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长缨
- 作品数:21 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图像分析技术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图像分析技术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北航第三代CMM - 3病理图像分析系统 ,对 30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2 0例腺瘤 ,10例腺癌 )及 10例正常甲状腺上皮组织进行形态定量测定 ,每例随机测量 5 0 - - 10 0个细胞核的面积、周长、平均核直径、形状因子 ,异形指数 5个参数。结果 上述 5个参数在正常与恶性、良性及恶性组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图像分析对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病理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谷永红彭长缨杨君杨元华
- 关键词:图像分析技术甲状腺病理诊断
- 全自动染色工作站的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总结全自动染色工作站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利用全自动染色工作站对常规病理切片按既定的染色封片程序进行自动化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切片着色均匀,对比明显;无气泡,无溢胶现象。结论全自动染色工作站能替代手工染色封片过程,并能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手工操作的随意性对制片的不良影响。
- 杨军姜冰彭长缨
- 关键词:编程染色封片
- 正常皮肤和新生疤痕组织表达角蛋白19的比较性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研究正常皮肤和新生疤痕组织中表皮干细胞分布、增殖分化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与皮肤创伤修复的关系。方法:选择有Ⅲ度烧伤创面的成人患者8例,在获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后用手术尖刀分别切取正常皮肤、肉芽中的皮丁及新生疤痕组织(创面愈合后2个月内的疤痕)各一块,约2cm×1cm×0.5cm大小,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组化法,以小鼠抗人角蛋白19型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表皮干细胞的分布、增殖分化特征。结果:肉芽中的皮丁组织内有散在分布的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新生疤痕组织中的表皮基底层有多层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在再生表皮的中部,即位于基底细胞层与角质细胞层之间有大量的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且分布广泛,而正常皮肤只有表皮基底层和附件有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结论:新生疤痕组织中表皮再生仍很活跃,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重塑期,如果能够结合抑制疤痕增生的最有效治疗,这种新生疤痕组织有可能转变成正常皮肤。
- 罗成群周鹏翔谷永红杨元华贺全勇杨军李高峰彭长缨彭浩李萍高新明姜冰陈铁夫周建大周建大
- 关键词:烧伤疤痕表皮干细胞角蛋白19
- 冷冻切片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 2010年
-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测是目前判断肿瘤性质的常用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具有方便、快速、安全、经济、微创等优点,但由于各医院的采集方法、穿刺技术、处理方法、制片质量等不同,导致目前FNAC诊断的阳性率及准确率参差不齐,我们发现应用冷冻切片(frozen section,FS)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immunocyto chemical assay,ICA)处理涂片后剩余针吸标本,可以提高FNAC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率。现将工作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 谷永红刘杨彭长缨杨军姜冰粟占三周昌菊
- 关键词:冷冻切片免疫细胞化学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报告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总结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N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 6例FNH的病理切片 ,结合文献分析本病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 6例中 5例为经典型FNH ,1例为非经典型FNH。 6例CD34染色肝血窦内皮细胞呈阳性。结论 FNH的典型形态特征是病灶中央出现星芒状的纤维瘢痕 ,可以此与肝癌及肝腺瘤等相鉴别 ;其发病可能与局部血供异常有关。
- 谷永红彭长缨杨君杨元华
- 关键词: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理学FNH
- 角蛋白19在肉芽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对 度烧伤创面原位再生修复过程中肉芽组织中角蛋白 19(K19)表达特征的研究 ,旨在探索 度烧伤创面原位再生修复的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有 度烧伤创面的青年患者 10例 ,在原位再生修复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分别切取肉芽组织 ,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 (SP)免疫组化法 ,以 K19单抗检测 K19表达阳性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同时取供皮区的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 结果 1正常皮肤组织只有表皮基底细胞层和附属器的部分细胞表达K19;2早期肉芽样组织有部分细胞表达 K19,呈散在分布 ;中期肉芽样组织中 K19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前明显增多 ,大多数阳性细胞形似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晚期肉芽样组织 K19表达阳性细胞数达峰值 ,分布排列类似表皮。 结论 在 度烧伤创面原位再生修复过程中 ,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于伤后 18~ 32 d表达
- 周鹏翔罗成群杨军贺全勇李高峰彭长缨彭浩
- 关键词:烧伤角蛋白肉芽组织
- 麻风病误诊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谷永红彭长缨杨君杨元华
- 关键词:麻风病误诊临床病理
-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腺嘌呤所致急性肾衰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在急性肾衰 (ARF)中的作用。方法 :4 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5组 ,后 4组用腺嘌呤加入饲料中喂养 ,制作肾内梗阻性急性肾衰模型 ,用NADPH 黄递酶染色法测定肾组织NOS活性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肾组织ET 1的表达 ,采用CMM3型病理图像分析系统 ,进行染色后切片的平均光密度测定。结果 :ET 1在正常鼠肾组织表达广泛而弱 ,而ARF时髓质部位ET 1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5 ) ,皮质无明显变化。鼠肾各层NOS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5 )。ARF鼠予以L 精氨酸治疗后 ,血尿素氮、肌酐和尿素等指标有改善 (P<0 .0 1) ,但ET 1,NOS在肾组织表达无改善。当停止给ARF鼠喂养腺嘌呤后 ,尿比重、尿钠、血尿素氮、肌酐和尿素等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肾组织ET 1和NOS的表达也恢复正常。结论 :ET 1及NO可能参与了肾内梗阻型急性肾衰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L 精氨酸可能对ARF鼠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 桂明季龙振彭长缨杨君
- 关键词:内皮素一氧化氮ET腺嘌呤ARF
- 冷冻切片技术在针吸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 2010年
- 细针穿刺为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病理诊断方法,是诊断细胞学的一个分支,它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采用持续负压细针穿刺技术采集的标本,经常会有出血或含有微小组织块,当血液进入针管后马上凝固,给直接涂片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采用冷冻切片技术对细针穿刺标本进行切片检查。
- 彭长缨杨军姜冰谷永红刘杨
- 关键词:细针穿刺冷冻切片免疫组化
- 前列腺穿刺活检380例病理诊断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直肠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疾病的形态学标准。方法 对 380例前列腺穿刺标本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及部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良性疾病 2 97例 ,恶性肿瘤 80例 ,良恶性无法鉴别者 3例。结论 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能对前列腺疾病进行较为准确的病理诊断。
- 谷永红彭长缨杨君杨元华
- 关键词: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前列腺疾病免疫组化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