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继海

作品数:80 被引量:444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疫苗
  • 16篇病毒
  • 14篇接种
  • 12篇流行病
  • 12篇流行病学
  • 11篇麻疹
  • 9篇地理信息
  • 9篇地理信息系统
  • 9篇信息系统
  • 9篇预防接种
  • 9篇儿童
  • 8篇脊髓灰质炎
  • 7篇免疫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5篇接种率
  • 5篇急性弛缓性麻...
  • 5篇弛缓性
  • 5篇弛缓性麻痹
  • 4篇血清
  • 4篇乙型

机构

  • 55篇安徽省疾病预...
  • 10篇安徽省卫生防...
  • 7篇四川省人民医...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芜湖市疾病预...
  • 3篇复旦大学
  • 3篇铜陵市疾病预...
  • 3篇合肥市疾病预...
  • 3篇四川省医学科...
  • 3篇上海生物制品...
  • 2篇河南省疾病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阜阳市疾病预...
  • 2篇巢湖市疾病预...
  • 2篇六安市疾病预...
  • 2篇宣城市疾病预...
  • 2篇世界卫生组织
  • 2篇合肥职业技术...
  • 2篇铜陵市卫生局

作者

  • 77篇唐继海
  • 16篇刘丹青
  • 15篇沈永刚
  • 12篇陈霞
  • 12篇陆志坚
  • 11篇王斌冰
  • 10篇周淑洁
  • 9篇戴振威
  • 9篇罗献伟
  • 9篇沈永刚
  • 7篇刘丹青
  • 6篇余文周
  • 6篇赵月萍
  • 6篇柴瑜
  • 6篇陈晓琴
  • 6篇苏颖
  • 5篇刘蔚
  • 5篇程余恒
  • 5篇任军
  • 5篇赵月萍

