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海滨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老年
  • 7篇动脉
  • 6篇颈动脉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颈动脉粥样硬...
  • 4篇病变
  • 3篇血压
  • 3篇老年人
  • 3篇高血压
  • 3篇高血压患者
  • 3篇反应蛋白
  • 3篇C-反应蛋白
  • 2篇代谢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病
  • 2篇心率
  • 2篇性疾病
  • 2篇血管
  • 2篇血尿酸

机构

  • 13篇贵阳市第四人...

作者

  • 13篇唐海滨
  • 6篇胡艳文
  • 4篇贾豫黔
  • 3篇牟希金
  • 3篇刘鲲
  • 3篇胡曼云
  • 3篇韦旻
  • 3篇冷静
  • 3篇杨俊
  • 3篇李颖
  • 1篇孙连达
  • 1篇樊平
  • 1篇赵予
  • 1篇徐茜
  • 1篇陈顺香
  • 1篇谢骐骥
  • 1篇李丽莉
  • 1篇贾豫全

传媒

  • 6篇贵州医药
  • 2篇山东医药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实用糖尿病杂...

年份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相关因素被引量:36
2005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其与血脂、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检测血脂、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及CRP增高(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RI、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增高(均为P<0.05);B组与A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RI及CRP增加更为明显(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TC、甘油三酯(TG)、LDL-C、UA也有相应变化(均为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唐海滨贾豫黔胡曼云徐茜冷静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C-反应蛋白
血尿酸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关系探讨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UA)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UA水平分为A组(血UA<300μmol/L)23例,B组(血UA300~399μmol/L)25例,C组(血UA400~499μmol/L)23例,D组(血UA>500μmol/L)19例,20例血UA<300μmol/L的正常老年人为对照(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检测血脂、UA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高血压组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且血UA高的高血压患者的IMT较血UA正常的高血压者明显增厚(P<0.05)。结论:高UA高血压、及脂质代谢紊乱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杨俊唐海滨胡艳文贾豫黔
关键词:高血压尿酸动脉硬化
老年主动脉夹层一例误诊分析
2003年
唐海滨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误诊老年人误治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其他危险因素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冷静唐海滨孙连达韦旻李颖刘鲲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老年RHR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研究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及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并探讨其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各项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具有不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90例老年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按危险因素的多少分为高危组54例和低危组36例,另设正常老年人20例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清TC、LDL-C、CRP检测及头颅CT扫描。结果 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及卒中发生率分别为P<0.05、P<0.005、P<0.005,有显著性差异。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血清TC、LDL-C及CRP检测中,高危组与低危组相比,分别为P>0.2、P<0.05、P<0.05、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低危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P>0.5、P<0.05、P<0.05,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多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加重了缺血性卒中的发生。LDL-C及炎症因素促进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颈动脉B超、LDL-C及CRP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唐海滨胡艳文杨俊贾豫黔樊平谢骐骥
关键词:LDL-C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老年显著性差异
中学教师NAFLD与胰岛素抵抗及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2008年
选择贵阳市中学教师在我院体检并检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88例,测定身高、体质量、腹围、血压、血脂、尿酸(UA)、血糖(FBG)、胰岛素(FINS)等指标,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NAFLD组体质量指数、腹围、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UA、FB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IS)明显高于非NAFLD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低于非NAFLDF者(P均<0.01);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FBG、FINS、血压、UA密切相关(P均<0.01)。认为IR是NAFLD的危险因素,肥胖、高脂、高尿酸、糖尿病、高血压通过不同机制参与了IR的发生、发展,进而影响NAFLD的发病。
胡艳文胡曼云牟希金唐海滨陈顺香李丽莉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代谢性疾病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2008年
杨俊唐海滨贾豫黔李颖牟希金胡艳文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老年全身性疾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S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CRP及颈动脉病变的相关分析
2007年
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23例2型糖尿病患者(A组)、42例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30例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C组)、25例健康对照(D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查血脂、CRP。A、B、C三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组(28%),B组(73.81%)又显著高于A、C组;A组(52.17%)和C组(53.33%)间无显著性差异;A、B、C三组CRP、LDL-C、TC水平及平均、最大IMT厚度均明显高于D组(P<0.05或P<0.01),B组较A组和C组更明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而B组和C组的最大IMT值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CRP、IMT、LDL-C密切相关(P<0.01)。提示血脂及其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
胡艳文唐海滨胡曼云牟希金贾豫全
关键词:大血管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1990年
早在1953年Kantrowitz等就首次提出升高舒张压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设想并进行试验.以后相继问世了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水袋式正负压体外反搏等装置,但均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国内于1976年由中山医学院研制成功四肢序贯式正压反搏装置,1977年首先报道了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结果.我院于1986年5月起使用体外反搏装置对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与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现将疗效报告分析如下.
唐海滨
关键词:体外反搏冠心病心绞痛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2004年
自主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认为心率变异性(HRV)是评估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性指标.本文通过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的心率变异性改变,并结合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进行临床分析.
唐海滨
关键词:老年人2型糖尿病心率变异性室性心律失常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