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 作品数:10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更多>>
我的胸腔镜之路--一个菜鸟的实践历程 唐建心内直视手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137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估双极射频消融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6月137例合并房颤(21例合并左心房血栓)的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进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资料,男61例、女76例,年龄35~73(48.3±11.6)岁。患者术后口服胺碘酮6个月,并定期随访,记录窦性心律转复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术后生存率、血栓栓塞发生率以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137例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122±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8±22)min,射频时间为(20±4)min。手术当日130例房颤消除,其中转为窦性心律114例,交界性心律16例,房颤消除率为94.9%。围手术期死亡2例,住院死亡率为1.5%。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81.5%(110/135)、88.1%(111/126)、83.1%(74/89)、83.0%(39/47)。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6.6%(86/89)和93.6%(44/47)。随访期间无远期血栓栓塞发生。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有选择地治疗合并有房颤的心脏疾病患者,仅轻微增加了转流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窦性心律转复率高,短中期效果好,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吴起才 刘季春 喻本桐 万力 唐建 古亮 王群 许起荣关键词:心房颤动 双极射频消融 心脏外科手术 机器人腹腔镜Heller肌切开联合Dor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学习曲线与短期疗效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腹腔镜Heller肌切开联合Dor折叠术(robot-assisted Heller-Dor myotomy,RAHM-Dor)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短期疗效和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5年11月—2020年1月42例行RAHM-Dor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短期随访结果,其中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40.8±18.4)岁。结果吞咽困难为术前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烧心和反流。全组患者均采用RAHM-Dor,平均手术时间(122.8±23.9)min,术中出血量(47.5±32.7)m L,其中2例患者出现术中食管黏膜穿孔,术中进行黏膜缝合修补。中位住院时间为8(6,9)d,无术后食管瘘、中转开腹及围术期死亡患者。所有患者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Stooler评分和Eckardt评分较术前降低(P<0.001)。结论RAHM-Dor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安全可行,可获得较满意的短期疗效,初始16~18例手术后,学习曲线即可从学习阶段进入到标准阶段。 叶春林 魏光夏 徐凯英 蒋磊 胥彬 李泉金 胡智 喻本桐 唐建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 胃底折叠术 机器人手术 普胸手术后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唐建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与传统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短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系统(RATS)与传统电视胸腔镜(VATS)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微创胸腺瘤扩大切除术的胸腺瘤病人临床资料,比较RATS与VATS的短期临床疗效。结果接受RATS胸腺扩大切除术31例,接受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36例。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1.8分钟和78.3分钟,术中出血分别为47.4 ml和78.1 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3天和3.2天,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72.5 ml和381.4 ml,住院时间分别为4.6天和5.8天,RATS组优于VAT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TS与VATS相比具有相同的可靠性,前者更具优势。 魏光夏 唐建 喻本桐关键词:胸腔镜手术 胸腺瘤 534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体会 刘升 刘季春 喻本桐 凌翔 许起荣 唐建 刘晓明 高涛 曾尚干SD大鼠左肺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进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技术,建立快速、安全、可重复性强的大鼠肺移植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体质量300~350g。其中60只作为供、受体,受体略大于供体,供、受体间体质量差不超过20g,运用三袖套法吻合左肺动、静脉及支气管以建立大鼠左肺移植模型,移植成功后的受体在48h后取肺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PO2、PCO2);30只为对照组,肺静脉取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记录大鼠肺移植供肺获取、套管及受体移植时间;移植肺血液循环及膨胀情况;移植肺与对照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结果完成大鼠肺移植手术30例,成功27例,失败3例(肺静脉撕裂1例,脱机失败1例,肺动脉扭转1例)。大鼠供肺获取时间为(13.5±2.0)min,供肺套管时间为(15.5±2.5)min;游离大鼠受体左侧肺门部动、静脉及支气管并套线、结扎时间为(19.2±2.0)min;吻合时间为(18.5±4.0)min。在先开放肺动脉血流,接着开放肺静脉血流后,移植的左侧肺叶颜色均匀一致的红润,左肺血流得到充分的灌注,静脉充盈良好,回流畅通;恢复机械通气后,27例移植肺膨胀良好。左肺移植成功48h后,肺移植大鼠右侧肺门夹闭5min后PO2为(7.88±0.84)kPa,PCO2为(6.67±1.09)kPa;对照组大鼠夹闭右侧肺门5min后肺静脉PO2为(8.55±0.97)kPa,PCO2为(6.20±0.88)kPa。2组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肺移植技术可为大鼠肺移植的相关研究提供稳定、可靠及可重复的动物模型。 戴斌 唐建 吴起才 黄磊 古亮关键词:左肺移植 动物模型 机器人辅助解剖性肺切除的初期经验与学习曲线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估机器人(达芬奇系统)辅助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总结机器人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6月,我科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手术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1例,年龄54~78(60.2±12.7)岁;与同期行常规胸腔镜手术的37例患者[男27例、女10例,年龄52~76(58.7±11.5)岁]进行对比,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评估其安全性及可行性,同时总结机器人手术的学习曲线。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疼痛,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辅助组术前准备时间长于胸腔镜组(24.5 min vs.15.6 min,P=0.003),机器人辅助组术中中转率低于胸腔镜组(0 vs.10.8%),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手术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安全有效,初始10例手术过后,学习曲线即可从学习阶段进入到标准阶段。 唐建 喻本桐 刘升 许起荣 袁斌 刘季春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7年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为常规胸腔镜手术的弊端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目前一些大的临床中心已证明机器人手术在淋巴结清扫,高难度、高风险的胸部外科手术比常规胸腔镜手术更具优势,其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同时让外科医生更加舒适的完成手术。目前,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几乎运用于几乎所有的普胸外科手术(除外肺移植),其食管外科,肺外科,纵隔外科中已得到广泛运用,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技术,其安全性及疗效尚待进一步验证,患者围术期疗效和长期预后等方面的比较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喻本桐 唐建关键词:机器人 胸外科手术 国产偏心型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外科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3年 室间隔缺损(VSD)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手术方法成熟,疗效确切,但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另一种方法是经导管封堵术。但存在外周血管损伤、放射线损伤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病理类型选择较为严格、出现意外情况时处理困难和费用昂贵等弊端。 万力 喻本桐 吴起才 曾梁 王群 唐建 许起荣 徐华 王文俊 曹园平 刘季春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心型 术后恢复时间 经导管封堵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