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闻瑞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显像
  • 4篇肺癌
  • 3篇心肌
  • 3篇脱氧
  • 3篇脱氧葡萄糖
  • 2篇大网膜
  • 2篇图像
  • 2篇网膜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诊断
  • 2篇PET/C
  • 2篇PET/CT

机构

  • 10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张闻瑞
  • 5篇赵晋华
  • 4篇车文军
  • 4篇郑健
  • 3篇阮征
  • 2篇彭寿行
  • 2篇汪太松
  • 2篇宋康声
  • 2篇林雷
  • 2篇袁忠祥
  • 2篇陆荣华
  • 2篇黄海龙
  • 1篇杨虎天
  • 1篇傅红卫
  • 1篇肖明第
  • 1篇金毓莉
  • 1篇魏强华
  • 1篇蔡俊锋
  • 1篇于红
  • 1篇于红

传媒

  • 3篇上海医学
  • 2篇第二届全国核...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5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SPECT/CT显像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05年
背景与目的 正确的诊断对肺癌疑似患者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肿瘤组织摄取18 F FDG的能力远大于正常组织的原理,本研究探讨了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18F FDG SPECT/CT检查,对良恶性肿块的摄取比值R进行比较,并与CT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以摄取比值R≥2 为标准,18 F FDG SPECT/CT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2%,特异度为87%,准确率为84%。18 F FDG SPECT/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1%,而CT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5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8 F FDG SPECT/CT对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临床分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阮征郑健黄海龙张闻瑞赵晋华
关键词:肺肿瘤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联合大网膜移植的研究
2006年
目的采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联合大网膜移植作用于犬的缺血心脏,观察缺血心肌血供的变化和新生毛细血管的增生情况。方法将24条实验犬随机分为缺血组(I组)、激光打孔组(L组)、大网膜移植组(O组)、激光打孔联合大网膜移植组(L+O组)。3个月后再行^99m锝(Tc)心肌同位素灌注显像。然后处死,取心肌组织,观察各组新生毛细血管的增生情况。结果①L+O组干预后同位素图像上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比值(ROI比值=干预区ROI同位素计数/正常区ROI同位素计数)明显提高(P〈0.01),其增幅明显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L组干预后ROI比值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但其增幅与I组、O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I组、O组干预前、后ROI比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②高倍镜下,L+O组和L组孔道区(孔道为中心0.5mm范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数明显多于孔道周围区(离开孔道1个低倍视野以上,P〈0.01、0.05)。L+O组与L组孔道区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TMLR联合大网膜移植较单一使用这两种方法能够更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
蔡俊锋袁忠祥肖明第林雷张闻瑞于红
关键词: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大网膜移植感兴趣区新生毛细血管
^(18)F-FDG hPET/CT显像在原发性贲门癌中的应用
2006年
背景与目的:dPET/CT检查价格昂贵、而hPET/CT显像检查虽在准确性尚不及dPET,但其性价比较高,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探头hPET/CT显像在原发性贲门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贲门癌患者进行18F-FDG双探头hPET/CT显像。图象分析采用视觉及半定量方法,同时与近期CT结果比较。结果:①双探头hPET/CT检出原发性贲门癌的灵敏度为92.3%(24/26例),2例假阴性患者均属印戒细胞癌,原发肿瘤直径<2 cm(T1期)。②19例手术患者中,贲门局部淋巴结转移15例,双探头hPET/CT检出8例,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4%、100%和53.3%,CT检出3例。③双探头hPET/CT检出远处转移7例,CT仅检出3例。结论:18F-FDG双探头hPET/CT诊断原发性贲门癌较为灵敏,检出贲门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可能优于CT。因此hPET/CT显像对贲门癌的术前分期和手术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王剑云宋康声车文军彭寿行张闻瑞
关键词:贲门癌脱氧葡萄糖
^(18)F-脱氧葡萄糖双探头hPET/CT显像在原发性食管癌中的应用
2004年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双探头hPET/CT显像在原发性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食管癌患者行18F FDG双探头hPET/CT显像。同时与近期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双探头hPET/CT检测原发性食管癌的灵敏度为 93.3% (2 8/ 30例 )。 2 0例手术患者中 ,食管局部淋巴结转移 14例 ,双探头hPET/CT检出 10例 ,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71.4 %、10 0 .0 %和 80 .0 % ,CT检出 4例。双探头hPET/CT检出远处转移 10例 ,CT仅检出 5例。结论 18F FDG双探头hPET/CT诊断原发性食管癌较灵敏 ,在检测食管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方面可能优于CT。
王剑云宋康声车文军彭寿行张闻瑞
关键词:脱氧葡萄糖CT原发性食管癌
