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艳
- 作品数:51 被引量:2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上海化学工业区职业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了解上海化学工业区职业人群对职业健康素养知识水平,为开展“健康企业”和“健康园区”建设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7月—2022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化学工业区中23家企业1 921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1 921名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为58.77%,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内容知晓率低(10.20%)。多因素分析显示行业和文化程度是职业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P <0.05),其中相对于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职高/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至1.813(95%CI:1.315~2.500)、2.764(95%CI:2.004~3.183)、7.174(95%CI:5.072~10.147)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其他行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0.421(95%CI:0.334~0.530)和0.595(95%CI:0.450~0.787)倍;提高职业健康知识有助于员工提高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知晓率(OR=2.173~4.459,P <0.05)。结论 上海化学工业区职业人群的职业健康素养知识处于中等水平,应重点加强文化程度低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外行业的企业职业人群的职业健康培训。
- 刘彭薇杨凤彭晓莉贾晓东尹艳
- 上海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质量调查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质量水平和存在问题,为提升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服务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评分细则,从危害因素识别、结果分析、现场采样和测量过程以及实验室检测与质控等方面对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定期检测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评分。结果本次纳入技术审查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22家,抽取报告27份。报告平均分(81.4±6.76)分。不同要素完成度或规范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问题集中在建议措施缺乏针对性、现场调查和工作日写实内容不全、影像材料不规范、原辅材料及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信息不全、采样原始记录信息不全等方面。原甲级机构在生产工艺流程、危害因素识别和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工作班制、劳动定员等情况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分析方面评分高于原乙级机构,公立机构在生产工艺流程、危害因素识别和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工作班制、劳动定员等情况以及影像证明材料方面评分高于民营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质量水平较为均衡,存在问题大多与服务过程不规范及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足有关,应从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宣传培训及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升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力水平。
- 窦婷婷庄冉瞿菁蒲立力尹艳
- 关键词:职业卫生职业病危害因素
- 上海市公众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就上海市公众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看法、态度及相关法律、职业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开展问卷调查,为上海市今后的职业卫生的工作重点和宣传明确方向。[方法]在全市范围选取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7876人开展问卷调查,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知晓情况较好,知晓率达95.9%。具有维权索赔意识的比例为95.7%;公众认为职业病防治工作主管部门应为政府(统领全市的领导机构)及卫生部门(具体事务主管部门);公众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评价较高,评价差的比例仅为8.7%,在职业病防治态度上,有53.5%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自己工作岗位是否有职业危害因素;在职业病防治常识上,调查对象对酸碱等伤害处理常识、喷漆作业防护、电焊作业危害等方面掌握较差,男性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知晓率也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文化程度增高,职业病防护知识知晓率也相应增高。[结论]在今后开展职业病防治常识的健康教育中,应充分发挥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的力量,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岗位的人群开展相应的普及宣教,将企业职业卫生培训与职业安全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应针对重点职业危害、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业开展以专业培训为主,形式多样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
- 蒲立力刘美霞杨凤瞿菁李传奇尹艳贾晓东
- 关键词:职业病防治
- 肩部WMSDs发生率与个体及工作相关因素的结构方程分析
- 2025年
