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海明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吴茱萸与密楝果实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和密楝果实的脂溶性成分,对其极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吴茱萸果实脂肪油中鉴定出45种脂肪酸,其中有14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种类有:十四碳二烯酸(13.626%),亚油酸(13.992%),α-亚麻酸(10.153%),十四碳三烯酸(4.603%),反式-油酸(2.207%);饱和脂肪酸31种,主要种类有:棕榈酸(15.506%),壬二酸(5.363%),异-十七酸(3.82%),硬脂酸(3.306%),阿魏酸(2.909%)等。从密楝果实脂肪油中鉴定出35种脂肪酸,占其极性脂溶性成分的90%,其中有11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种类有:十四碳二烯酸(29.818%),亚油酸(9.25%),α-亚麻酸(6.699%),反-十六碳-9-烯酸(2.736%),顺-十六碳-9-烯酸(2.717%)等;饱和脂肪酸24种,主要种类有:棕榈酸(16.411%),阿魏酸(2.139%),硬脂酸(2.134%),m-香豆酸(1.567%),香草酸(1.475%)等。结果表明,吴茱萸和密楝果实中含有多种重要的脂肪酸,在人体营养、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一定开发应用价值。
- 赵桦田光辉宫海明
- 关键词:脂肪酸
- 不同产地吴茱萸主要药用有效成分分析研究及吴茱萸与小花吴茱萸的对比研究
- 吴茱萸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之一,同属的小花吴茱萸也是民间重要药材(现行《药典》中没有收录)。吴茱萸广泛的分布造成了各地吴茱萸的质量差异。由于分析方法与检测标准不同,长期以来对不同产地吴茱萸的质量评价不一。受西药评价模式...
- 宫海明
- 关键词:药用植物药材质量
- 文献传递
- 不同产地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与小花吴茱萸的比较被引量:17
- 2008年
-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汉中、贵州、福建、江西4个产地的吴茱萸和汉中产小花吴茱萸的果实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共鉴定出154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酯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陕西汉中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相对含量为75.05%,下同)、顺式-罗勒烯(8.10%)、β-香叶烯(6.14%)等;贵州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3种,其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67.04%)、β-香叶烯(9.66%)、顺式-罗勒烯(7.98%)等;福建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73.14%)、顺式-罗勒烯(8.41%)、β-香叶烯(3.82%)等;江西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主要种类有β-香叶烯(33.49%)、反式-罗勒烯(30.27%)、β-水芹烯(18.86%)、顺式-罗勒烯(5.23%)等;陕西汉中产小花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化学成分83种,未知成分3个,其主要成分为反式-罗勒烯(40.21%)、顺式-罗勒烯(8.99%)、β-香叶烯(6.74%)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吴茱萸及小花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 宫海明赵桦
- 关键词:挥发油G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