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树欣
- 作品数:55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一首被误解的诗——李商隐《别智玄法师》考释
- 2006年
- 李商隐的《别智玄法师》是其晚年一首重要作品,但此诗写作的具体时间一直没有确定,对此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存在不少误解。根据佛教典籍及相关史料考证,智玄就是唐代法师知玄,李商隐与知玄有过密切的交往,此诗是李临终前夕写给知玄的诀别诗,也是他的绝部分笔。
- 彭树欣
- 关键词:佛教
- 梁启超所办报刊传播效果评析被引量:3
- 2003年
- 本文对梁启超所主办穴主编雪的三大著名报刊《时务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的传播效果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评析:一、从报刊销售看其传播的深广度;二、从受众态度看报刊传播的效果;三、从社会变迁看报刊传播的社会效应;四、从报刊的示范效应看其对报刊事业的影响。
- 彭树欣
- 关键词:《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
- 论罗近溪的神秘主义
- 一、引言关于宋明理学的神秘主义研究,陈来先生的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在《心学传统的神秘主义问题》一文中,最早讨论了宋明心学的神秘主义。该文认为宋明心学中容纳了一个神秘主义传统;神秘体验不但是这一派超凡入圣的基本进路或工夫之...
- 彭树欣马晶
- 关键词:生命历程宋明理学神秘主义
- 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的整理问题被引量:1
- 2008年
- 梁启超的《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属于生前未完之作,死后由人整理出版,但其章节的编排存在问题,本文对其整个卷章结构进行了还原。
- 彭树欣
- 论梁启超对文献传播的贡献
-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代大家,前人已有大量研究。本文另辟蹊径,从传播学和文献传播学的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将其报刊活动、译书、图书编辑出版、图书馆和书目工作等纳入文献传播这一范畴中进行综合研究。梁氏的文献传播活动既是时...
- 彭树欣
- 关键词:传播学
- 文献传递
- 梁启超对孔子人生哲学的阐释被引量:1
- 2013年
- 1920年,在反孔思潮中,梁启超率先标榜孔子,着力发掘其人生哲学的价值。这是他"欧游"后现代性反思的结果。借助西方人格主义哲学观,梁氏建构了孔子人格主义哲学体系,包括人格的内涵、实践修养以及孔子的人格表现。其目的在于使现代人以孔子为人格典范,成就现代君子,以对治现代性所带来的人格异化,弥补现代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缺失。
- 彭树欣
- 关键词:孔子人生哲学人格主义
- 论先秦的模仿观被引量:2
- 2008年
- 一般认为,"模仿说"起源于古希腊,而中国则缺乏模仿观念,至少模仿观念很不发达。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中国在先秦已产生了有别于古希腊的模仿观念——文化模仿观,在这种模仿观念中,又蕴涵了两种特有的模仿观念——艺术模仿观和符号模仿观。与古希腊的艺术模仿说重形似相比,中国先秦的模仿观则重视对道(包括天道和人道)的仿效。先秦模仿观对后世的文艺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彭树欣
- 关键词:先秦
- 指示治古代学问的门径——评张三夕教授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
- 2009年
- 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学问(包括文史哲等)的入门之学,只有通文献学,学问方能得其门而入。清代学者王鸣盛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十七史商榷》)其实,在当今研究古代学问,不仅仅懂目录学就够了,还应通包括目录学在内的整个古典文献学。文献学对一般的本科生来说,往往视为畏途。因此教材的建设尤为重要,好的文献学教材就是指示治古代学问的门径,而由张三夕教授主编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彭树欣
- 关键词:学问门径古典目录学
- 李商隐《别智玄法师》考被引量:1
- 2005年
- 李商隐《别智玄法师》一诗在文学史上是一则公案,研究者对于智玄其人为谁及其与李商隐的关系和此诗的写作背景历来没弄清楚。根据佛教典籍及相关史料考证,智玄就是唐代法师知玄,李商隐与知玄有过密切的交往,此诗是李商隐临终前夕写给知玄的诀别诗。
- 彭树欣
- 关键词:佛教
- 再论“王斌首创四声说”——与杜晓勤商榷
- 2014年
- 关于"四声之目"的发明,高华平在《"四声之目"的发明时间及创始人再议》中提出"王斌首创四声说",杜晓勤在《"王斌首创四声说"辨误》中提出所谓"辨伪"。实则杜文所谓"辨误",本身存在很多逻辑和事实上的谬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张冠李戴,论证不严密;二是罔顾事实,轻易否定他人。故对其存在的问题逐一加以辩驳。
- 彭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