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岚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宫颈
  • 4篇宫颈癌
  • 3篇胰岛素样
  • 3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受体
  • 2篇IGF-1R
  • 2篇IGF-2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 1篇胰岛素样生长...
  • 1篇早期宫颈癌
  • 1篇肿瘤
  • 1篇组织化学
  • 1篇微淋巴管
  • 1篇微淋巴管密度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管
  • 1篇淋巴管密度
  • 1篇淋巴结

机构

  • 4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4篇张岚
  • 4篇张轶清
  • 3篇杨军文
  • 1篇周毅惠

传媒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IGF-2 IGF-1R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其受体IGF-1R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IGF-2和IGF-IR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及50例宫颈癌组织中IGF-2、IGF-IR的表达,同时对IGF-2和IGF-IR表达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GF-2和IGF-1R阳性率分别为74%、76%,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3.33%、26.67%(P<0.001)。宫颈癌组织中IGF-2、IGF-1R两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IGF-2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中有显著差别(P<0.05),IGF-2与IGF-1R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IGF-2与IGF-1R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
张岚张轶清杨军文周毅惠
关键词:宫颈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IGF-2、IGF-1R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及其受体IGF-1R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IGF-2和IGF-1R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及50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组织中IGF-2、IGF-1R的表达,同时对IGF-2和IGF-1R表达与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GF-2和IGF-1R阳性率分别为74%、76%,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3.33%、26.67%(p<0.001)。宫颈癌组织中IGF-2、IGF-1R两者表达密切相关(P<0.05)。IGF-2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分期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2与IGF-1R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2与IGF-1R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
张岚张轶清
关键词:宫颈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NCE组)、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组)和50例宫颈癌(SCC 组)中IGF-2的表达.结果 NCE、CIN及SCC组IGF-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0/15)、43.33%(13/30)和74.00%(37/50),从NCE、CIN到SCC组,IGF-2 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均〈0.05).IGF-2 的表达率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698,5.162,4.278,P均〈0.05),且与癌组织对宫颈间质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1、0.723,P均〈0.01).在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35,0.631,P均〉0.05).结论 IGF-2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是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标记物.
杨军文张轶清张岚
关键词:宫颈肿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
宫颈癌微淋巴管生成特点及与淋巴结转移关系
2010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生成特点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宫颈癌及15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标记微淋巴管,并观察微淋巴管生成特点,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存在微淋巴管,但分布不一致。癌中心区微淋巴管数目少,并且多呈闭锁条索状,癌边缘区微淋巴管数目多且多扩张,呈管腔样,有时可在其中发现癌栓。宫颈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为12.5±4.6,与癌中心区微淋巴管密度(5.9±2.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正常组织微淋巴管密度(3.2±2.5)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为19.9±3.2,明显高于非转移组(8.5±4.7)(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结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且主要存在于癌边缘区,癌边缘区淋巴管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途径。
杨军文张轶清张岚
关键词:宫颈癌微淋巴管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