- 目的调查我国职业人群肩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发生率,并探索其与个人和工作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方法于2024年4月,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12月我国22个省份、29个重点行业的73497份《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电子问卷》,收集不同地区重点职业人群的一般资料、WMSDs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等信息。综合运用χ^(2)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探讨重点职业人群肩部疲劳及疼痛与个体因素、工作类型、工作姿势和工作组织的关系,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内在联系。结果女性、缺乏体育锻炼者、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和工作时颈部大幅前倾者均与较高的肩部疲劳、疼痛发生率有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工作类型、工作姿势与工作组织呈强相关(r=0.58、0.55);工作组织和工作类型与肩部疲劳分别呈强相关(r=0.65)和中等相关(r=0.21);肩部疲劳与肩部疼痛呈中等相关(r=0.40)。个体因素、工作类型、工作姿势和肩部疲劳均可直接影响肩部疼痛(OR=0.07、-0.09、0.17、0.40),工作类型和工作姿势还可通过肩部疲劳间接影响肩部疼痛(OR=0.08、0.03),而工作组织仅通过肩部疲劳间接影响肩部疼痛(OR=0.26)。结论肩部疼痛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肩部疲劳,其次是工作姿势、个体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更好地反映了工作类型、工作姿势和工作组织与肩部WMSDs之间复杂相关关系,改善工作姿势和工作组织可能是控制肩部疲劳对肩部疼痛影响的有效方法。
- 周爽王忠旭凌瑞杰徐擎张华东刘移民李刚尹艳邵华李珏张恒东邱兵王大宇曾强叶研肖斌邹华陈建超黎东霞刘永泉刘吉祥蒋恩霏漆骏梅良英赵显锋杨咪咪贾宁
- 关键词:肩痛肌肉骨骼系统结构方程模型
- 噪声与甲苯、二甲苯联合暴露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 探索噪声与甲苯、二甲苯联合暴露导致的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石油加工业、化学制品制造业、印刷业各1家大型企业,将2020—2021年作业人员分为噪声与甲苯、二甲苯联合暴露组(以下简称“联合暴露组”)和单纯噪声暴露组(以下简称“噪声组”);两组均开展职业健康体检、问卷调查及作业岗位甲苯、二甲苯及噪声危害因素检测,共计纳入研究对象1 144名。使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问卷,使用R 3.6.1软件包进行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听力损失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 1 144名研究对象中,检出高频听力损失236人,听力损失总检出率为20.63%,联合暴露组高频听力损失率高于噪声组(P<0.05),高频听力损失者接噪工龄[(10.87±6.32)年]短于噪声组[(13.16±8.42)年](P<0.05)。现场监测显示,联合暴露岗位噪声声级水平和甲苯、二甲苯浓度水平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龄、吸烟、经常使用耳机、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以及甲苯、二甲苯暴露为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A和AB血型(较O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为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害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时应考虑此类因素的协同作用。
- 蒲立力彭晓莉胡伟江贾晓东尹艳
- 关键词:噪声甲苯二甲苯听力损失影响因素
- 足踝部WMSDs及其不良工效学因素的结构方程分析与建模
- 2025年
- 目的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我国职业人群足踝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与各类危险因素的作用水平,为预防足踝部WMS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选2018年6月至2023年12月使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电子问卷》调查的73497份全国职业流行病学个案数据。通过不良工效学因素及其来源分类标准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对全国重点职业人群足踝部WMSDs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工作组织、工作姿势、工作类型、疲劳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拟合、验证以及路径和中介效应分析。模型拟合评价指标包括卡方比自由度(χ^(2)/df)、规范拟合指数(NFI)、塔克-刘易斯指数(TLI)、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和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结果本研究共调查73497名职业人员,足踝部局部肌肉疲劳与WMSDs发生率分别为17.17%和12.06%;调整后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基本达标(GFI=1,AGFI=1,RMESA=0.042,NFI=0.716,TLI=0.663);对足踝部WMSDs影响前三位的因素依次为足踝部肌肉疲劳、工作类型和工作组织,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21、0.105和0.095,对足踝部肌肉疲劳影响列前二位的因素分别为工作组织和工作类型,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548和0.383;足踝部肌肉疲劳、工作类型、工作组织和工作姿势对足踝部WMSDs存在直接效应,效应值依次为0.221、0.105、0.095、0.077;工作组织和工作类型还可通过足踝部肌肉疲劳产生间接效应,效应值依次为0.121和0.084。结论足踝部肌肉疲劳在工作组织和工作类型所致足踝部WMSDs间发挥中介效应,足踝部肌肉疲劳是导致足踝部WMSDs的重要因素,建议用人单位和管理者及早发现作业疲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对预防足踝部WMSDs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
- 张曦贾宁孙新张美辨徐擎张华东凌瑞杰刘移民王致李刚尹艳邵华李珏张恒东祁妍敏邱兵刘铁兵王大宇曾强王如刚叶研肖斌邹华陈建超黎东霞刘永泉时庆华刘吉祥蒋恩霏漆骏梅良英赵显锋杨咪咪郭新苇王忠旭
- 关键词:肌肉骨骼系统足踝部结构方程模型
