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文波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大学生
  • 3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网络暴力
  • 2篇网络暴力游戏
  • 2篇犯罪
  • 1篇大学生网络
  • 1篇大学生职业
  • 1篇大学生职业决...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分析
  • 1篇虚拟交往
  • 1篇学生网络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游戏
  • 1篇职业成熟度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作用
  • 1篇人际信任
  • 1篇杀人案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公安...
  • 5篇西南大学

作者

  • 7篇崔文波
  • 5篇陈海英
  • 2篇刘衍玲
  • 1篇韩海扩
  • 1篇寻芒芒

传媒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现代中小学教...
  • 1篇江苏广播电视...
  • 1篇云南警官学院...
  • 1篇山东省团校学...
  • 1篇福建警察学院...
  • 1篇高校辅导员学...

年份

  • 6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攻击行为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个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社会媒介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物理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进行多种途径的干预和预防,如科学认识青少年攻击行为的起因,树立正确的态度;重视家庭在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攻击行为方面的作用;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学校教育;解决诱发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社会媒介因素,减少外部诱因;完善立法,规范青少年的行为等。从而减少或消除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促进其人格和品德的健康发展。
陈海英刘衍玲崔文波
关键词:青少年影响因素
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影响及应对措施被引量:3
2012年
长期接触网络暴力游戏会对青少年的攻击性产生诸多影响,如诱发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启动青少年的攻击性认知、引起青少年的不良生理反应、容易使青少年对暴力产生脱敏效应等。为此,应着力构建学校-政府-家庭三位一体系统,尤其是青少年自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减少网络暴力游戏的不良影响,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
陈海英崔文波寻芒芒
关键词:网络暴力游戏青少年攻击性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性研究——以鲁东大学为例被引量:13
2011年
本文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其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不高;年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在选择目标、问题解决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的总体职业成熟度水平不高;男女生职业成熟度得分在职业价值和职业参照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成熟度城乡差异不明显。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崔文波陈海英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效能职业成熟度
腐败犯罪人员的心理风格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2年
心理风格理论是分析国家公职人员走上腐败犯罪道路心理根源的理论之一。分析发现,腐败犯罪人员的心理风格不健全,其心理动力风格歪曲,且动力性过强,心理制动风格缺乏,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心理表现风格突出表现在性格上的两面性。因此,预防腐败犯罪,心理制动风格是关键,应加强信念教育,提升"制动"力量;重视心理分析,释放"制动"力量;坚持优化环境,规范职务行为,使国家公职人员形成健全的心理风格,达到预防腐败犯罪的目的。
崔文波韩海扩
关键词:腐败犯罪
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暴力态度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5
2012年
采用网络暴力游戏接触问卷、暴力态度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308名大学生暴力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暴力态度总体水平不高,并在年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暴力态度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2)网络暴力游戏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暴力态度在网络暴力游戏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陈海英刘衍玲崔文波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暴力游戏
大学生虚拟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情感平衡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最主要内容,但其对象的虚拟性和复杂性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的挑战。通过探讨大学生虚拟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情感平衡的影响,以期能全面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调查研究发现:(1)在人际信任度上,女生在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普遍高于男生;(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逐渐升高;(3)大一学生情感平衡得分最高,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4)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与现实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网络人际信任对现实人际信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陈海英崔文波
关键词:大学生虚拟交往人际信任
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心理分析——以“四少年冷漠杀人案”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某些行为是由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处于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由于思维不成熟、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强烈,再加上社会化不完整,常常导致道德发展滞后、人格存在缺陷,从而诱发了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相互配合、相互拟补,共同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
崔文波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心理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