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平
-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oll样受体2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ou样受体2(TLR2)的表达,评价其在SLE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SLE患者40例,活动期与稳定期各20例,健康对照组20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HMGB1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2的表达,同时检测外周血补体C4、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cl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mskM。WMlis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血清HMGB1分别为:活动组HMGB-1[(48.9±11.3)μg/L],稳定组[(14.8±1.9)μg/L],对照组[(13.5±3.6)μg/L],其中活动组血清HMGB-1表达水平较稳定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表达率活动组[(96.7±1.3)%],稳定组[(83.5±9.1)%],对照组[(83.3±9.9)%],其中活动组SLE患者TLR2的表达较稳定组SLE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血清中HMGB1的表达水平与单核细胞表面TLR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1,P〈0.05)。结论血清HMGB1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TLR2均参与了SLE的病情发展过程。
- 孙利平武永明杨丽丽孟力平
- 关键词:红斑狼疮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样受体流式细胞术
- 应用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单核细胞上Toll样受体4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活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评价其在SLE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SLE患者40例,活动期与稳定期各20例,健康对照组2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HMGB1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SLE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活动组血清HMGB1表达水平较稳定组SLE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SLE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清HMGB1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较稳定组SLE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呈上调趋势,而TLR4的表达模式在SLE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HMGB1的表达水平与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MGB1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均参与了SLE的病情发展过程,且其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 孙利平孟力平丁志明武永明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TOLL样受体4流式细胞术
- 小续命汤对类风湿关节炎HMGB1/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验证小续命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缓解效应是否源于其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TLR4(HMGB1-TLR4)信号通路的抑制。方法 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ACR1987年RA标准,将60名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法,而实验组则通过常规药物加小续命汤的联合应用进行治疗。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HMGB1的表达,比较组间差异。应用流式细胞仪术(FCM)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比较两组间差异。与此同时,所有受试者进行其他常规临床相关指标检测,如RF、ESR、CRP等。结果 两组相比,实验组血清HMGB1含量显著降低,并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RA患者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A患者(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抑制HMGB1-TLR4信号通路,小续命汤可能由此减轻炎性细胞因子对RA的炎性作用,从而控制患者病情。
- 杨丽丽孙利平赵威
- 关键词:小续命汤类风湿关节炎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
- 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胃出血再手术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武永明孙利平
- 关键词:术后早期胃出血再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操作技术
- 白塞病患者受累关节的临床和超声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总结白塞病(Beh?et’s disease,BD)关节受累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影像特征,探讨关节受累与其他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B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现关节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关节超声资料,总结BD患者中发生关节病变的临床和超声影像特点,分析关节受累与BD其他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入选157例BD患者中49例(31.2%)出现关节受累,其中46例资料完备。女性18例(占女性患者的32.1%),男性28例(占男性患者的27.7%)。受累关节多为中大关节,其中膝关节受累最常见(27例,58.7%),其次为踝关节(19例,41.3%),小关节受累较少。46例患者中少关节(2~4个)受累型最多见(29例,63.0%),其次为单关节受累型(11例,23.9%),多关节(≥5个)受累型最少见(6例,13.0%)。BD主要累及外周关节(100%),其中1例合并骶髂关节受累。活动组BD患者的ESR、CRP高于稳定组(P值均<0.001),但有或无关节受累的BD患者之间ESR、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有关节症状的患者行关节超声检查,7例(30.4%)存在滑膜炎或滑膜增生,5例(21.8%)存在肌腱炎或腱周炎,2例(8.7%)存在滑囊炎,1例(4.3%)存在肌腱端炎,均未发现骨侵蚀。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BD患者的其他器官受累与是否发生关节受累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BD累及关节并不少见,主要累及下肢中、大关节,表现为关节痛和(或)关节炎,寡关节型表现为主,中轴关节受累少见。超声检查未发现无骨侵蚀,提示预后较好。BD患者关节受累与其它系统性临床表现无相关性。
- 邓雪蓉何德宁孙利平张卓莉
- 关键词:白塞病关节受累超声
- HMGB1、TLR2和TLR4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
-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protein l,HMG...
- 孙利平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系统性红斑狼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术
- 白塞病关节受累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 2018年
- 白塞病(BD)是由土耳其皮肤病医师Behcet于1937年首次报道的,是一种反复发作、可累及口、眼、生殖器和皮肤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也称为眼、口、生殖器综合征,属系统性血管炎。该病常累神经系统、消化道、心脏、关节、肺、肾、眼以及附睾等器官[1]。历年来,学者们关于BD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脏、血管等器官受累的临床研究较多,尤其在白塞氏眼病上阐述的更多,可白塞病累及关节虽然也很常见,但由于其不影响病程进展,所以并未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目前为止,国内尚无查阅到有关白塞病累及关节的临床或基础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国外关于此类的论文也较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关节炎未引起恶性后果所致。故笔者就白塞病关节受累而呈现的一系列表现作如下综述。
- 孙利平邓雪蓉张卓莉武永明张磊
- 关键词:白塞病关节
- 应用表观遗传学方法探索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
- 2009年
- 目的应用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技术从母血浆中检测胎儿DNA序列,扩大了非创伤性产前诊断的检测范围。方法随机选择早、中、晚期正常孕妇及非妊娠健康妇女各20名,以非妊娠妇女20名作为对照组。提取血浆中的游离胎儿DNA,应用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技术检测其目的基因u-maspin的表达水平,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并对各期孕妇的样本均数进行对比式统计学分析。结果未甲基化maspin在非妊娠健康妇女血浆中未能检测到,在早、中、晚期孕妇血浆中的浓度随妊娠进展呈升高趋势。结论应用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技术从母血浆中检测妊娠期特异性表观遗传学标志物u-maspin可行,扩大了非创伤性产前诊断的检测范围。
- 武永明刘润花孙利平王健李加善
- 关键词:产前诊断表观遗传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CMP方案联合三联抗结核药物治疗白塞病5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孟力平赵颖孙利平霍月红
- 关键词:白塞病强阳性抗结核药物BDPPD
- 胃结石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武永明孙利平
- 关键词:结石形成治胃结石患者胃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