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雷鸣
- 作品数:19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试论人类学和流行病学学科合作的基础被引量:3
- 2012年
- 从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基本学理出发,讨论了人类学和流行病学合作的四个基本维度:"人群和组织""生物和文化""定量和定性""理解和干预",以期对相关研究和实践有所启发。
- 宋雷鸣
- 关键词:人类学流行病学
- 定量与定性:人类学与流行病学合作的维度之一被引量:7
- 2015年
- 1.流行病学的定量研究:流行病学既是一门应用学科,也是逻辑性很强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教科书上认为流行病学是一门方法学[1].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方法学,具有明显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特征.必须指出,流行病学在学科起源和形成初期,其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偏定性的.比如流行病学史上著名的约翰斯诺(John Snow)在研究伦敦霍乱时,不辞辛苦,挨家挨户进行调查和勘测,在地图上标志出霍乱暴发的地形分布,发现一口水井为霍乱的大致来源.斯诺在对霍乱所知甚少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而非统计式的还原和验证.而随着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流行病学具有越来越鲜明的定量特征.
- 宋雷鸣汪宁
- 关键词:人类学流行病学
- 疑似艾滋病者的自我实现被引量:4
- 2012年
- "疑似艾滋病"问题具有复杂的社会和心理背景。以社会学的"自我实现预言"理论对疑似艾滋病问题进行了分析:疑似艾滋病者基于高危行为、恐惧心理和染上艾滋病的可能性,预测和相信自己染上了艾滋病,并以上述三个方面当作自己已染上艾滋病的证据,从而陷入了自我实现预言的陷阱。
- 宋雷鸣汪宁
- 关键词:艾滋病高危行为
- 生物与文化:流行病学与人类学跨学科合作被引量:4
- 2016年
- 生物学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基于此,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也将影响或作用于疾病和健康。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此过程中“文化”因素尚未被充分重视。因此重视人类学中“文化”研究,以之与流行病学的生物基础相结合,可成为人类学与流行病学跨学科合作的角度之一。
- 宋雷鸣汪宁
- 关键词:流行病学人类学文化
- 理解与干预:人类学与流行病学合作的维度之二被引量:3
- 2012年
- 流行病学的干预涉及到众多的社会文化内容,是一项社会文化实践。在对干预措施本身和干预对象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所了解之后,才能更为顺利和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人类学对于相关社会文化内容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优势,人类学的理解可成为流行病学干预的重要前提或基础。
- 宋雷鸣汪宁
- 关键词:流行病学人类学干预
- 实行“两免一补”资助贫困学生被引量:3
- 2005年
- 宋雷鸣黄周村
- 关键词:贫困学生农村教育发展农村人口素质德政工程
- 论大传统和小传统概念的时间意义被引量:17
- 2010年
- 从其辞源和发展的角度看,"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概念存在着时间性。这表明,这对概念不但具备文化的横向分层含义,也包含纵向的文化传承意义。作为一种理论框架,学界对大小传统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多集中于前者,对其本身存在的历史维度缺少注意,甚至存在大小传统概念的误用问题,这种现象引人深思。
- 宋雷鸣
- 关键词:大传统小传统
- 论流行病学研究变量的社会文化属性被引量:2
- 2015年
- 1.变量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地位:变量作为概念的一种类型,是对客观世界的分类和概括."科学研究必须使用变量的语言,因为它需要精确描述现象和事物的状态,需要了解某一现象的变化如何与另一现象的变化相联系.由于变量具有明确性和可观测性,因此只有使用变量语言才能进行有效的经验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采用证实和证伪方法,基本过程:首先设立研究假设,根据假设搜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对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得出结论.
- 宋雷鸣汪宁
- 关键词:流行病学社会文化
- 封面学者:刘谦博士
- 2013年
- 人类学家不满足于清静安逸的书斋,喜欢满世界东奔西跑,以求通过参与被研究者的生活来获得深入的体验性理解,并为此取了个颇具蛮荒色彩的名字“田野工作”。当今田野,未必荒蛮,却依然充满困难、苦闷、孤独甚至危险。田野工作早已被剥去了早期的精密科学工具的外衣,更多地被视为富含个人色彩的理解性实践。性别无疑在这种理解性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某些田野情境下,女性人类学者既具独特优势,也须面对更大风险,需要研究者以智慧、勇气以及对学问的赤诚,予以兼具张力与韧性的回应。
- 宋雷鸣
- 关键词:学者封面人类学家田野工作
- 社会歧视的社会学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随着转型期社会多元化的日益显著,社会歧视现象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目前学界对社会歧视的研究多集中于具体歧视现象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上,缺少对社会歧视概念的学理分析。本文选取内外群体理论、权利差别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对社会歧视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社会歧视现象的理解。
- 宋雷鸣
- 关键词:社会歧视外群体社会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