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志伟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元末
  • 3篇元末明初
  • 3篇明初
  • 3篇才子
  • 2篇诗歌
  • 2篇史诗
  • 2篇文人
  • 2篇文学
  • 2篇北魏
  • 1篇东巴教
  • 1篇心态
  • 1篇元明
  • 1篇元明之际
  • 1篇战乱
  • 1篇诗歌分析
  • 1篇诗歌研究
  • 1篇诗人
  • 1篇年谱
  • 1篇全元文
  • 1篇宗教

机构

  • 9篇上海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9篇崔志伟
  • 1篇李超

传媒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阿坝师范高等...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美与时代(美...

年份

  • 1篇2011
  • 8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的时代悲歌——试析王逢、邵亨贞的史诗
2010年
王逢、邵亨贞是元末明初的松江文人,其描绘时代变迁及个体心境的诗作折射出其所生活时代的实况。他们用真实而贴切的语言记录战争的惨烈、百姓的伤痛、自身的遭际、时局的不堪,反映出陵夷剧变的社会情状与文人心态。
崔志伟
关键词:史诗
北地才子温子昇诗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温子昇,作为北地三才之一,其创作独具特色。诗作分为反映现实与状物写景两大类。文章从"气质"与"清婉"两个方面来撰写子昇诗歌之风格。"贞刚"与"淳朴"是"气质"风格的表现,其"淳朴"的风格与语言的通俗化,对动词的推敲及子昇善用短制的诗歌体式有关;而"清新"与"婉转"又是子昇"清婉"风格的突出表现。"清新"之风格源于子昇善于经营画境,运用色彩及对双音词、连绵词的使用;在表现"婉转"风格时,从内容(使事用典、意象撷取、比兴手法、以乐写哀)及形式(结构层次、言辞形式)两方面分别阐释。
崔志伟
关键词:诗歌
元明之际松江诗人“史诗”创作解析
2010年
元明之际社会动荡不堪,整个国家陷于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浪潮中。清赵翼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人们在经历一幕幕悲惨情景的同时挥毫洒墨,记录时代,记录历史。松江,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成为这一时期文人的渊薮,诗人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其诗作多涉及时代的变迁,成为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缩影,隐射整个时代,成为一代史诗。
崔志伟
关键词:元明之际史诗
纳西族民间文学对东巴教的汲取——兼谈二者的区别
2010年
东巴教作为一种原始巫教,是丽江纳西族的传统宗教。纳西族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长诗、歌谣等。许多作品除民间口头流传外,还保存在《东巴经》中,故而就与东巴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中许多深奥枯燥的教义往往在文学中得到了生动形象的阐释,而文学中也常常融入了宗教活动的内容和神灵形象,使文学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平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而纳西族民间文学对待自我和个性的态度则与东巴教大相径庭,纳西族民间文学中,将自我和个性皆视为人非常可贵的一种特性。
崔志伟
关键词:民间文学纳西族东巴教汲取传统宗教宗教活动
《全元文》补遗十篇——翻检《宋遗民录》偶得被引量:2
2010年
从明人程敏政辑《宋遗民录》中发现《全元文》失收作品十篇,抄录标点,以补《全元文》之缺。
崔志伟李超
关键词:《全元文》
乱世之音——元末明初文人邵亨贞诗歌分析
2010年
邵亨贞是元末明初的松江文人,一生以元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与朱明王朝的建立为转折点,其诗歌创作遂由此展现出闲适、乱离、悲慨的相异风貌,且折射出其所生活的各个时期的社会情态与自身的心路历程。在当今较显现薄弱的元诗研究领域,对其诗歌的研究有利于元诗整体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崔志伟
关键词:闲适战乱悲吟
北魏才子:温子昇碑文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北地才子温子昇是北朝文学的佼佼者,其碑志文创作虽仅存八篇,但篇篇可以称道。刘师培先生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温子昇长于碑版,叙事简直,得张蔡之遗规。"[1]其碑文典雅、清丽,在北朝文坛中占有一席之地。
崔志伟
关键词:北魏碑文
北地才子:温子昇年谱被引量:1
2010年
温子昇在中国文学史上虽不算大家,但其作品在当时却名躁一时,有"大才士"之称。其不仅是北朝文学突出的代表,而且在南北文学融合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53年的人生旅程历经北魏政局的变换以及随此变化的北魏文坛,通过对其年谱的详述,我们可以通过个案来透视当时文坛的时代特点及风气。
崔志伟
关键词:北魏年谱
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群体研究
元明之际,松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吸引了不少文坛精英汇聚于此,再加上当地各类人士的热情结纳,交游互动,因而发生广泛影响,使得松江一度成为颇为活跃的中心文坛。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文人的交游方式、文学思...
崔志伟
关键词:元末明初文人文学交游心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