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与大脑皮质兴奋性异常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γ-氨基丁酸(GABA)神经递质通路的功能失调有关.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可以非侵入地、活体评估GABA能中间神经元介导的皮质兴奋性,为精神疾病提供潜在的神经电生理生物标记.目前,经颅磁技术已经被应用于评估多种精神疾病的大脑皮质兴奋性,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强迫症等,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
目的探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clinical high risk of psychosis,CHR)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潜伏期以及认知功能的特征。方法采用Oddball范式,对36例CHR者(研究组)和35名正常对照(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利用MATRICS成套认知测试评估两组被试认知功能,中文版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定式访谈中精神疾病高危症状量表(scale of psychosis-risk symptoms,SOPS)评估CHR者临床症状。结果研究组信息处理速度、注意/警觉性、工作记忆、词语学习、视觉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以及社会认知等7个领域认知功能得分均差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Fz、Cz、Pz导联P300波幅比对照组降低(P<0.05),Pz导联P300潜伏期延长(P<0.05)。研究组Cz点P300潜伏期与SOPS阳性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544,P=0.001),P300波幅与信息处理速度(言语流畅性)得分呈正相关(r=0.339,P=0.043)。结论 CHR者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存在异常。P300与CHR精神病症状、认知缺陷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在精神病风险监控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电抽搐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无创测定活体生化代谢改变的技术,有助于即时了解ECT前后相关脑区的代谢变化。本文将就MRS检测ECT有关生化代谢改变的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探讨ECT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