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瑜

作品数:13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艺术

主题

  • 4篇音乐
  • 4篇锣鼓
  • 3篇节奏
  • 3篇打击乐
  • 2篇牌子
  • 2篇鼓乐
  • 2篇表演
  • 1篇新疆维
  • 1篇新疆维吾尔族
  • 1篇音乐教育
  • 1篇音乐内涵
  • 1篇语言
  • 1篇肢体语言
  • 1篇中国汉族
  • 1篇中国音乐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思想
  • 1篇思维
  • 1篇思维方式
  • 1篇司鼓

机构

  • 8篇上海音乐学院

作者

  • 8篇彭瑜
  • 1篇李民雄

传媒

  • 3篇音乐探索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音乐艺术(上...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 1篇第29届世界...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疆维吾尔族达卜的节奏特征探微
2021年
新疆维吾尔族达卜是该地区代表性的打击乐器,被广泛运用于歌舞、器乐、木卡姆等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一方面,维吾尔族达卜司鼓手法多样,风格奔放、灵活随性,在与歌、舞的密切互动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节奏语言,且常常在表演过程中兼具指挥与统率的功能;另一方面,极富民族特色的歌、舞以及木卡姆等表演形式与风格特点,又对达卜节奏的各种功能、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或决定作用。从达卜的演奏特点、音色、节拍、结构等不同侧面分析其相关节奏的形态特征,以期从它与歌、舞、木卡姆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关系分析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
彭瑜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达卜节奏形态木卡姆民族符号
中国汉族民间锣鼓司鼓艺术研究 ——以四种民间锣鼓为例
鼓,在中国自古就被称为“八音之领袖”。鼓的统领、指挥功能历史悠久,还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以摇奏节制乐队的“鼗鼓”、敲奏指挥乐队的“柷、梧”,掌控堂上、堂下之乐的“拊、鼓”等等。鼓演奏被赋予了归“一”、“衍祖”、崇“德”...
彭瑜
关键词:司鼓锣鼓乐结构力传统音乐审美思想
文献传递
中国传统打击乐的表演动作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打击乐大多数传统乐曲的演奏中,肢体语言和舞台表演动作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动作与音乐高度结合的表演形式对音乐内容的表现、内涵的诠释、气氛的渲染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价值取向、民族民俗文化特征以及表演和欣赏习...
彭瑜
朝鲜族长鼓的“长短”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朝鲜族长鼓是朝鲜族打击乐中唯一能够独立、准确、完整地演奏各种"长短"的乐器,被称为朝鲜族的"长短乐器"。文章通过对长鼓演奏方法、常用节奏型(即"长短")及其变奏型的分析、比较,并结合它们在歌曲、说唱、舞蹈中的运用,研究长鼓"长短"的节奏和结构特点、音乐性格特征,归纳其发展、变奏规律,并总结其表现出的民族特征以及对于民族打击乐研究的意义。
彭瑜
关键词:节奏律动变奏
打击乐的肢体语言与形体动作被引量:14
2009年
中国打击乐演奏中,肢体语言和形体动作表演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有相当成熟的表演程式和套路,对音乐内容的表现、内涵的诠释、气氛的渲染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民族民俗文化习惯以及表演和欣赏心理构建,具有相当的学术探讨价值。本文从传统美学思想、民族民俗特征、打击乐特点等方面,分析肢体语言和形体动作成为打击乐表演重要部分的必然性,探讨其在表演和欣赏中的美学价值。
彭瑜
关键词:肢体语言美学思想民俗表演音乐内涵
京剧打击乐的节奏与结构特点被引量:8
2012年
京剧打击乐是京剧音乐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对塑造京剧的艺术形象、完成京剧的表演功能都是不可缺少的。京剧打击乐独具特色的节奏与结构是通过速度、时值组合、音色组合、重音组合、演奏方法,以及舞台表演(如念白、唱腔、动作)和剧情发展等要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文章将京剧打击乐的节奏和结构放在音乐和戏曲的综合的要素中进行研究,分析诸要素对节奏和结构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八十几首常用京剧锣鼓牌子的谱例①进行比较、研究,对其结构类型、结构特点,主要发展、变奏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归纳,剖析其演奏、创作、发展的规律,分析其所体现的中国音乐的节奏和结构审美的特点。
彭瑜
关键词:变体
川剧锣鼓牌子的曲式结构被引量:2
2004年
在对300支锣鼓牌子谱例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将川剧锣鼓牌子按曲式结构的不同分为:单牌体、复牌体、套牌体三大类;总结了川剧锣鼓牌子的常用发展手法,找出了300支锣鼓牌子的变体系列群,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川剧锣鼓是中国锣鼓鼓乐中的瑰宝,它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结构大多比较短小,其发展手法多样,锣鼓牌子中存在着大量在音响、节奏或结构上相互联系的变体系列。在曲式结构的具体运用上都有一定的程式,又有在程式制约下的灵活变化。这种既有程式,又不程式化的运用方法和其丰富的发展变奏手法值得我们在演奏和创作中学习、借鉴。
彭瑜李民雄
关键词:锣鼓曲式结构川剧发展手法鼓乐
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被引量:11
2011年
锣鼓经是中国打击乐的主要记谱方法,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这种方式方法在书谱、录音、网络、多媒体等各种现代传承方式流行的今天仍然被普遍采用,这与锣鼓经和口传心授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独特优点分不开。它们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打击乐的音乐特征、组合方式、演奏方法,与本地语言和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本文从锣鼓经及其口传心授传承方式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其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研究其在音乐记谱、传播、表演、教育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价值。
彭瑜
关键词:锣鼓经口传心授记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