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艳
- 作品数:17 被引量:223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警惕诺如病毒的流行及暴发被引量:7
- 2021年
- 诺如病毒(norovirus,NV)是一种线性单链正向RNA病毒,是引起人急性胃肠炎流行和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其传播途径复杂,低载量即可引起感染。现有实验室检测方法多样,包括直接电镜检测法、免疫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警惕NV的流行及暴发、规范病例管理、保持手卫生、清洁消毒环境、开展健康教育是NV感染防控的关键。
- 周梦兰王瑶徐英春吴洁伊洁孙芳艳陈雨
- 关键词:诺如病毒流行病学
- 某三甲医院2014—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被引量:25
- 2019年
-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4-2018年每年调查一次,调查期为1日,调查对象为当日全部在院和出院患者,统计分析5年医院感染资料。结果共调查患者971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55%,例次现患率为5.01%,五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例次现患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193例次,占39.63%,其次分别为手术部位(75例次,15.40%)、泌尿道(65例次,13.35%)和上呼吸道(29例次,5.95%)。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科(15.73%),例次现患率最高的为重症监护病房(16.72%)。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4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8株,革兰阳性菌112株,真菌38株,其他病原体6株。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其次为大肠埃希菌(49株)、鲍曼不动杆菌(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和肺炎克雷伯菌(42株)。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器械相关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
- 张国杰孙芳艳郭勤王爱张占杰周炯柴文昭潘慧常青
-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病原体
- 微酸性电解水与氧化电位水的消毒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酸性电解水与氧化电位水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医院微生物科和门诊大厅的台面共30组,每组均进行消毒前采样,氧化电位水和微酸性电解水喷雾消毒后采样,比较细菌杀灭率。结果微酸性电解水的平均杀灭率为99.02%,氧化电位水为93.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酸性电解水与氧化电位水消毒效果相当,但微酸性电解水更绿色环保,是一种适合医疗系统的理想消毒剂。
- 孙芳艳张祎博钱培芬
- 关键词:氧化电位水消毒效果
- 外科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5年监测资料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其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发病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SICU 2005-2009年间615例留置导管患者的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年龄、住院天数、侵入性操作实施、病原菌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15例留置导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197例(32.03%),其中仅使用1种、同时使用2种及3种导管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0%、12.85%、56.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55,P<0.001)。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高,为15.51‰;留置导尿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千导管日感染率分别为13.70‰、5.79‰。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发生前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呼吸机(12.22±11.29)d,导尿管(13.09±13.29)d,血管导管(20.64±18.39)d。引起S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的居首位的病原菌:呼吸机为不动杆菌属细菌(18.80%),导尿管为其他假丝酵母菌(36.46%),血管导管为不动杆菌属细菌(18.75%)。结论 SICU患者导管使用数量多,住院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长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消毒隔离,缩短导管使用时间,严格落实洗手制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防止耐药菌产生,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 糜琛蓉张祎博杨莉李文慧顾秋莹赵煜瑾孙芳艳李贤华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流感染泌尿道感染
- 3种消毒液物体表面擦拭消毒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环境物体表面污染被认为是感染的一个来源,做好医院物体表面的消毒一直是医院感染综合预防控制的措施之一。传统的化学消毒剂在杀灭致病微生物的同时,往往也带来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如对城市地下水的化学污染就是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应该倡导绿色环保消毒剂,尤其是那些最终会降解为无害成分的消毒剂。微酸性电解水(S1AEW)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日本首先研发,是在强酸性电解水即酸性氧化电位水(EOW)的基础上所研发的又一种新型环保消毒剂。为探讨slAEW在医院物体表面消毒应用的可行性,将500mg/L有效氯和EOW作为对照,进行物体表面擦拭消毒试验,现报告如下。
- 王燕钱培芬孙芳艳
- 关键词:含氯消毒剂酸性氧化电位水擦拭消毒
- 微酸性电解水的临床应用与进展被引量:16
- 2011年
-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微生物感染的传播可在短时间内大范围蔓延,与此同时,医疗系统内医院感染情况也日趋复杂。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灭菌工作是密切相关的。
- 孙芳艳钱培芬
- 关键词:氧化电位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0
- 2010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目前,COPD是全球慢性病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仍持续增高的疾病[2]。在美国,它位于慢性病发病和死亡原因的第4位[3]。有学者对中国内地7个地区的20245名成年人调查后发现,
- 孙芳艳钱培芬
- 关键词:康复
-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大型公立医院医疗流程构建被引量:5
- 2021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给医院应急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大型公立医院作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战场,应从门诊、急诊、住院、手术、出院全流程进行把控。预检分诊作为医院的首层关卡,是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需重点关注并加强相关应对机制的建设,以快速遏制外源性/内源性危险因素;同时落实全员培训与考核,加强互联网诊疗等信息化建设,为医院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 张国杰常青潘慧周炯陈倩孙芳艳柴文昭徐梅吴文铭
- 微酸性电解水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微酸性电解水在医院儿科物体表面擦拭消毒中的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应用微酸性电解水和500 mg/L有效氯溶液对医院儿科床旁桌台面进行擦拭消毒,分别在消毒前,消毒后5min、4 h和8 h进行微生物采样,比较两种消毒液的细菌杀菌率和消毒的持久性。结果微酸性电解水对物体表面擦拭消毒后5 min的细菌杀菌率为99.32%,优于500 mg/L有效氯溶液的97.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台面擦拭消毒后不同时段的细菌总数均有上升,且消毒8 h后两组的细菌总数均>10 CFU/cm2的国家标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酸性电解水的即时杀菌效果优于含氯消毒剂,且安全、环保,但物体表面消毒后易再次污染,可增加消毒的频率。
- 王燕钱培芬孙芳艳
- 关键词:擦拭消毒含氯消毒剂
- 呼吸道传播性疾病院内防控体系的建立及效果初探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建立以医院为主体的呼吸道传播性疾病防控体系对减少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院内传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2月3个流感季北京协和医院上报的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生地点分为院内和院外流感病例。比较防控体系建立前(2017—2018年、2018—2019年)与建立后(2019—2020年)流感季院内流感病例比率变化。结果共5427例流感病例入选本研究。其中院内335例(6.17%,335/5427),院外5092例(93.83%,5092/5427);2017—2018年流感病例1594例(29.37%,1594/5427),2018—2019年流感病例2579例(47.52%,2579/5427),2019年—2020年流感病例1254例(23.11%,1254/5427)。2019—2020年院内流感病例比率(3.51%,44/1254)显著低于2017—2018年(7.59%,121/1594)和2018—2019年(6.59%,170/2579)(P<0.001),2017—2018年院内流感病例比率与2018—2019年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2017—2018年、2018—2019年,2019—2020年发生院内流感病例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为0.53(95%CI:0.39~0.74)、0.46(95%CI:0.33~0.65)。结论呼吸道传播性疾病院内防控体系的建立可能对院内流感传播的预防有一定价值。
- 孙芳艳王爱郭勤何紫棠张国杰张占杰柴文昭
- 关键词:防控体系流感病例季节性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