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填
- 作品数:24 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
-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对脑卒中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致残率。 为探讨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对...
- 张填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
- 文献传递
- 以癫痫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临床表现复杂,特别是首发症状表现各异,而以癫痫为首发表现的较少,本文报告2例。1病例资料病例1:女性,43岁。入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
- 张填苏庆杰
- 文献传递
- 临床实习教学模式转变的思考被引量:1
- 2013年
- 临床实习教学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目的在于巩固基础理论、掌握临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医学生和教师都需要"转变",学生应及时转变学习方式、思维模式、自身角色;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 孙龙张填
- 关键词:临床实习教学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ACI)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选取ACI病人66例,随机分为ACI对照组(32例)和ACI治疗组(34例),并以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ACI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14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14d。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浓度,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爱丁堡-斯勘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进行评定)MESS评分。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I对照组和ACI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脂联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②治疗14d后,ACI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清hs-CRP均明显下降,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是ACI治疗组的改变更为显著(P<0.05)。③ACI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ME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是ACI治疗组MESS评分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④患者治疗前的MESS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33,P<0.05);与hs-CRP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可降低血清hs-CRP和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陈蓉王埮赵振强容琼文张填陈志斌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
- PBL与SP结合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PBL+SP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成效。方法以海南医学院5年制临床学专业2011级4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神经内科教学中,随机抽取PBL+SP教学实验组与传统方式+SP教学对照组。运用计算机辅助考试手段(CBT)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学生反馈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CBT考试成绩无差异(P>0.05),试验组OSCE及SEGUE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E各站点考试中除技能操作外,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结果检查判读、病例书写分值均高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PBL+SP教学模式在保证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值得推广运用。
- 王淑荣史先知李智群张填李其富
- 关键词:教学方法神经病学
- 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中PPAR-α mRNA表达与氧化应激的关系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表达变化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探讨PPAR-α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组、观察组4组(包括4、8、12、16 w组)。采用白酒灌胃法复制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开始造模后的第4、8、12、16周时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肝组织中PPAR-αmRNA的表达、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分析PPAR-αmRNA的表达与FFA水平、MDA含量、SOD活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观察组大鼠PPAR-α的表达受抑制;随造模时间延长,其表达水平呈进行性降低,特别是在12、16 w时更为明显(P<0.01);血清FFA水平、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加,随造模时间延长更为明显(P<0.01,P<0.05);肝组织中SOD活力明显下降,随造模时间延长更为明显(P<0.01)。且PPAR-αmRNA表达与血清FFA水平、肝组织中MDA含量之间呈负相关(P<0.05),与肝组织中SOD活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PPAR-α表达与氧化应激关系密切,在酒精性肝损伤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孙龙张填杨世忠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MRNA氧化应激酒精性肝损伤
- PPAR-α在老年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脂质过氧化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在老年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老年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组、观察组4组(包括4w组、8w组、12w组和16w组)。参照相关文献,观察组各组大鼠用白酒灌胃法复制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开始造模后的第4、8、12、16周时处死各组动物,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PPAR-α的表达,并检测脂质过氧化指标(血清FFA水平、肝组织中MDA含量及SOD活力)变化,分析PPAR-α的表达与其他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各组大鼠PPAR-α的表达受抑制,随造模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特别是在12、16w时更为明显(P<0.05,P<0.01);而血清FFA水平、肝组织中MDA含量逐渐升高,肝组织中SOD活力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PPAR-α的表达与血清FFA水平、肝组织中MDA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效应关系,呈负相关,而与肝组织中SOD活力呈正相关。结论 PPAR-α与脂质过氧化关系密切,在老年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 孙龙张填杨世忠
-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脂质过氧化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研究进展
- 张填王埮
- 成人缺血型烟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又称为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颅底软脑膜、穿通动脉等小血管代偿增生形成脑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因在脑血管造影时可见狭窄或闭塞主干盲端上呈现许多小血管影,酷似吸烟时吐出的烟雾而得名[1]。既往发现的成人烟雾病(特别是女性)以出血型为主,如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内出血等[2]。但近年来,临床报道的成人烟雾病中缺血型烟雾病的比例相对增加。为帮助临床医生更多地了解和熟悉该类型病例的有关特性,本文回顾分析53例成人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初步总结其表现特点。
- 张填王淑荣马涤辉
- 关键词:烟雾病缺血型成人脑底异常血管网病颈内动脉虹吸部蛛网膜下腔出血
-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伴随抑郁症状的帕金森病(PD)患者随机分为FNS+美多巴组(药物+刺激组)、单纯刺激组(刺激组)、单纯美多巴组(药物组),每组35例。根据分组,对需要刺激的患者予以FNS治疗,每次通电30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0d。需要服药的患者仍按常规服用美多巴。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美多巴用量不变。于治疗前、后予以改良Webster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HAMD)评分。结果 FNS治疗后,药物+刺激组患者运动症状有所改善,抑郁症状有所减轻,Webster和HAMD评分均减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刺激组运动症状改善不明显,但抑郁症状有所减轻,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药物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作为康复疗法,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和抑郁症状方面均有疗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疗法,适用于PD患者的康复治疗。
- 赵振强陈志斌蔡美华王埮林铁琴陈蓉袁昆雄欧小凡张填张敬
- 关键词:帕金森病小脑顶核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