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花
-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基于醇水替换在亲水平整的表面形成纳米气泡的方法
- 一种基于醇水替换在亲水平整的表面形成纳米气泡的方法,采用亲水的、原子级平整的云母为基底,液体的温度均在15℃以上,40℃以下,先注入醇再注入水,利用醇和水的替换过程,在基底和水的界面上形成纳米气泡。本发明由于利用了能与水...
- 张雪花胡均孙洁林张晓东胡晓芳李鑫辉
- 文献传递
- 温度对云母/水界面纳米气泡形成影响的研究
- <正> 最近固液界面存在纳米气泡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经典热力学理论认为室温下水中纳米气泡不能稳定存在,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固液界面存在纳米气泡,并引起疏水长程作用力。目前直接探测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的...
- 张雪花张晓东楼杮涛张志祥孙洁林胡钧
- 文献传递
- 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的研究被引量:19
- 2003年
- 在经典热力学理论中 ,室温下水中纳米气泡被认为是不能稳定存在的。近年来随着对疏水表面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现象暗示固液界面存在纳米气泡 ,并引起疏水长程作用力。目前直接探测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的最有力手段是AFM ,但它只能观察纳米气泡的形貌 ,无法对其进行直接定性 ,很有必要提供纳米气泡存在和来源的更直接证据。在云母表面进行乙醇和水替换形成纳米气泡 ,从成像条件和脱气对纳米气泡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不同成像模式和成像条件下AFM观察到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观察到的就是纳米气泡。脱气实验结果表明 ,经脱气后乙醇和水形成纳米气泡的数量和概率明显降低 ,表明乙醇和水中溶解的气体是纳米气泡的来源 。
- 张雪花楼柿涛张志祥张晓东孙洁林胡钧
- 关键词:固液界面
- 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 2004年
- 根据经典热力学理论 ,在水中纳米级的气泡难以长期稳定存在。近年来却有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固液界面存在纳米气泡 ,原子力显微镜也直接观察到了纳米气泡。有关纳米气泡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它对表面科学、流体动力学、生物科学以及一些应用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纳米气泡会引起流体在界面的滑移 ,减少流动阻力 ,并与表面粘附、胶体分散、矿石浮选、废渣处理等方面密切相关。目前关于纳米气泡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对于它的基本物化性质的了解还不多 ,但其重要性已经引起相关领域的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从提出纳米气泡存在一直到实验证明的过程、纳米气泡的形成机制和形貌、分布特征等基本性质以及纳米气泡的存在对疏水长程作用和流体滑移的影响 ,并阐述了生物学中一些与纳米气泡存在有关的问题。
- 张雪花胡钧
- 关键词:固液界面原子力显微镜形貌特征
- 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的研究
- 在经典热力学理论中,室温下水中纳米气泡被认为是不能稳定存在的。近年来随着对疏水表面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现象暗示固液界面存在纳米气泡,并引起疏水长程作用力。目前直接探测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的最有力手段是 AFM,但它只能观察...
- 张雪花楼柿涛张志祥张晓东孙洁林胡钧
- 关键词:固液界面
- 文献传递
- 基于醇水替换在亲水平整的表面形成纳米气泡的方法
- 一种基于醇水替换在亲水平整的表面形成纳米气泡的方法,采用亲水的、原子级平整的云母为基底,液体的温度均在15℃以上,40℃以下,先注入醇再注入水,利用醇和水的替换过程,在基底和水的界面上形成纳米气泡。本发明由于利用了能与水...
- 张雪花胡钧孙洁林张晓东胡晓芳李鑫辉
- 文献传递
- 基于醇水替换在高序热解石墨表面形成纳米气层的方法
- 一种基于醇水替换在高序热解石墨表面形成纳米气层的方法,采用疏水的、平整的高序热解石墨HOPG为基底,先注入醇再注入水,利用醇和水的替换过程,在基底和水的界面上形成纳米气层或气泡,液体的温度均在5℃以上,85℃以下。本发明...
- 张雪花胡钧孙洁林张晓东
- 文献传递
- 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的研究
- 水是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最常见的液体,实际上它具有太多的奇特之处而人们目前远远没有完全了解它。在水的研究中,界面水的性质一直是一个热点和难点,固-水界面纳米气泡的存在使界面水的行为更加扑朔迷离。固液界面存在纳米气泡的推测...
- 张雪花
- 关键词:固液界面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基于醇水替换在高序热解石墨表面形成纳米气层的方法
- 一种基于醇水替换在高序热解石墨表面形成纳米气层的方法,采用疏水的、平整的高序热解石墨HOPG为基底,先注入醇再注入水,利用醇和水的替换过程,在基底和水的界面上形成纳米气层或气泡,液体的温度均在5℃以上,85℃以下。本发明...
- 张雪花胡钧孙洁林张晓东
- 文献传递
- 被膜蛋白糖基化在HIV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03年
- 在HIV感染过程中 ,病毒被膜蛋白糖基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使病毒粒子具有高度糖基化的表面 ,帮助HIV逃避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和攻击。在病毒入侵时 ,被膜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并进行一系列构象变化 ,使病毒粒子顺利地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介绍近年来对被膜蛋白糖基化过程与HIV成熟、感染和逃避免疫应答等方面分子水平作用机理的深入了解 ,这些作用机理将会有助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和以“糖链为靶”药物的开发。
- 张雪花张惟杰
- 关键词:HIV感染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