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岩

作品数:15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学位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基因
  • 4篇肿瘤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胃癌
  • 3篇核苷
  • 3篇核苷酸
  • 2篇心病
  • 2篇修复基因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突变
  • 2篇细胞
  • 2篇螺杆菌
  • 2篇螺杆菌感染

机构

  • 13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张岩
  • 3篇吕申
  • 3篇许国旺
  • 3篇马坚妹
  • 2篇赵春霞
  • 2篇石先哲
  • 1篇杨青
  • 1篇王朝晖
  • 1篇韩鸿宾
  • 1篇刘丽娜
  • 1篇牟红梅
  • 1篇黄东
  • 1篇黄东
  • 1篇吕德成
  • 1篇王玫
  • 1篇刘敏
  • 1篇赵春霞
  • 1篇于利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第十四次全国...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对与胃癌生存率有关的因素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找出影响预后因素,以指导临床规范外科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胃癌疗效的方法,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张岩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生存率肿瘤预后
文献传递
血清中TC、LDL、HDL水平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张岩
关键词:结直肠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远处转移
乳腺良性肿物超声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切除临床路径的回顾性研究
背景:众所周知,看病贵、看病难是目前百姓对医疗卫生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1年1月,陈竺部长在全国卫生工作会上表示,要把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因此,从医院的经济管理模式入手,分析医药费...
张岩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物麦默通
文献传递
神经节细胞瘤的MRI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被引量:24
2003年
目的 评价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10名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神经节细胞瘤患者 ,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R检查 ,分别分析了形态学特征 ,信号强度以及肿瘤的动态增强形式 ,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 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所有肿瘤的组织学检查均有被膜存在 ,其中 5例肿瘤被膜在MR增强后的T1WI上也可被显示。这 5例肿瘤T1和T2WI上涡漩状征象与组织学标本上成束的雪旺细胞及胶原蛋白相互交织的现象相对应。在T2WI上呈高信号的肿瘤在组织学上含有大量黏液样基质而细胞和纤维成分相对较少。中到高信号的瘤体含有大量的细胞和纤维成分而黏液样基质较少。在动态增强MR上除一例肿瘤呈早期增强外 ,其余均呈现逐渐增强影像。结论 神经节细胞瘤的MR特征与组织学特点密切相关。
黄东张岩韩鸿宾
关键词:肿瘤神经节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一种同时检测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新方法被引量:9
2003年
对人类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定位和分型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SNaPshot试剂盒 ,建立了一种以多重引物延伸为基础、可同时对多个已知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遗传分型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检测了 2 0例大肠癌病人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抑癌基因P5 3的 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包括 5个突变热点 ) ,其中一例发现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 384位密码子处发生GTT→GAT的杂合性突变。对该基因外显子的直接测序结果与SNaPshot检测结果完全吻合 ,充分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赵春霞石先哲张岩马坚妹牟红梅吕申许国旺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肿瘤检测产物纯化DNA序列P53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及其意义(英文)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大鼠SCI后VEGF在脊髓神经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 SD大鼠 32只随机分为椎板切除组和脊髓损伤组 ,采用Allen法从背侧致伤T10脊髓 ,于术后 8h ,1,2 ,3d ,1,2 ,3周切取脊髓 ,S -P法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VECGF的分布 ,对神经细胞的阳性表达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对照组脊髓中 ,无VEGP的表达 ,SCI后 8h出现VEGF强表达 ,1~ 3d达到高峰 ,并持续 1周。 2 ,3周后 ,VEGF表达率大幅度下降 (P<0 .0 1) ,前角大运动神经元较其他神经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 (P <0 .0 1) ,背侧白质中胶质细胞较灰质和腹侧白质胶质细胞阳性表达率高 (P <0 .0 1)。结论 大鼠SCI早期 。
于利吕德成张岩
关键词:脊髓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动态MR成像研究被引量:20
2001年
目的 评价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PCC)的动态MRI所见。方法  17例PCC病人造影后 ,早期、中期和晚期行动态MRI。评价项目包括肿瘤的增强形式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肿瘤周围的楔形增强区、肝内胆管的扩张、血管受累及肿瘤的肝外浸润征象。结果 早期的边缘部增强并伴随着造影时间推移的向心性增强是最常见的造影所见形式 (9例 )。在 17例病人中 ,10例可见到肿瘤周围的楔形增强区 ,11例可见胆管扩张 ,8例可见血管受累 ,2例可见肝外浸润。结论 增强形式与病理特征 (细胞和纤维化的数量及分布 )有关。早期的边缘部增强并伴随着造影时间推移的向心性增强可认为是PCC相对常见的特征。
黄东张岩
关键词: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胃癌发生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MSH<,2>、hMLH<,1>蛋白表达的意义
该实验通过对胃癌及其癌旁粘膜Hp感染情况,MMR的亚型hMSH1,hMLH2蛋白的表达检测,探讨hMSH1,hMLH2基因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通过观察其表达与HP感染的关系,探讨Hp致癌的可能机制.结论:1.组织...
张岩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
文献传递
清热合剂体外抗病毒作用及吸收入血活性成分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目的是为了考察清热合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Ⅲ型(adv3)、流感病毒A3、A1及B型的抑制作用;建立测定血浆中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研究清热合剂吸收入血活性成分,旨在为清热合剂作为新药开发提供科...
张岩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抗病毒作用清热合剂黄芩苷活性成分
文献传递
自制试剂盒在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2003年
利用自制试剂盒,在ABI 310型遗传分析仪上建立了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单链构象多态性/杂合分析及SNaPshot分析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31例大肠癌病人P53基因外显子7-8和k-ras基因外显子1的突变筛查。结果表明,在各自的优化条件下,用自制试剂盒比用商品化的试剂盒分析时间更短,分离性能更好。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P53基因外显子7-8和k-ras基因外显子1在被检测人群中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4%和26%,均为单点突变,其中大部分样品的突变发生在单个基因,只有一例样品同时在两个基因发生突变,这说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多种途径,而且与多个基因的突变相关。
赵春霞许国旺石先哲马坚妹张岩吕申杨青
关键词:基因突变检测单链构象多态性肿瘤单核苷酸多态性毛细管电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