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诗琼
- 作品数:31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23例2~6个月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或反复的呕血或呕咖啡渣。22例患儿行电子胃镜检查观察胃内出血情况。同时行血常规、肝功能、凝血象、血清学食物过敏原检测及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结果所有患儿除有轻中度贫血外,血小板计数、凝血象、肝功能均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正常。10例患儿血清学食物过敏原测定中5例IgE阳性;2例牛奶蛋白抗体阳性。3例患儿伴轻度低蛋白血症。22例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糜烂性胃炎18例;2例食管糜烂;1例十二指肠糜烂;1例十二指肠降部溃疡。胃黏膜病理学检查显示局部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清学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阳性1例,余为阴性。饮食回避治疗及对症处理,患儿均痊愈。结论牛奶蛋白过敏在小儿中并非少见,且临床表现多样化。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表现之一。内镜下表现以胃黏膜糜烂为主。饮食回避是主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且疗效肯定。胃黏膜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 梅红周诗琼高源
- 关键词:食物过敏婴儿上消化道出血牛奶蛋白过敏
- 1~6个月龄婴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1~6个月龄婴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我院107例临床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胃镜特点。结果107例患儿中出血性胃炎44例(41.12%),牛奶蛋白过敏23例(21.49%),先天性疾病(胃扭转、食道裂孔疝、食道狭窄)13例(12.15%),食管炎9例,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7例,咽血综合征4例,十二指肠溃疡3例,胃溃疡2例,贲门撕裂症1例,食道狭窄1例,十二指肠球炎1例。结论1~6个月龄婴儿的上消化道出血以出血性胃炎为主,牛奶蛋白过敏、先天性疾病也是婴幼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病因,应予以重视。
- 周诗琼梅红段栩飞
-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婴儿胃炎过敏
- PI3K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05年
- 为探讨胃癌中PI3K的蛋白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可能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8例胃癌中PI3K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中,PI3K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2?10)、85.29%(58?68),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I3K蛋白的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无关(P>0.05)。
- 周诗琼刁路明陈洪雷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表达淋巴结肿瘤转移
-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儿童胃十二指肠穿孔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儿童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病因,总结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儿童胃十二指肠穿孔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12例儿童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4岁3个月至15岁9个月,中位年龄12岁。结果4例为H.pylori感染所致,2例为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类药物引起,1例为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致,1例为白血病化疗期间发生,1例为胃内毛团引起,1例为全身严重感染引起,2例未找到明确病因。12例患儿中10例于手术中顺利找到穿孔部位并完成腹腔镜下穿孔部位修补术,2例中转开腹,穿孔位于胃窦、十二指肠部10例,胃体部1例,胃底部1例;穿孔直径大小4~12mm,平均6.1mm,手术时间28~125min,平均52min。术后病理检查均未见癌前病变或癌组织,无异位胰腺等组织,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漏、肠梗阻及伤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5~8d,平均6.2d。随访时间7个月至6年,未见再次穿孔,无贫血、营养不良及腹痛、呕吐等肠粘连肠梗阻等表现。结论药物(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化疗药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儿童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主要病因;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儿童胃十二指肠穿孔可行、安全、有效。
- 叶国刚段栩飞周诗琼刘江斌吕志宝孙烜杨虎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肠穿孔腹腔镜儿童
- 小儿胆道穿孔的诊断与治疗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 探讨小儿胆道穿孔的临床特征、诊断、病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小儿胆道穿孔的临床资料,评价诊治效果。结果 入院后24h内确诊率为90.91%,7例合并胰胆合流异常,7例合并胆总管囊肿,经引流术和Ⅱ期根治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胰胆合流异常是小儿胆道穿孔的重要病理基础,同时存在胰胆合流异常、胆总管扩张、感染的患儿可能更容易出现胆道穿孔。腹腔穿刺检查能显著提高自发性胆道穿孔的术前诊断率。