-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估算上海市近地面空气PM_(2.5)浓度的探索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建立符合上海市实际情况的近地面空气PM_(2.5)质量浓度的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价,为解决目前PM_(2.5)对人群健康慢性影响研究中存在历史数据缺乏和现实数据时空局限性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撑。[方法]利用美国航天局(NASA)发布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L1B1KM卫星遥感数据,采用V5.2算法,推算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并对其进行垂直和湿度校正,计算近地面干消光系数(Edry),引入日均温度、日均气压、日均风速等与气溶胶扩散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建立不同季节估算PM_(2.5)质量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实测值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已有文献的建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上海市春夏秋冬四季AOD均值分别为0.57、0.48、0.41、0.72,季节变化明显,冬春两季较高;空间分布上市区高于郊区。将AOD进行垂直校正和湿度校正,得到Edry,按照四季分别建立了由Edry估算PM_(2.5)质量浓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Edry与PM_(2.5)浓度四季均呈正相关,日均气压、日均风速与PM_(2.5)浓度均呈负相关,日均温度冬春季与PM_(2.5)浓度呈正相关,夏秋季与PM_(2.5)浓度呈负相关;按照现有文献方法,发现不引入气象因素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分别在50%左右,本研究建立的包含气象因素的模型四季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均较高,分别达到80.74%~90.83%和70.58%~77.79%,优于已有文献的建模方法。[结论]本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的PM_(2.5)质量浓度推算模型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都较高,经比较评价优于已有文献的建模方法,可以用于上海市近地面空气PM_(2.5)质量浓度的估算,以解决目前上海市PM_(2.5)质量浓度监测与人群慢性健康危害研究中存在的PM_(2.5)质量浓度历史数据缺乏和现实存在的监测站点少,分布不均等导致监�
- 蒲立力朱涵袁东尹艳贾晓东
- 关键词:卫星遥感PM2.5气溶胶光学厚度
- 我国重点行业职业人群下背痛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 探讨下背痛的影响因素及不良工作姿势、质量负荷、频度负荷对我国重点行业职业人群下背痛的影响程度与接触反应-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我国15个重点行业57 501名在职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对其过去1年中下背痛发生情况,以及工作类型、劳动组织和工作姿势等职业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我国重点行业职业人群下背痛患病率为16.4%(9448/57 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职业人群罹患下背痛的风险高于男性(P<0.01);已婚、肥胖、偶尔吸烟、经常吸烟、既往有下背部疾病史者罹患下背痛的风险升高(P值均<0.05);年龄越长、文化程度越高、体育锻炼频率越低者罹患下背痛的风险均越高(P值均<0.01);本工种工龄越长,背部弯曲越大,以及长时间站立与坐位工作、工作姿势不舒服、每分钟做多次重复性操作、搬运>5 kg重物的频率越高者,罹患下背痛的风险均越高(P值均<0.01)。结论 我国重点行业职业人群罹患下背痛的影响因素包括不良工作姿势、高频度负荷、质量负荷和个体因素等,且与下背部姿势负荷和频度负荷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 张会杰孙新张华东凌瑞杰刘移民李刚任早亮尹艳邵华张恒东邱兵张美辨王大宇曾强王如刚陈建超张丹英梅良英刘永泉刘吉祥张成云李天来徐擎曲颖张雪艳贾宁王忠旭
- 关键词:下背痛影响因素
- 公共卫生应急人员N95过滤式防护口罩适合性调查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评价公共卫生应急人员对常用N95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比较适合性测试结果与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指导公共卫生应急人员科学选用防护口罩。【方法】采用环境气溶胶冷凝核计数器法,对235名上海市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应急人员进行定量适合性测试;通过问卷法调查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比较适合性测试结果与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60人通过适合性测试,通过率为68.1%;通过各项测试动作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结果与适合性测试通过率的一致性比较,kappa值范围为-0.09~0.43,除测试动作5(大声说话)的kappa值>0.4,其他6个测试动作的kappa值均<0.4,测试动作8(正常呼吸)的kappa值和符合率均为最低,分别为0.09和49.7%。【结论】口罩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较差,无法反映真实防护效果,无法取代适合性测试。建议公共卫生应急人员以适合性测试结果为依据,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呼吸防护产品,以保证高水平的呼吸防护效果。
- 李传奇尹艳
- 上海市15720家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了解上海市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使用统一编制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表》对全市所有符合要求的职业病危害企业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海市15 720家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占92.87%,金属制品业(15.95%)、通用设备制造业(14.59%)和专用设备制造业(8.83%)企业占比较高,存在粉尘、化学因素和噪声危害的企业分别占71.15%、53.49%和82.45%。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50.81%,随企业规模减小而降低(趋势χ^(2)=0.438,P<0.05)。企业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及场所超标率分别为84.05%和2.89%;其中噪声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为6.74%。家具制造业(6.39%)、造纸和纸制品业(5.41%)、金属制品业(4.92%)总体超标率较高。企业用人单位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率分别为53.58%、52.80%,随企业规模减小而降低(趋势χ^(2)值分别为0.320、0.334,P<0.05)。结论 上海市应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治理,开展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噪声防治技术的专项调查研究;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职业卫生服务指导和扶持力度;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整治工作,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意识。
- 窦婷婷杨凤瞿菁刘美霞郭薇薇丁文彬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