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永
- 作品数:35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文学译者理解过程审美心理结构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文学译者理解过程中的美感来源于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与作为审美客体的原作相互作用时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文学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其整体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在译者的审美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建构起来的,其建构过程经历了群体性建构和个体性建构两个阶段。另外,还探讨了优秀文学译者审美心理结构的主要内容。
- 张思永
- 关键词:文学翻译美感审美心理结构同化
- 论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审美期待
- 2005年
- 文章探讨了文学翻译中译者在理解和传达两个过程中的审美期待。理解阶段的审美期待主要表现在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两个方面,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期待作用,译者的审美期待视野得到了进一步的建构和丰富。传达过程中的审美期待主要表现在译者对译作潜在读者的考虑上,这一阶段的期待是和译作读者的审美期待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 张思永张宜波
- 关键词:审美期待文学翻译译者
- 焦菊隐“整体观”翻译思想现代阐释——格式塔心理学视角
- 2011年
- 焦菊隐的"整体观"翻译思想在中国传统译论中应占有一席之地,对其进行现代阐释,吸收其中蕴含的理论营养,必将对现代翻译理论的建设大有裨益。文章分别从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性、异质同构和图形—背景原理讨论了焦菊隐《论直译》一文中提出的"相对的价值"、"意念的联立"和"思想的过程"。研究发现,焦菊隐提出的3个方面都体现出一种整体观的翻译思想。
- 张思永
- 关键词:焦菊隐整体观格式塔翻译思想
- 整体关照 直译传神——论焦菊隐的直译观被引量:2
- 2011年
- 焦菊隐的翻译思想长期以来被中国翻译理论界所忽视,对其直译观作了尝试性的梳理和阐释。焦菊隐的直译观是辩证的,并不排除意译的翻译方法。他所认为的理想的翻译应是直译和意译的结合,只是把论述的重点放在什么是真正的直译而已,为的是消除人们对直译的误解或困惑。
- 张思永
- 关键词:焦菊隐翻译理论
- 论语言间的对应层次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 2017年
- 针对在语言对比中两种语言之间或多或少存在某种层次对应的现象,本文对"对应"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对比语言之间在"形"和"意"两方面的"异"和"同",探讨了语言间的四种对应层次,即"完全对应"、"不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和"对应空缺",并讨论了对应层次下的翻译原则及局限性。该研究有助于加深语言之间对应层次的理解,也给翻译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 张思永杨瑛
- 关键词:翻译
- 刘宓庆译学思想的哲学之“源”探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翻译学具有天生的跨学科性,来自他学科的理论之"源"有层次之分,而最高层次的"源"就是哲学之"源",即现代翻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之"源"的观照。分清"源"和"流",这是中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刘宓庆在译学研究中坚持和践行的一个基本原则。文章分析了刘宓庆译学思想的中西哲学之"源",旨在探究其译学思想形成的哲学心路历程,并望对中国当前的译学研究有所启示。
- 张思永
- 关键词:译学思想
- 西方译论在中国:影响阶段与接受效果分析——基于中西现代译论史的鸟瞰式考察被引量:2
- 2018年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西译论的比较研究是建设中国现代译学的重要途径,可以有平行研究、影响研究和阐发研究三种类型,其中中西译论的影响研究是探究中国译学建设历程的重要维度。通过考察中西译学史发现,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西译论基本上是在各自的轨道上平行发展的。之后,中西译论就断断续续产生了交集,并且更多地体现在西方译论对中国译论的单向影响。本文从中西现代译论史的视角对这一过程的影响阶段和接受效果做鸟瞰式的考察和分析。首先从历时视角划分出这一影响的三个阶段:萌芽期、肇始期和发展期,并在此基础上用图示法描述西方译论对中国译论的影响关系;然后从共时视角分析中国语境下对西方译论的积极接受模式和消极接受模式,并归纳相应产生的积极影响效果和消极影响效果;最后指出,在当前,中国译论应在继续引进和吸收西方译论的同时,立足于中国的译学传统和当前的翻译实践,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译论,同时加强与国外同仁的交流,让中国的译论走向世界,为世界译论做出自己的贡献。
- 张思永
- 关键词:西方译论中国译论
- 从接受理论看文学复译本间差异的产生被引量:3
- 2006年
- 复译本之所以为复译本,就在于译本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认为着眼于翻译过程,特别是理解过程的对文学复译本产生原理进行美学思考的研究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利用文艺美学特别是接受美学的观点分析文学复译本间差异在译者理解阶段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理解阶段的差异是通过原作所特有的空白或未定点与译者的期待视野相互作用融合产生的。
- 张思永任东升
- 关键词:复译
- 国内翻译主体研究综述被引量:10
- 2007年
- 翻译主体的研究近几年来成为国内翻译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翻译主体研究分两个阶段———传统研究阶段和现代研究阶段。传统研究阶段大致从古代到20世纪80年代初,其有三个特征:研究是潜意识的;研究范围是有限的;理论的阐述方式多是条目性或列举性的。现代研究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其有两个特征:理论意识明显增强;研究涉及范围更广。这一工作可望使人们对国内翻译主体研究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也有助于国内翻译主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 张思永
- 中西比较译学论纲
- 2017年
- 中国译学的现代化是在西方现代译论的影响下开启的,因此,在中国译学研究的学术语境中,中西译论比较或中西比较译学成为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国内译学界对中西译论的研究很重视,出了很多成果,但整体上讲,微观研究多于宏观研究,个案研究多于概述性研究,框架或论纲式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本文根据国内中西译论比较研究的实际情况,从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对中西比较译学的框架进行了尝试性架构,提出了一个中西比较译学论纲,以期为中国当代中西译论比较研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论纲,并服务于中国现代翻译学的建设。
- 张思永
- 关键词:中西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