- 段栩飞周诗琼罗正利
- 关键词:胆道穿孔儿童
- 小儿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并通过手术及病理确诊137例小儿慢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14例,为反复发作、右下腹疼痛病史≥1个月的患儿,各年龄段散发,6—14岁较3~5岁年龄段儿童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74例,为阑尾周围脓肿治愈后的患儿,好发年龄为3~5岁,与6—14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49例,为未能描述典型急、慢性阑尾炎病史的患儿,好发年龄集中在4—8岁,但6~14岁较3~5岁年龄段儿童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行胃肠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59.18%(29/49)的患儿有程度不等的充盈缺损,24小时复查腹部立位片,80.49%(33/41)的患儿可见阑尾腔钡剂残留。所有患儿均行手术及病理确诊慢性阑尾炎,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3年,未见并发症。结论小儿慢性阑尾炎不容易诊断,好发年龄为3—5岁,学龄前儿童常见,确诊后应行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未能描述典型急、慢性阑尾炎病史的患儿,进行胃肠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包括24h复查)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周诗琼梅红段栩飞叶国刚郭琴孙烜
- 关键词:慢性阑尾炎腹痛小儿
- 小儿Meckel憩室腹腔镜下分型与术式选择的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儿Meckel憩室腹腔镜下分型及根据分型选择采用完全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腹腔镜诊断治疗的55例有临床症状的Meckel憩室临床资料。结果根据腹腔镜下Meckel憩室的形态,41例为单纯型,14例为复杂型。41例单纯型Meckel憩室完全腹腔镜下行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4例复杂型Meckel憩室经脐腹腔镜辅助经延长脐部切口将憩室提出腹腔外行Meckel憩室切除及邻近肠切除肠吻合术。41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时间29~78 min,平均(38.85±9.75)min,14例腹腔镜辅助手术时间45~123 min,平均(54.57±20.17)min。术后第5天开始进食流质,术后第7天出院。结论 Meckel憩室腹腔镜下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根据临床分型选择采用完全腹腔镜或经脐腹腔镜辅助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是诊断治疗小儿Meckel憩室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 周诗琼段栩飞叶国刚卞红强杨俊郑凯梁翀孙烜闫学强杨虎汪昕
- 关键词:梅克尔憩室腹腔镜外科手术小儿
- 克拉霉素治疗小儿尿频60例被引量:1
- 2003年
- 结果 :探讨克拉霉素治疗小儿尿频疗效。方法 :60例尿频患儿 ,分为A1 组 18例 :尿常规异常 ,外阴红肿 ;A2 组 5例 :尿常规异常 ,外阴无红肿 ;B1 组 2 6例 :尿常规正常 ,外阴红肿 ;B2 组 11例 :尿常规正常 ,外阴无红肿 ;A1 、A2 、B1组用 1 5 0 0 0高锰酸钾溶液泡洗或坐浴 +口服克拉霉素 15mg·kg 1 ,神经性尿频者 (A1 、A2 、B1 组中未愈者和B2 组 )口服谷维素、硝苯地平片各 10mg ,山莨菪碱 5mg。结果 :治疗 3~ 7d复查 ,A1 组治愈 16例 (88.9% ) ,A2 组无治愈 ,B1 组治愈 18例 (69.2 % ) ,神经性尿频者治愈 16例 (61.5 % )。结论 :克拉霉素治疗小儿尿频均有效。
- 周诗琼
- 关键词:尿频小儿克拉霉素
- 儿童原发性肠淋巴管扩张症临床特点
- 梅红周诗琼张细元彭罕鸣
- 腔镜及开腹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患儿血清IL-6、TNF-α及IL-10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LA)及开腹(OA)手术对阑尾穿孔、脓毒症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腹腔镜手术组(LA组)36例及开腹手术组(OA组)31例OA患儿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IL-6、TNF-α及IL-10的含量,比较血清中IL-6、TNF-α及IL-10水平在LA组及OA组的差异。结果LA组术前血清IL-6、TNF-α及IL-10水平为(148.3±19.0)pg/ml、(81.4±10.7)pg/ml、(156.9±39.5)pg/ml,术后第1、3、7天血清IL6水平为(172.7±23.2)pg/ml、(80.1±11.3)pg/ml、(23.9±4.9)pg/ml,TNF-α水平为(97.3±12.7)pg/ml、(52.4±9.3)pg/ml、(23.7±6.8)pg/ml,IL-10水平为(215.3±57.9)pg/ml、(145.3±32.6)pg/ml、(47.8±8.4)pg/ml;OA组术前血清IL-6、TNF-α及IL-10水平为(144.2±22.1)pg/ml、(80.5±8.9)pg/ml、(156.8±42.3)pg/ml,术后第1、3、7天血清IL-6水平为(184.5±26.8)pg/ml、(135.3±19.2)pg/ml、(65.2±16.4)pg/ml,TNF-α水平为(102.8±11.4)pg/ml、(84.5±11.7)pg/ml、(48.3±9.5)pg/ml,IL-10水平为(179.1±48.9)pg/ml、(114.4±26.7)pg/ml、(52.7±12.3)pg/ml。术前两组患儿血清IL-6、TNF-α及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术后第1、3、7天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OA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术后第1、3天血清IL-10水平均较0A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LA组较OA组低,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与0A组比较,血清IL-6、TNF-α水平术后升高缓慢,幅度小,下降迅速,血清IL-10水平升高迅速,幅度大,下降迅速。结论LA可减少阑尾穿孔腹膜炎、脓毒症患儿血清中炎性因子IL-6�
- 周诗琼蒋鲲梅红叶国刚段栩飞
-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白细胞介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