传媒

  • 2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6篇中国疫苗和免...
  • 8篇中国计划免疫
  • 6篇国际生物制品...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评价当前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情况 ,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EPIinfo软件对安徽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 2 0 0 1~ 2 0 0 3年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 >1 /1 0万 ,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 1 0 2个县 (市、区 ,下同 ) ,占全省总县数的 97.1 % ,监测系统敏感性较好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 ,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AFP病例免疫史分析显示 ,每年约有 2 0 %的病例未全程免疫。结论 为保持无脊灰 ,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 。
刘丹青沈永刚赵月萍陈晓琴唐继海陆志坚戴振威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安徽省380例8~11月龄麻疹病例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hoo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中,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预防接种的信息研究,分析病例的及时接种率,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MCV预防接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0例8~11月龄麻疹病例MCV及时接种率<5%,11月龄累计预防接种率为32.37%,接种后1、2周内发病最多(10%),发病后有免疫史的占35.26%,MSS和CIIMS的预防接种信息的免疫史记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接种MCV尤为重要,应区分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落实问诊制度,减少发病后的预防接种,提高MSS和CIIMS的基本信息和预防接种信息采集准确性。
陆志坚丁旭唐继海苏颖沈永刚
关键词:及时接种
安徽省1999~2011年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1999~2011年流行的风疹病毒基因型别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风疹提供分子流行病学基线数据。方法使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Cell)或Vero/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Cell Transfected to Express the Human Singaling Lymphacyte Actiration Molecule(SLAM)],从1999~2011年疑似风疹病例采集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风疹病毒,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分离到的风疹病毒进行E1基因的1107个核苷酸片段扩增,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采集的145份疑似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到72株风疹病毒(分布在10个设区的市),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靶基因序列(739个核苷酸片段)的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显示,72株风疹病毒分属三个基因型:1E(62株)、1F(8株)和2B(2株)。lF基因型风疹病毒分离于1999年和2000年,2B基因型风疹病毒仅在2000年分离到,之后未再检测到这两个基因型风疹病毒。1E基因型风疹病毒于2001年在安徽省首次检测到,随后陆续在7个市监测到,安徽省2001~2011年流行的I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存在多个不同的分支。72株风疹病毒大部分核苷酸的突变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除8株在个别重要位点发生变异外,其余毒株的重要位点均未发生改变。结论安徽省在2001/2002年发生了风疹病毒1E与1F的基因型更替,近年风疹的流行是由IE基因型风疹病毒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且不同传播链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各市持续传播。
周淑洁朱贞陈霞何维宽余文周唐继海苏颖柴瑜刘丹青沈永刚许文波任军
关键词:风疹病毒基因型分子流行病学
安徽省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质量评价
2002年
为了评价当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AFP)监测效果 ,提高监测系统质量 ,巩固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成果 ,利用EPIinfo软件对全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最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全省 2 0 0 0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66/ 1 0万。报告的AFP病例分布全省 80个县 (市、区 ) ,占全省总县数的 76 .1 9% ;AFP病例免疫史分析 ,每年有百分之十几的病例未全程免疫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 ,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监测工作 ,加强免疫工作 。
刘丹青唐继海沈永刚赵月萍陈晓琴
关键词:急性迟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AFP病例监测系统儿童保健
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学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全自动分析法.方法:分别研究了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精密度、灵敏度、稳定性及抗干扰性,结果:此方法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线性范围上限可达50.0μmol/L;批内CV%〈 4.0%,批间CV%〈 5.0%,平均回收率100.5%;抗干扰性强,Hb ≤4.0 g/L、胆红素≤ 420 μmol/L、三酰甘油≤ 10 mmol/L对测定无影响;与进口试剂对比,y = 0.9894x + 0.5216,r=0.9995,t=1.89,P>0.0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试剂开瓶后至少稳定20天.结论: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是当前最有发展前途的微量检测技术.该方法与进口产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唐继海
关键词:循环酶法同型半胱氨酸
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对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使用日立7080型的生化分析仪以及其配套的试剂;相关试验的校准品、定值质控品、室内质控品都为Roche品牌产品。K+、Cl-、Na+、Ca2+采用间接选择的电极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则采用速率法;总蛋白(TP)采用双缩脲的终点法;清蛋白(Alb)采用溴甲酚绿显示终点法;磷(P4+)则采用磷钼酸的紫外法;尿素氮(BUN)、肌酐(Cr)为酶法;尿酸(UA)采用尿酸酶比色法;葡萄糖(Glu)则为氧化酶法;而胆固醇(Ch)则采用胆固醇氧化酶的方法;三酰甘油(TG)采用GPO-PAP酶法。结果各指标测量的不确定度:TP为2.93%,Alb为7.21%,GGT为14.20%,AST为11.71%,ALT为12.80%,ALP为8.22%,Na+为1.34%,K+为2.38%,Cl-为2.65%,Ca2+为4.17%,P4+为4.00%,BUN为9.17%,Cr为9.34%,UA为13.72%,GLU为4.06%,Ch为3.87%。结论不确定度评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实验室内必须具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够确保过程中的稳定以及在控。
李峥嵘唐继海朱林涛黄文芳刘蔚程余恒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生化检验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近现代地理科学领域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有关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预处理、输入、存贮、查询、检索、运算、分析、显示、更新,并处理各种实体(点、线、面)及空间关系为主的一门新兴技术系统[1]。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卫星定位及遥感技术的发展,GIS在各个领域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唐继海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疾病
安徽省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质量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被引量:9
2000年
为了解影响安徽省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质量的因素 ,用典型抽样调查方法确定 3个县进行调查。对省、地区、县、乡、村的 1998年各系统掌握的出生人数以及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核对分析 ,并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 :全省有 5 0 2 %乡级至少漏报 1次 ,乡级漏报是主要因素 ;流出儿童约占 10 % ,流出儿童是重要因素 ;漏建卡率为 5 % ,漏建卡是次要因素 ;乡村医生的素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陆志坚王晓军沈永刚周吉坤余文周唐继海刘丹青张莲芝戴振威
关键词:常规免疫免疫接种率
安徽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评价儿童乙肝疫苗(HepatitisB Vaccine,HepB)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取得的效果。方法按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省6个县(区)1~14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在1340份血清标本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标化阳性率为1.95%,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标化阳性率为62.07%,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标化阳性率为5.50%,HBV感染率为11.93%;1~14岁儿童HepB标化接种率为87.14%;城市和农村儿童标化接种率分别为92.04%和80.76%。结论安徽省儿童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下降明显,HepB纳入免疫规划管理14年来效果显著。
唐继海罗献伟刘丹青沈永刚陆志坚王斌冰赵月萍陈晓琴周淑洁陈霞晏开力王建军戴振威任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
2005-2020年安徽省来安县淋病流行及空间分布集聚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评估2005—2020年安徽省来安县淋病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为全县性病防治机构实施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20年来安县淋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EAPC)研究其时间变化规律;采用QGIS 3.16软件绘制淋病发病率专题地图;采用GeoDa 1.18软件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5—2020年来安县淋病发病率呈波动性,略有上升趋势(χ^(2)趋势=14.16,P<0.05),年平均发病率为5.22/10万,平均增长速度为5.85%,EAPC为4.29%;新安镇、张山镇和施官镇为淋病重点防控区域,2011年淋病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呈空间正相关特征(Moran's I=0.37,Z=2.50,P<0.05),来安县东南部曾出现低-低集聚,西北部常出现高-高集聚;高发人群为19~48岁,男性淋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87.36,P<0.05),主要职业为农民、工人和民工;男性和女性在不同职业的病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来安县诊疗市场的管理,加强新安镇和张山镇淋病防控力度,男性、农民、工人和民工是淋病防治重点人群,同时提高女性淋病检测率,根据不同职业人群特点调整防控工作的重点,降低淋病发病率。
任小凡彭宇竹唐继海李桥冯青松吴建军范引光
关键词:淋病发病率流行病学防控策略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