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荣明

作品数:58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哲学宗教
  • 23篇历史地理
  • 4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史学
  • 8篇儒教
  • 8篇思想史
  • 7篇思想史研究
  • 6篇政治
  • 5篇道教
  • 5篇哲学
  • 5篇哲学史
  • 5篇社会
  • 5篇宗教
  • 5篇法家
  • 4篇玄学
  • 4篇儒家
  • 4篇史学方法
  • 4篇史学理论
  • 4篇魏晋
  • 4篇历史学
  • 3篇道德
  • 3篇学术
  • 3篇政治神学

机构

  • 57篇南开大学

作者

  • 57篇张荣明
  • 1篇刘明辉
  • 1篇代国玺
  • 1篇吕庙军
  • 1篇崔一楠
  • 1篇刘成栋
  • 1篇贾坤鹏

传媒

  • 11篇天津师范大学...
  • 6篇南开学报(哲...
  • 5篇管子学刊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史学月刊
  • 3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理论学刊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孔子研究
  • 2篇学术研究
  • 2篇少儿国学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邯郸学院学报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被引量:2
2006年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该基地学术活动相关的七篇笔谈文章,作者都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和中国社会历史素有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围绕思想与社会如何互动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文章涉及的问题有阴阳组合的思维结构,政治权威对宗教信仰的抑制,中国传统学术的“跨学科”本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文人心态研究的范式,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话语体系,“世界秩序观”与“中国意识”等。这种研究视野广阔而研究思路相近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我们以为,以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为基础,提倡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或许有助于新的学术增长点的产生。
张荣明
关键词:思想史研究学科历史学家历史资源为现实服务
儒教是否宗教:困境和出路
<正>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归纳了儒教之争涉及的基本问题,指出造成意见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判定宗教的标准认识不一;第二部分以美国学术界关于国民宗教的争论为例,指出国民宗教的争论与儒教问题的争论具有相似性;第三部分剖析了宗教...
张荣明
文献传递
《书》、《诗》中“哲”义小考
2005年
《尚书》和《诗经》中有“哲”观念,旧释或为“智慧”,或为“智慧之人”。仔细考察则会发现,“哲”在上述文献的不同篇章中分别表示神圣意志、帝王的聪明才智、社会人群的聪明才智。其内涵的扩大,可能意味着上述不同篇章文献完成于不同时代;其内涵的变迁,则反映了“哲”观念在西周早期、中晚期、春秋时期的变化。
张荣明
如何让史料说话被引量:2
2009年
近二百年来,史学家们主张让史料说话,但由于理论和方法的不完善,在历史研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史料运用不充分的问题,史料的主体性问题,历史学家的主体性问题。克服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将史料分析发展为文本研究。文本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对文本作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进而判定文本的内部和外部关系。作为历史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文本研究借鉴了计量史学和考据学的方法,是使历史研究社会科学化的一种努力。
张荣明
关键词:史料分析文本研究史学理论史学方法
汉代章句与《白虎通义》被引量:8
2004年
从形式特征看 ,《白虎通义》与汉代章句不同 ,但二者之间又有渊源关系 ,且都以经和诠释作为构成要素 ;从内容特征看 ,二者相同 ,都重在义理阐述。这种异同关系表明 ,《白虎通义》不是一般的章句 ,而是特殊的章句———皇家章句。
张荣明
关键词:经学诠释学
儒教、国民宗教与政治神学被引量:2
2010年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教"问题的学术争论。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生了一场关于"国民宗教"的学术争论。尽管这两场争论发生的时间、空间不同,但涉及的问题却类似,即是否存在一种以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为指向的宗教。就功能而言,"儒教"和"国民宗教"都是与生命神学截然不同的政治神学。
张荣明
关键词:儒教政治神学
诸子论“道”
2018年
道,不仅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道路,它在中国人心目中,还有着特殊的地位,先秦诸子所代表的各家学派都以求道为己任,以弘道为理想。在中国历史上,'道'代表了中国文人心中的终极价值和最高行为准则,但是他们对道的理解和解释,却有所不同。
张荣明
关键词:秦孝公
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被引量:20
2010年
历史本体论是历史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历史是什么"以及"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这就必然涉及到史实与史料的关系,即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的关系问题。研究表明,历史记忆分为自然事件历史记忆和社会事件历史记忆两类。自然事件的历史记忆是有局限性的、不完整的。社会事件的历史记忆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和谐性的历史记忆,另一种是冲突性的历史记忆。在冲突性的历史记忆中,应该存在两种以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历史记忆。仅仅存在一种历史记忆,意味着它可能是强权的结果,或非历史真相。
张荣明
关键词:历史事件历史真实历史资料历史记忆
曹魏才性四本论钩沉
2016年
才性四本论是曹魏时期选拔官员应该以才能还是德行为本的四种不同主张。第一种"才性同",主张德行是选官的根本标准,不德之才不算才;第二种"才性异",主张选官应该以德为主,才能为辅,不能用道德抹煞能力;第三种"才性合",主张选官用人应该才德并重,没有主次;第四种"才性离",主张选官应该注重实际能力,能力是根本。上述四种主张,唯德与唯才处于两极,其他两说居于其间,构成了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一个宏观模型。这一宏观模型,对于现代人才选拔或许具有借鉴意义。
张荣明
关键词: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格局和发展趋势被引量:8
2010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呈现为两大格局:一个以三国两晋南朝为区域特征,以汉族思想为主体,同时伴随着本土道教和外来佛教的冲击,发生了所谓的"三教"之争;另一个以十六国北朝为区域特征,以北方少数民族思想为主体,同时伴随着汉族文化和外来佛教的冲击,发生了两次所谓的"灭佛"事件。在这两个不同的区域,思想发展的态势迥异。前者是儒家思想不断衰落,道教尤其是佛教思想影响日盛,并导致了政治动荡和国家积贫积弱;后者是少数民族思想不断衰落,儒家思想日益走强,国家逐渐强大并最终统一中国。
张荣明
关键词:玄学道教佛教思想史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