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
- 作品数:25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水稻抗白叶枯病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OsLRR编码的蛋白质,以及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还公开了含有上述基因的质粒、该种质粒的植物表达载体、相应的转基因植物细胞,以及对水稻抗白叶枯病进行改造的...
- 张建军彭新湘毛兴学陈燕
- 文献传递
- 水稻OsAT1蛋白在改善植物硼含量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OsAT1蛋白在改善植物硼含量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水稻OsAT1蛋白的编码基因可以插入到植物表达的多克隆位点制备成重组表达载体,进一步构建转基因植物,导入该基因的水稻能导致水稻叶片硼元素含量增加。本发明还公...
- 张建军彭新湘江小梅刘坤刘衡郴梁枫
- 非生物胁迫下水稻OsLRR基因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植物中含有多种富含亮氨酸重复(leucine-rich repeats,LRRs)的蛋白质,这类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病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水稻中克隆到一个编码LRRs结构的基因OsLRR,以半定量RT-PCR检测了OsLRR在水稻不同组织和不同非生物胁迫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铝毒胁迫下OsLRR在抗铝和铝敏感水稻品种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OsLRR在水稻根、叶鞘和叶中都有较高表达。铝、砷、PEG6000和ABA可诱导水稻根中OsLRR的表达,而镉、硝普钠和铁则抑制其表达。只有盐胁迫能诱导叶片中OsLRR的表达。铝毒可以诱导抗铝和铝敏感水稻品种根中OsLRR的表达,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抗铝品种中OsLRR的表达逐渐加强,而铝敏感品种中OsLRR的表达则逐渐减弱。
- 张建军胥华伟谭锦汶陈建东王玉琪彭新湘
- 关键词:水稻半定量RT-PCR非生物胁迫
- 几种抑制剂对水稻种子根负向光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以籼稻品种湘中籼2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N-1-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1-Naphthylphthalamic acid,NPA)和钙离子通道抑制剂(GdCl3)对水稻种子根负向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PA和GdCl3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根的负向光性逐渐受到抑制,外施一定浓度的CaCl2可以部分恢复水稻种子根的负向光性;根尖的生长素含量与黑暗的相比没有差异,推测水稻种子根负向光性的形成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而钙离子作为生长素下游的第二信使,可能参与调控水稻种子根负向光性的形成。
- 胥华伟莫亿伟谭锦汶张建军
- 关键词:水稻种子抑制剂生长素负向光性
- 乙醇酸氧化酶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水稻的遗传转化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RT-PCR从水稻cDNA中扩增得到乙醇酸氧化酶基因(GLO)的完整序列。构建组成型超表达载体并转化水稻,经初步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确认已得到超表达转基因植株。酶活检测表明,其GLO活性最高可提高约70%。GLO基因超表达植株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GLO以及光呼吸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 胥华伟张改娜侯典云张建军
- 关键词:水稻乙醇酸氧化酶超表达
- 植物铝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0年
- 从铝对植物的毒害、植物耐铝(抗铝)的生理、遗传、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综述植物的耐铝机制,并探讨其研究的发展方向。
- 陈泰林钱春梅张建军徐健彭新湘
- 水稻OsICL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OsICL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水稻OsICL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该蛋白的一种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本发明的水稻OsICL蛋白...
- 彭新湘张建军张婵杨国珍陈燕
- 文献传递
- 一条光呼吸代谢改造支路及其在C3植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一条光呼吸代谢改造支路及其在C3植物中的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技术程领域。该支路包括OsGLO3、OsCAT2与OsOXO3三个蛋白。将该支路对C3植物光呼吸进行改造,从而降低光呼吸,提高光合效率,进而提高植物生...
- 彭新湘沈博然张建军
- 文献传递
- 水稻OsAT5的初步功能研究
- 硅元素是地球土壤中第二丰富的元素,所有植物都含有硅,但不同物种的硅含量差别很大。水稻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一种典型的硅积累型植物,其生长对硅的需求量很大,并且硅分布于水稻的叶、茎以及稻壳中,能形成生理屏障,提高对病虫害...
- 张建军彭新湘
- 关键词:硅水稻
- 水稻铝毒的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 铝毒是酸性土壤或酸化土壤上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生产上通常通过增施磷肥和石灰来缓解铝毒的伤害,但这既不经济也不会最终改善土壤的结构。充分利用作物自身潜力或经过分子改良提高作物的抗铝能力是最终解决酸性土壤上铝毒的有效途径...
- 张建军
- 关键词:铝毒蛋白组分子机理分子生物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