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建宁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通风
  • 3篇连续式
  • 2篇离子
  • 2篇离子交换
  • 2篇大空间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分解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识别
  • 1篇隐身
  • 1篇隐身材料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振动
  • 1篇振动信号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气体
  • 1篇气体净化
  • 1篇气中

机构

  • 7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7篇唐建宁
  • 3篇韩旭
  • 3篇茅靳丰
  • 3篇程宝义
  • 3篇艾青云
  • 2篇王新晴
  • 2篇杨盛旭
  • 1篇王洋
  • 1篇孙伟
  • 1篇李丹俊
  • 1篇吕绪良
  • 1篇杨小强
  • 1篇王吉军
  • 1篇徐卫东
  • 1篇王耀华
  • 1篇王兰芳
  • 1篇赵相松
  • 1篇徐燕申
  • 1篇陆明
  • 1篇曾锐

传媒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全国暖通空调...
  • 1篇全国暖通空调...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神经网络的混沌控制原理对切削颤振的模拟控制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存在一种以残留振痕作为机械反馈量的自激振荡 ,严重影响了加工质量、车床及刀具的寿命。理论研究与仿真结果表明 ,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引入非线性或不稳定系统混沌行为的控制 ,可以有效地减少残留振痕引起的车削颤振 ,提高车削稳定性。
王新晴唐建宁杨小强王洋王兰芳
关键词:切削颤振模拟控制神经网络车削加工
封闭大空间中连续式吸附设备的通风模型研究
介绍能连续净化气体的离子交换树脂类吸附设备。建立在封闭空间使用时的通风模型,得到吸附设备内与室内的污染物量、污染物浓度的解析解、近似解。模型物理意义明确,易于工程直接应用。利用模型可根据要求的使用时间,确定最小内循环风量...
韩旭唐建宁程宝义茅靳丰艾青云杨盛旭
关键词:离子交换解析解近似解
文献传递
实用下料优化问题模型建立及解法被引量:2
2005年
“下料问题(cuttingstockproblem)”是把相同形状的一些原材料分割加工成若干个不同规格大小的零件的问题,此类问题在工程技术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和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以材料最省为原则建立模型,采用分层基因算法模型求解出模型的解,若此结果不符合时间限制条件,则通过以客户时间需求为第一目标的分组抽样模型处理后,再借助分层基因算法给出该模型的最优解.
李丹俊曾锐孙伟唐建宁
关键词:数学模型优化设计
振动信号的多尺度分解、三维重构与识别被引量:2
2001年
小波多分辨分析能够实现振动信号的任意精度与尺度的时 -频域分解 ,而改进的 Choi- Willons分布实现信号的三维重构 ,并有效地揭示典型信号的分布特征。实例证明 :两种方法的结合对于在强噪声等复杂背景下 ,提取与识别非平稳。
王新晴王耀华唐建宁陆明徐燕申赵相松
关键词:多尺度分解振动信号信号识别
封闭大空气中连续式吸附设备的通风模型研究
介绍能连续净化气体的离子交换树脂类吸附设备。建立在封闭空间使用时的能风模型,得到吸附设备内与室内的污染物量、污染物浓度的解析度,近似解、模型物理意义明确,易于工程直接应用。利用模型可根据要求的使用时间,确定最小内循环内量...
韩旭唐建宁程宝义茅靳丰艾青云
关键词:离子交换树脂气体净化离子交换树脂
文献传递
封闭大空间中连续式吸附设备的通风模型研究
韩旭唐建宁程宝义茅靳丰艾青云杨盛旭
一种单层MAM设计计算的简便方法及其最佳吸收厚度问题初探被引量:1
2003年
为进一步研究武器装备的隐身问题,实现隐身涂层的合理设计,研究MAM反射系数的理论计算原理,并建立了适当的模型,作为设计、制备符合反射系数指标要求MAM涂层及其性能分析的基本依据。根据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提出选择正确的电磁参数形式的同时,给出了避免复数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通过分析MAM厚度与反射系数的关系,初步得出了微波吸收材料存在最佳吸收厚度的结论。
徐卫东王吉军吕绪良唐建宁
关键词:隐身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功能材料反射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