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广
- 作品数:20 被引量:3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四川省平武县小河沟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初报被引量:3
- 2004年
- 2003年7月10日 8月13日对小河沟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结合前人的有关资料显示,该保护区有鸟类331种,分属14目51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3种.从区系上看,古北界成份有121种,占全区鸟类总数的36 56%;东洋界成份187种,占56 49%;广布种23种,占6 95%.
- 唐中海张文广齐敦武青云李操胡锦矗
- 关键词:鸟类资源鸟类组成
- 评估动物栖息地适宜性的两种方法比较:以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为例被引量:14
- 2006年
- 采用景观因素赋值法(方法Ⅰ)和主成分分析法(方法Ⅱ)对大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方法Ⅰ的结果中中等适宜、适宜等级和最适宜等级所占的面积分别为94.62、45.46和0.21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4.17%、2.00%和0.01%;而方法Ⅱ的结果中,中等适宜和适宜等级所占的面积分别为623.03和170.27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27.49%和7.51%。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和景观因素,发现2种方法均能对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生境进行评价,但差异较大。方法Ⅰ评判因素较少,各因素所占比重较大,因素对整个评价结果影响很大,评价结果不精确,但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方法Ⅱ所需评判因素较多,野外搜集所需资料困难,累计贡献率很难达到95%,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为了减少评估误差,应将2种方法结合对动物生境进行评估。
- 张文广唐中海齐敦武胡远满胡锦矗白丹
-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
- 大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研究
- 大相岭山系进行了野外数据的收集,对大熊猫的生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从3月~5月对大熊猫的数量和交配期间活动规律进行调查;从6月~7月做社会经济调查;从8月~9月对大熊猫产仔期间数量调查和活动规律研究;从10月~11月对...
- 张文广
- 关键词:大熊猫
- 文献传递
-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方法改进被引量:78
- 2008年
- 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缺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Zhao Sheng等2005年提出能值足迹法,弥补了生态足迹法以土地生产能力为限制的缺点。论文提出区域能值足迹法,以弥补其改进方法不能够反映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带来影响的不足。最后,以岷江上游1982到2002年为例应用3种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足迹呈缓慢上升趋势,生态足迹方法计算结果<能值足迹<区域能值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生态足迹与区域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平缓下降趋势,而能值足迹方法结果呈不规则变动。区域能值足迹法能够考虑到区域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但它不能完全代替生态足迹方法,将其结合应用将得到更多信息。
- 刘淼胡远满常禹张文广张薇
- 关键词:生态足迹能值分析理论
- 岷江上游地区近30年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与价值变化被引量:43
- 2007年
- 根据岷江上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将该区森林植被划分为暗针叶林、其它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林等4个类型,利用年降雨量、林冠截流量数据、径流系数以及“影子价格”等方法,计算和评述了该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效益;并利用遥感4期影像分析了岷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2000年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年水源涵养量最高,为1·3892×1010m3,经济价值为93·07亿元。去除降雨量的影响后,在各时期年降雨量为705mm的情况下,岷江上游地区1986年的水源涵养量最高,为1·3348×1010m3,经济价值为89·43亿元;1995年水源涵养量下降,为1·2320×1010m3,经济价值为82·54亿元;2000年水源涵养量及经济价值与1995年基本持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岷江上游森林景观受到人为的严重破坏,而随后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了人工植被恢复建设,改善了森林生态系统,使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有所恢复。
- 张文广胡远满张晶刘淼杨兆平常禹李秀珍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岷江上游
- 四川南充崖沙燕的洞巢生物学被引量:4
- 2004年
- 20 0 3年 2~ 6月 ,通过观察法对崖沙燕福建亚种的洞巢进行了考察。崖沙燕巢多筑于水边沙质硬土悬壁的沙土与黄壤交错的沙土层 ,且主要选择在沙土顶部与黄壤交界的部位啄洞营巢 ,喜利用旧巢洞。巢洞呈椭圆形、坑道状 ,多单洞道 ,洞末端扩大成椭球形巢室 ,具巢的洞深 ( 64 3 8± 1 1 73 )cm(n =5 0 )。巢室内外温度差异大 ,而巢室内昼夜温度稳定。繁殖力高、体型大的个体占据中心区深洞繁殖 ,巢多呈半圆状。窝卵数 ( 3 89± 0 92 )枚 (n =3 6) ;多数巢内有一枚卵未孵出 ( 63 3 %) ,孵化率 83 0 4%。
- 周友兵张文广张璟霞张君胡锦矗余志伟
-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域空间变化的定量判定被引量:23
- 2007年
-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准确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面积变化及其边界分布海拔的最高上限在垂直方向上的抬升距离。结果表明,干旱河谷面积在不断扩大,由1974年的93140hm2扩大到2000的123078hm2,其中1995~2000年间年变化率较1974~1995年有所降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边界沿山体向上攀升非常迅速,1974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的最高上限海拔为3128m,1995年为3167m,较1974年抬升了39m;2000年为3181m,与1995年相比沿垂直方向向上抬升了14m。1974到2000年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最高上限沿垂直方向抬升了53m,大约平均每年抬升2m。为了遏制干旱河谷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必须加大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力度。
- 杨兆平常禹布仁仓刘淼张文广
- 关键词:干旱河谷景观动态
- 四川省汶川县土地利用变化对森林野生动物生境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8年
- 基于野外调查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四川省汶川县1974—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生境适宜性模型对野生动物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适宜生境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研究区1974—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森林面积下降,而草地、灌木林地和农田增加;野生动物适宜生境减少,核心区面积减少且距离加大,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加和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
- 张文广胡远满胡锦矗刘淼朱教君胡志斌
- 关键词:土地利用GIS
-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8
- 2007年
-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1974—2000年的景观变化,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面积在不断扩大,灌木林地面积占景观面积的60%以上,为景观基质。在景观类型面积比例的变化中,耕地的变幅最大。干旱河谷的整体形状较简单,1974—1995年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程度持续增加,1995—2000年表现为降低趋势,而斑块内部的连通性先降低后增加,具体表现为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先增大后减小,蔓延度指数先减小后增大,而边界密度和分维数持续减小。人口增长和国家政策是导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 杨兆平常禹胡远满刘淼问青春张文广
- 关键词: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变化驱动力
- 贡嘎山湾坝乡大熊猫的数量调查及方法比较被引量:7
- 2003年
- 利用路线法于2003年5月对贡嘎山保护区所属湾坝乡盐水塘进行调查,与以往不同,作者应用了7种处理方法,筛选了具有不同结果的2种方法即最远距离法和Ward's法对粪便咬节值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在不足20km2的研究面积上,共生活着3只大熊猫,2只在沟谷的最里边,1只在另一个沟口.
- 陈炳耀李红张君张文广齐敦武胡锦矗
- 关键词:大熊猫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