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决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器官
  • 3篇器官簇
  • 3篇器官簇移植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
  • 2篇术后
  • 2篇器官移植
  • 1篇凋亡
  • 1篇多器官病变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移植物
  • 1篇移植物排斥
  • 1篇胰腺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上腹
  • 1篇上腹部
  • 1篇上腹部器官簇...
  • 1篇鼠肝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王东平
  • 4篇何晓顺
  • 4篇唐决
  • 4篇巫林伟
  • 4篇鞠卫强
  • 3篇朱晓峰
  • 3篇邰强
  • 2篇王国栋
  • 2篇马毅
  • 1篇郭志勇
  • 1篇余伟儇
  • 1篇胡安
  • 1篇胡安斌
  • 1篇黄洁夫
  • 1篇陈茂根

传媒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五例治疗分析
2011年
目的总结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器官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5例终末期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中保留受体胰和全消化道.行单纯肝切除术后,予以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结果5例患者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9。16h,术中出血1600~3000ml。术后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肺部感染;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患者均未出现肠瘘、吻合口瘘、胆道并发症、急慢性排斥反应及胰腺炎。5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在术后1周趋于正常水平:C肽、血糖水平在1。2周达到正常范围。术后经2~23个月的随访,除1例因GVHD死亡外,其余4例患者肝功能均维持正常.无需外援性胰岛素即可维持血糖稳定。结论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是一种治疗多器官病变的有效方法。
唐决王东平鞠卫强巫林伟邰强马毅王国栋朱晓峰何晓顺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肝功能
Genistein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genistein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成3组。A组为I/R组:70%热缺血60 min及再灌注;B组为I/R genistein(GST)预处理组;C组为假手术组。于成模后2,6,12 h取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AST,ALT浓度和肝组织MDA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asepase-3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I/R组相比,genistein预处理血清中AST及ALT浓度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肝组织casepase-3蛋白表达及MDA浓度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genistein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唐决王东平鞠卫强巫林伟陈茂根胡安余伟儇何晓顺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GENISTEIN凋亡CASPASE-3
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收集本中心共实施的10例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手术病例,其中5例为上腹部肿瘤伴腹腔多发转移病灶患者接受了肝脏、胰腺及上消化道全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单纯肝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10例患者均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激素+霉酚酸酯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肝脏、胰腺及十二指肠功能恢复良好。5例肿瘤患者最长存活326d,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肿瘤复发。5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除1例于术后4周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外,其余4例均存活,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21个月。随访期内及至患者死亡,10例患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结论采用巴利昔单抗+他克莫司+激素+霉酚酸酯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有效预防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
鞠卫强何晓顺郭志勇朱晓峰王东平巫林伟邰强唐决黄洁夫
关键词:移植物排斥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治疗多器官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治疗多器官病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8例接受器官簇移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8~65岁,平均42岁.其中5例腹部肿瘤伴腹腔多发转移病灶患者接受肝脏、胰腺及上消化道全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单纯肝切除术后行器官簇移植.结果 术后1周,所有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趋于正常水平;C肽、血糖水平在1~2周达到正常范围.术后5例肿瘤患者最长存活326 d,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肿瘤复发.3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除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外,其余2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18个月,且肝功能维持正常,无需外源性胰岛素血糖控制稳定.结论 肝脏、胰腺联合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是一种治疗多器官良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王东平唐决何晓顺朱晓峰鞠卫强巫林伟马毅王国栋胡安斌邰强
关键词:器官移植胰腺肿瘤糖尿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