵耘
-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中老年
- 汉防己甲素联合紫杉醇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联合化疗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KN-45细胞常规培养于RPMI-1640培养液中,细胞长至亚单层后加TET和(或)PTX,连续培养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ET和PTX单药或联合均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KN-45细胞增殖,两药联合时IC50较两药单用时显著降低(P<0.05)。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显示TET和PTX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TET联合PTX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 郑锡凤李晓林何晓璞徐伟唐丹张皓孙为豪
- 关键词:胃癌汉防己甲素紫杉醇增殖凋亡
- 一种老年科用带有安全阀的雾化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老年科用带有安全阀的雾化器,包括雾化器外框、手柄和安全阀本体,述雾化器外框的左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手柄,所述雾化器外框的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安全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套环与活动空心杆,通过按压活动空心杆,...
- 滕欣然徐伟陶彤陈波汪珺陈磊虞胖胖
- 老年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178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背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是重要的癌前病变。目的:分析老年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结肠镜和病理检查证实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老年患者178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腺瘤部位、腺瘤大小、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癌变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大小的腺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腺瘤直径的增大,管状腺瘤的检出率下降,绒毛-管状腺瘤的检出率增高(P<0.01),腺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增加,腺瘤的癌变率增加(P<0.01),且绒毛-管状腺瘤的腺上皮异型增生程度和癌变率明显高于管状腺瘤(P<0.01)。结论:随着腺瘤直径的增加,老年腺瘤性息肉患者绒毛-管状腺瘤的发生率、异型增生程度以及腺瘤癌变率均明显增加,早期发现并治疗腺瘤性息肉可有效减少老年结直肠癌的发生。
- 徐伟许海尘薛绮萍孙为豪
- 关键词:腺瘤性息肉大肠老年人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被引量:4
- 2010年
-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也与胃黏膜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Hp感染还参与了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Hp感染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徐伟孙为豪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脂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