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与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分期的初步研究
目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旦诊断明确,进行肿瘤临床分期则至关重要,尤其是纵隔淋巴结分期是决定能否手术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大量文献报道,PET显像或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价值明...
赵晋华张闻瑞郑健阮征何之彦应凌岩车文军陆荣华汪太松
文献传递
心肌激光打孔加胃大网膜覆盖改善心肌缺血的研究
袁忠祥肖明弟蔡俊峰林雷张闻瑞于红
此项技术主要是用于临床上所谓“无选择”的患者,不能通过常规的心肌再血管化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而且,由于手术牵涉胸腹,对手术技术以及术后管理要求较高。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现代社会对于生活质量的要...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缺血
应用静息门控法DISA心肌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CABG术前心肌灌注、功能及存活状态
目的应用门控法99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MIBI)及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核素同时采集(dual isotope simulataneous acquisition,DISA)心肌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
赵晋华汪太松车文军陆荣华张闻瑞
文献传递
清热活血中药对干燥综合征患者^(99m)TcO_4^-腮腺显像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清热活血中药对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干燥综合征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99mTcO4-腮腺功能。服用由忍冬藤、黄芩、牡丹皮、扦扦活、鬼箭羽、生地黄等组成的清热活血中药4~6个月,观察干燥综合征99mTcO4-腮腺显像的影响。结果2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比7例健康对照组腮腺的摄取分数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排泌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1例患者治疗后复查,左右腮腺的摄取和排泌分数分别由治疗前的1.45±0.41、1.46±0.39和9.3%±11.9%、9.1%±12.1%,提高到1.63±0.39、1.62±0.44和22.6%±8.7%、24.2%±9.3%,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的损害以排泌功能更为明显。清热活血中药对腮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均有显著改善。
魏强华傅红卫张闻瑞金毓莉杨虎天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腮腺放射性核素显像
^(18)F-FDG-SPECT/CT显像在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在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1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18F -FDG -SPECT/CT检查 ,对良恶性肿块的摄取比值进行比较。并将CT检查和肺癌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以摄取比值R≥ 2为标准 ,18F -FDG -SPECT/CT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是 83% ,特异性是 86 % ,准确率是 81%。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分别是 88% ,与CT诊断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8F -FDG -SPECT /CT对肺癌的诊断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以及临床分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郑健阮征黄海龙张闻瑞赵晋华
关键词:^18F-FDGSPECT肺癌显著性差异
双探头符合线路^(18)氟-脱氧葡萄糖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初步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DHC)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显像与CT同机图像融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44例确诊为NSCLC患者1个月内均行^(18)F-FDG DHC-SPECT/CT显像及胸部增强螺旋CT检查,2周内完成外科手术和病理学检查。^(18)F-FDG DHC-SPECT/CT显像经过全能量X线衰减校正,并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COSEM)迭代重建后,将同机CT图像与符合线路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进行图像融合,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三维断层图像。再采用视觉分析法和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的半定量分析计算病变淋巴结(L)与周围纵隔组织(N)的摄取比值R(L/N)。将^(18)F-FDG DHC-SPECT/CT显像及胸部增强螺旋CT检查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分期的诊断结果均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摄取比值R≥1.5为判断标准,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5.0%(15/20例)、特异度为91.7%(22/24例)、准确率为84.1%(37/44例)、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15/17例)和81.5%(22/27例)。15例^(18)F-FDG显像为阳性的转移淋巴结的ROI分析最大摄取比值为9.4,最小为1.6。结论^(18)F-FDG DHC-SPECT/CT显像对肺癌的纵隔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和疾病分期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张闻瑞郑健赵晋华阮征孙湘君何之彦车文军汪太松陆荣华
关键词:^18氟-脱氧葡萄糖图像融合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