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儿
  • 1篇镇痛
  • 1篇神经刺激
  • 1篇神经刺激仪
  • 1篇神经阻滞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镇痛
  • 1篇全麻
  • 1篇骶管
  • 1篇骶管阻滞
  • 1篇小儿臂丛
  • 1篇小儿术后
  • 1篇小儿术后镇痛
  • 1篇小剂量氯胺酮
  • 1篇氯胺酮
  • 1篇麻醉
  • 1篇颈椎
  • 1篇颈椎病
  • 1篇静脉
  • 1篇静脉全麻

机构

  • 4篇河南省洛阳正...

作者

  • 4篇张继洛
  • 3篇王超平
  • 3篇周旭
  • 1篇常庚申
  • 1篇康定坤
  • 1篇陆化梅
  • 1篇杨福林
  • 1篇侯志远

传媒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医正骨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0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在小儿上肢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两组,与手术封皮时经静脉连接镇痛泵,镇痛液配方:F组(芬太尼0.02mg·kg^-1+昂单司琼0.1mg·kg^-1+生理盐水=100m L);KF组(氯胺酮4mg·kg^-1·d^-1+芬太尼0.01mg·kg^-1+昂单司琼0.1mg·kg^-1+生理盐水=100m L)。记录术后4、8、12、24、36h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F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KF组,且KF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8h后KF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效果肯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王超平张继洛周旭
关键词:氯胺酮芬太尼术后镇痛
有监测的麻醉看护在老年前路颈椎手术中的应用
2001年
张继洛侯志远常庚申康定坤
关键词:颈椎病麻醉
骶管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小儿先髋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先髋手术中的应用,寻求更为理想的麻醉方式。[方法]40例择期行截骨矫形的先髋患儿,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G组)和骶管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F组),记录并比较术前、术中和术后患儿MAP和HR的变化,监测术中肌松程度和全麻药物用量,比较术后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苏醒时间。[结果]F组术中的生命体征更平稳,MAP和HR均较G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的全麻用药量明显少于G组,且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是小儿先髋手术更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周旭王超平陆化梅张继洛杨福林
关键词:骶管阻滞丙泊酚
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索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临床上更安全快捷的方法。方法:30例择期行上肢的儿童(2~12岁),ASA分级1~2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S和神经刺激仪引导组NS,两组均结合传统的解剖定位。局麻药均为0.2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1:1混合液,药量为0.5mL/kg,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阻滞效果、术中静脉药丙泊酚的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无差异,神经阻滞效果均完善,术中丙泊酚用量少,术后清醒早,US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短于NS组(P〈O.05),且US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NS组(P〈0.05)。结论:超声在小儿臂从神经阻滞中有明显的优越性,明显缩短麻醉完成时间,减少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王超平周旭张继洛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