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红格
- 作品数:68 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包头医药卫生基金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RHBDD1、EGFR在乳腺癌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意义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RHBDD1和EGFR在乳腺癌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76例乳腺癌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及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RHBDD1、EGFR的表达,分析两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RHBDD1、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84.21%、42.10%)均高于癌旁组织(18.42%、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例乳腺癌转移患者中,RHBDD1和EGFR阳性率明显增高(92%、67%),两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RHBDD1和EGFR在乳腺癌发生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治疗的靶点。
- 居红格蒋剑英张文连马俊兵张伟王丽珍耿虹
- 关键词:乳腺肿瘤EGFR
- P16、P53、PC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P16、P53、PCNA在膀胱癌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查52例膀胱癌组织中P53、P16、PCNA表达水平。结果: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5、7.6%、59.6%,P16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58.8%3、8.5%和22.2%,P53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41.2%、57.7%和88.9%,PCNA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17.3%3、0.8%和66.7%;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上升,P16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P53和PCNA阳性率逐渐上升。结论:P16、P53、PCNA的免疫组化检测具有评估膀胱癌预后的价值。
- 居红格沈淑萍耿虹王欣欣
- 关键词:P16P53PCNA膀胱肿瘤
- 三阴型乳腺癌中RHBDD1和EGFR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RHBDD1和EGFR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TNBC(ER、PR、HER2均阴性)和30例非三阴型乳腺癌(no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NTNBC)(ER、PR、HER2至少一项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法和qRT-PCR技术检测组织和血清中RHBDD1和EGFR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结果TNBC组织中RHBDD1和EGFR蛋白阳性率(83%、80%)高于NTNBC组织(6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患者血清中RHBDD1和EGFR的浓度含量亦明显高于NTNB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织中的RHBDD1 mRNA和EGFR mRNA含量分别是癌旁组织的3.68倍和4.5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DD1和EGFR的表达与TNBC患者年龄无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TNBC中RHBDD1和EGFR的表达呈正相关(r=3.723)。结论RHBDD1和EGFR在TNBC中高表达,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组中显著高表达,提示其在TNBC发生和转移中扮演重要的作用,可作为TNBC的分子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居红格李峰马俊兵张文连贺帅张伟
- 关键词:乳腺肿瘤EGFRQRT-PCR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法
- 肺内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
- 2022年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较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尽管经过积极治疗,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仍小于3年,因而该疾病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由于AITL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影像特征的复杂性,其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分析1例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症状的AITL,重点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知,降低其误诊率和漏诊率。
- 蒋明宽吕文武居红格陈强
- 关键词: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影像特征漏诊率误诊率
- 线上病理学实验教学多元化模式应用及评价被引量:5
- 2023年
- 线上教学现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医学课程理论课线上教学模式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客观因素影响存在,线上实验教学并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直播形式进行课程讲授、数字切片的带教、病例讨论、作业和习题等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采用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病理学实验线上教学的进行评价及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这将为后续的线上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为其他医学实验课程线上教学提供思路。
- 居红格张伟
- 关键词:病理实验线上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病例讨论数字切片
- 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1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8例石蜡包埋的胶质瘤组织和12例正常脑组织进行标记和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CD147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CD147、MMP-9、TIMP-1的阳性率分别为62%(48/78)、71%(55/78)、59%(46/78),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均呈正相关(t=0.2671~0.5631,P〈0.01),CD147与MMP-9呈正相关(rs=0.3576,P〈0.01);CD147、MMP-9、TIMP-1在胶质瘤的临床分级中的表达(低级别组分别为47%、56%和49%;高级别组为80%、89%和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9.510、10.702、4.138,P均〈0.05);在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中,CD147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Ⅰ级0.15,Ⅱ级0.27,Ⅲ级0.46,Ⅳ级0.78,随着胶质瘤的级别越高,CD147mRNA相对含量越高。结论CD147、MMP19和TIMP-1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 居红格沈淑萍耿虹谢立平郭建国蒋剑英张伟王丽珍王欣欣
- 关键词: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胶质瘤免疫组化
- RHBDD1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高发病,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目前,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是国内外专家的研究热点,EP、PR、EGFR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已经成为治疗靶标。RHBDD1(Rhomboid domain containing 1)又称膜内丝氨酸蛋白酶,有研究表明其高表达促进胃癌、结肠癌的进展,研究已证实其在乳腺癌中也呈高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Rhomboid蛋白家族的起源、结构、功能和RHBDD1的起源、结构、功能以及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论述,旨在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 宗雪居红格
- 关键词:女性健康丝氨酸蛋白酶结肠癌治疗靶标高发病乳腺癌
- 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与实践被引量:2
- 2015年
-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因其方法呆板、枯燥、手段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实验课教学效果。通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导入相关病例,进行病例分析教学,探讨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王丽珍王欣欣张伟耿虹居红格
- 关键词:病理学病例分析教学质量实验教学
- 病理学双语教学的体会被引量:3
- 2006年
- 为培养具有较高水平英语交流能力的医学人才,我们尝试在五年制各专业医学生的病理教学中开展了双语教学。本文就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几点体会。
- 赵英芳沈淑萍马俊兵居红格
- 关键词:病理学双语教学
- 抗肿瘤药物性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伤1例报道
- 2023年
- 病例资料患者,女,72岁,因“发现尿蛋白10 d”于2022年1月3日入院。10 d前于其他医院体检时发现尿蛋白阳性(未见化验结果),入院后检查24 h尿蛋白定量4.05 g。患者自本次患病以来,无发热、干咳,无胸闷、胸痛,偶有活动后气短,无皮疹,无光过敏,无脱发、口腔溃疡,无关节肿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肉眼血尿,自觉尿中泡沫增多,无尿频、尿急、尿痛,精神、饮食可,睡眠一般,尿量约1700 mL,大便正常,近期体重未监测。既往史:发现高血压1个月,最高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目前口服“替米沙坦40 mg/d、苯磺酸左氨氯地平2.5 mg/d”,监测收缩压波动于150 mmHg左右。诊断肺部恶性肿瘤(腺癌)2年,既往行化疗(卡铂、培美曲塞),目前输注贝伐单抗(每月1次)。15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个人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85 mmHg。神清语利,体格检查合作,颜面无浮肿,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4次/min,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脏未触及,脾脏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 胡文慧张伟居红格
- 关键词:贝伐单抗抗肿瘤药物血栓性微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