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
-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挫裂伤对患者GM-CSF、MPO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挫裂伤对患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方法136例脑挫裂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应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相关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1疗程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GM-CSF、MPO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1疗程后,2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格拉斯哥评分表(GC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12%(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挫裂伤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GM-CSF、MPO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疗效。
- 申海龙武艳娇冯鹏超李雅丽张龙陈云庆
- 关键词: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神经功能
- 脑挫裂伤危险因素与预后关系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136例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36例脑挫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预后评分,并将评分0~3分者归为预后良好组(101例),4~6分归为预后不良组(35例)。对影响脑挫裂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格拉斯昏迷评分、脑挫裂伤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距离、脑挫裂伤体积、合并颅骨骨折比例、甘露醇应用时间以及入院前1周内应用抗凝药物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昏迷评分≤8分、脑挫裂伤部位多发、出血量≥30ml、甘露醇应用时间≥2周以及入院前1周内应用抗凝药物为影响脑挫裂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格拉斯昏迷评分≤8分、脑挫裂伤部位多发、出血量≥30ml、甘露醇应用时间≥2周以及入院前1周内应用抗凝药物均提示患者预后较差,临床应该对此类患者加以重视,及时给予防治措施。
- 申海龙武艳娇冯鹏超李雅丽张龙陈云庆宋征宇
- 关键词:脑挫裂伤预后
- Notch-1下调对双氢青蒿素抗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Notch-1下调对双氢青蒿素抗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双氢青蒿素(5、10、15和20μmol/L)孵育U-2OS细胞后,采用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肉瘤细胞中Notch-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Notch-1通路下游基因Hes-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Notch-1表达后,采用MTT法、免疫印迹法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在双氢青蒿素作用下U-2OS细胞的存活率,MMP-2、MMP-9和Hes-1的蛋白表达以及U-2OS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免疫印迹法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U-2OS细胞中Notch-1、MMP-2、MMP-9和Hes-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下调Notch-1表达后,增强了双氢青蒿素抑制U-2OS细胞生长的作用,MMP-2、MMP-9和Hes-1的蛋白表达及细胞迁移能力进一步降低,显著低于加药组(P<0.05)。结论:双氢青蒿素可抑制U-2OS细胞中Notch-1通路的活性;下调Notch-1的表达可增强双氢青蒿素抗骨肉瘤的作用。
- 齐磊段永刚丁英奇张龙刘玉章唐晓龙伍骥
- 关键词:NOTCH-1双氢青蒿素细胞存活率
- 尼莫地平联合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微创穿刺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8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3)。2组患者均给予微创穿刺清除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尼莫地平治疗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头晕、感染、再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NSE、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血清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和血清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m、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Vm、PI显著高于治疗前,R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m、PI显著高于对照组,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5%(4/53)、9.09%(5/5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
- 胡洋洋王常娟杜静静苟秉林张龙刘扬王腾飞
- 关键词:尼莫地平微创穿刺清除术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
- X线透视对骶髂螺钉位置准确性的评估
- 段永刚彭阿钦丁英奇任小刚张龙
- 该研究以普通C型臂X线透视监测,通过多角度透视综合判断,可以较安全的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同时应用Kappa指数对该次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说明该次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较高,证实骨盆骨折手术中应用X线透视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判...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盆骨折手术操作
- 新型β钛合金Ti_(35)Nb_3Zr_2Ta在人工关节假体应用中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6
- 2015年
- 背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人体关节置换的钛合金为Ti6Al4V,但其弹体模量高于人体骨,导致人工关节假体的稳定性差。而新型β钛合金Ti35Nb3Zr2Ta弹性模量较低,或许能成为新一代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人体关节假体材料。目的:探讨新型β钛合金Ti35Nb3Zr2Ta在人工关节假体应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自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Pub Med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2010至2015年,以"新型β钛合金;人工关节假体;生物相容性"为检索词,检索医用人工关节假体材料的应用现状及新型β钛合金Ti35Nb3Zr2Ta在人工关节假体应用的生物相容性的研究。结果与结论:与Ti6Al4V相比,Ti35Nb3Zr2Ta表面粗糙度较高,表面接触角较小,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成骨细胞的钙沉积量明显高于Ti6Al4V,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考虑在人工关节假体领域中进一步广泛应用。
- 段永刚丁英奇张龙刘玉章唐晓龙
- 关键词:人工关节假体生物相容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
- 小针刀治疗腱鞘炎并发症临床分析被引量:17
- 2007年
- 丁英奇段永刚李耀华张龙
- 关键词:腱鞘炎并发症常见疾病危险性
- 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同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治疗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136例,依据术后30 d改良Rankin量表得分,将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2分)62例与预后不良组(>2分)74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且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入院时间、脑疝分期、瞳孔改变、血压异常、患高血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入院时脑挫裂伤部位、出血量、入住ICU时间、甘露醇应用时间、入院前是否应用过抗凝药物、手术时机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P=32.181/0.000、12.016/0.002、5.028/0.025、4.399/0.036、4.980/0.026、9.263/0.002、6.593/0.010、4.943/0.026、4.594/0.032、9.066/0.003、5.540/0.019、11.083/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8分、入院时多发脑挫裂伤、入院时出血量≥30 ml、入住ICU时间≥1周、应用甘露醇≥2周、入院前应用过抗凝药物、入院24 h后行手术治疗是影响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2.757(1.152~6.600)、2.902(1.182~7.123)、5.935(2.246~15.683)、3.036(1.206~7.643)、4.164(1.648~10.517)、4.017(1.592~10.139)、4.943(1.821~13.417)];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 0.776~0.906)和一致性(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087,P=0.420)。结论基于影响脑挫裂伤合并脑疝患者开颅术后30 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良�
- 申海龙陈云庆张龙胡洋洋
- 关键词:脑挫裂伤脑疝开颅术预后不良列线图
- 重度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伴中央型脑疝手术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重度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伴中央型脑疝手术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5-2019年在该院治疗的136例重度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伴中央型脑疝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机,入院<24 h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57例),入院≥24 h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分析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A组生存率84.21%明显高于B组生存率67.09%(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出血量、入院时GCS评分、甘露醇应用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入院前1周内曾应用抗凝药物、脑挫裂伤部位均为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8分(OR=0.124)、多发性脑挫裂伤(OR=0.438)、出血量≥30 mL(OR=0.053)、甘露醇应用时间≥2周(OR=0.136)、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1周(OR=0.987)、入院前1周内曾应用抗凝药(OR=0.077)、入院≥24 h手术治疗(OR=0.175)的患者预后更差(P<0.05)。结论临床应对重度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伴脑疝患者尽早开展评估以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确定合适的手术时机。
- 申海龙李雅丽张龙陈云庆
- 关键词:重度脑挫裂伤颅内血肿中央型脑疝生存率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