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莎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英语
  • 3篇隐喻
  • 2篇英语专业
  • 2篇语料
  • 2篇语料库
  • 2篇语料库研究
  • 2篇实证
  • 2篇实证调查
  • 2篇实证研究
  • 2篇思辨
  • 2篇类联接
  • 2篇MAKE
  • 1篇动词
  • 1篇新闻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学术
  • 1篇饮食
  • 1篇隐喻意义

机构

  • 8篇首都师范大学
  • 6篇北京外国语大...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作者

  • 10篇张莎
  • 2篇彭宣维
  • 1篇李天行
  • 1篇白解红
  • 1篇文秋芳

传媒

  • 3篇外语学刊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现代外语
  • 1篇外语教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基础外语教育
  • 1篇外国语言与文...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喻认知能力的发展——一项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本文从有关现象出发,通过实验来考察比喻认知能力的发展。实验对象为学龄前2-5岁儿童;实验材料分5组图片;调查方式系看图答问,具体探究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儿童比喻认知能力的总体发展趋势;(二)儿童在明喻和隐喻认知能力上的识辨差别。结果表明,儿童的比喻认知能力和年龄之间呈正相关;儿童在4岁以前的明喻和隐喻认知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明喻的认知水平高于隐喻;调查结果同时把儿童的比喻认知年龄从此前学界确认的3岁左右提前到2岁左右。文章最后指出了其他相关研究课题,包括以个案为着眼点观察比喻发展的历时过程。由于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在国内尚不多见,因此这对进一步从实证角度研究隐喻或其他认知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彭宣维张莎
关键词:实证研究
论隐喻与语域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2007年
在不同的语域中,隐喻的种类和出现频率会有很大变化。在英语新闻报道中,概念隐喻主要体现为名物化和形容词化,后者的使用频率高于前者;在不同题材的新闻中,隐喻的使用有所不同。研究表明:隐喻的使用受语域三变量,即语场、语式和语旨的影响和制约,并体现新闻报道简洁、客观、正式和书面化的特点。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把握并运用隐喻使用的特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在遣词造句上体现新闻体特征。
张莎
关键词:概念隐喻语域新闻英语写作教学
英语师范生想象认同理论框架及实证调查被引量:1
2018年
本研究基于想象认同理论,构建英语师范生身份认同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该框架包含教师职业认知、教师职业认可度及教师职业能力掌握程度三个维度,各维度对应包括三个成分因素。实证研究发现,该群体身份认同居中上水平,职业认知居于高水平,职业认可度及职业能力掌握程度处于中等偏下,表现为认知清晰、热情不高、能力不足的特点。身份认同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女生的职业认可度更高;身份认同整体情况在生源地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本地生源在职业认知上高于疆藏生源,而在职业认可度上低于疆藏生源。
张小君张莎田彩霞
关键词:英语师范生
英语专业硕士生思辨倾向的量具构建与实证调查被引量:22
2017年
本研究构建英语专业硕士生的思辨倾向量表并开展实证调查。量具的构建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思路。思辨倾向的8个一级维度归类为两个二级维度。研究发现:(1)思辨倾向整体积极且比读研前有进步;大部分学生的整体水平为中等以上,积极变化的人多于消极变化;(2)二级维度的发展比较均衡,学术性的进步更大;(3)一级维度的发展水平不均衡,进步程度不一。建议对积极性较低的维度,尤其是低分学生的相关维度给予重点关注,将思辨倾向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融入教育教学。
张莎文秋芳
关键词:英语专业外语专业
元思辨理论框架构建与培养原则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在元认知理论和思辨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元思辨的理论框架。元思辨由元思辨知识、元思辨技能、元思辨体验三个要素构成,每个要素由若干子要素构成,元思辨的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元思辨能力,应以学生有思辨机会为前提,以元思辨的构成要素为抓手,以教师的元思辨教学能力为根本保障。
张莎
关键词:英语专业思辨
社会文化视角下学术思辨倾向的发展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本研究在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通过跟踪研究揭示英语硕士生学术思辨倾向的发展历程和受学术活动影响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学术思辨倾向发展模型,以揭示其发展规律。跟踪研究历时两年半,共5名研究对象,收集了访谈、观察、个人文件和田野笔记等数据。研究发现:学术思辨倾向的发展在学术活动内化和心理活动外化的循环中推进,经历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受到学术活动内化的推动;学术活动是由个人和社会文化因素构成的互动整体,社会文化因素从中介手段和互动中的他人两方面影响发展。本发展模型从历时的维度揭示了英语硕士生学术思辨倾向的发展规律:发展历程呈现"学术—心理活动螺旋链"模式,发展的影响机制是学术活动辩证统一体的内化。
张莎
关键词:思辨社会文化理论
高频动词经验类型及其搭配型式的语料库研究——以make和find为例被引量:16
2011年
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法的二维及物模式为框架,对中美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动词make和find进行定性和语料库定量分析,尝试将意义与词汇语法结合,考察两组议论文中高频动词经验类型及其类联接和搭配的异同。结果表明,两个动词的经验类型分布在中美大学生议论文中基本相似;本族语者比中国学生使用的搭配词更加丰富;后者更多使用结构冗赘、信息松散、高级阶的类联接。类联接、搭配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经验类型影响,但同时受到学习者母语迁移、二语水平等因素制约;经验类型及其搭配型式的联系呈现复杂性特点。
张莎
关键词:高频动词类联接搭配
英汉仿词的重新分类及其认知语义分析——以饮食新词为例被引量:8
2009年
本文将仿词分为近似仿词和对立仿词两大类,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英汉饮食新词的构成、意义及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英汉饮食仿词均以相似性为基础,通过类比或推理获得隐喻意义;英汉饮食仿词在其构成方式和认知机制上有着极大的趋同性,类比是仿词的基础,隐喻是其主要的认知机制。
白解红张莎
关键词:隐喻意义
中国学生make隐喻用法发展的语料库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系统功能语法二维及物模式及其隐喻理论为框架,对中国大中学生动词make的隐喻用法进行语料库研究。研究发现,两组学生作文都较多使用认知经验(隐喻)和社会经验(一致式);大学生比中学生更多使用隐喻,中学生突出使用物理经验(一致式);在使用两种类联接时,大中学生的隐喻分布分别有差异;搭配词各有偏好;中学生的级转移现象更为突出。影响隐喻用法的因素包括认知水平、二语水平、作文要求等。
张莎
关键词:隐喻类联接
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以时空异置为切入点的实证研究
2011年
本文从实证角度探讨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首先,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比喻认知的体验性和非体验性现象;在实证研究部分,考察大学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对文化性表达的理解和识辨水平,工具是一组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成语(大多是比喻性的);进而分析所提取的数据:通过有意识加工获得的认识跟这些文化性比喻的原初意义之间出现了相当大的错位,这表明主体通过推理和想象体现一定的非体验性以及有意识加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文章最后总结体验性和非体验性两类知识、非体验性跟体验性的关系以及相关现状带给我们的启示。本文的结论对体验哲学的认识论具有补充意义。
李天行彭宣维张莎
关键词:实证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