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殿友
-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品管圈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运用品管圈各种方法,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Ⅰ类切口抗...
- 陈爱群周殿友张荷叶吕丽娟蔡超俊药飞贾晋生
- 关键词:品管圈抗菌药物围手术期
- 文献传递
- 罗卡西林的效益风险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罗卡西林治疗肥胖症的效益风险,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根据罗卡西林的两个Ⅲ期临床试验的数据,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计算罗卡西林10mg/次QD、罗卡西林10mg/次BID和安慰剂的效益值、风险值和效益风险总和,运行蒙特卡洛模拟处理多准则决策分析的不确定性,观察罗卡西林与安慰剂各项值的差异大于0的概率。结果:罗卡西林10mg/次QD、罗卡西林10mg/次BID和安慰剂的效益值分别为41、49和26,罗卡西林10mg/次BID的效益最优,其效益优于罗卡西林QD和安慰剂的概率分别为77.2%和99.2%;风险值分别等于83、79和82,罗卡西林QD的风险最小,其风险小于罗卡西林BID和安慰剂的概率分别是60%和52.3%;效益风险总和分别等于62、64和53,可见采用罗卡西林10mg/次BID是最好的,好于安慰剂和罗卡西林10mgQD概率分别等于91.7%和62.8%。结论:罗卡西林10mg/次BID是最好的治疗选择,但是其风险在三者中最大,因此当患者对于风险的可接受性较低时,可以采用罗卡西林10mg/次QD。
- 周殿友马医杰刘妍李青
- 关键词:蒙特卡洛模拟
- 某三甲医院基本药物使用调查与启示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相关政策发布实施后,某三甲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和《国家基本药物山西省补充目录》(2010年版),统计该院2010~2012年基本药物消耗情况。结果该院2010-2012三年的基本药物占全部药物销售品种比例和金额比率都符合国家卫生部要求,金额排序、DDDs、DDDc等使用情况无显著变化。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基本药物目录的执行较好,但仍需要加大基本药物在医院的宣传、推广力度,促进基本药物在临床上的优先、合理使用。
- 马医杰周殿友刘妍雷丹李青
- 关键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制度药物利用
- 非索非那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目的系统评价非索非那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VIP、CBM、Embase、OVID和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10期)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
- 周殿友李青
- 优化后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用于药品效益风险评价的研究
-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对多准则分析模型进行优化,以非索非那定、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为例来验证优化后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的可行性,试建立一套结构化、透明化和可交流的药品效益风险评价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
- 周殿友
- 关键词:多准则决策
- 文献传递
- 药品效益风险评价方法概述被引量:6
- 2013年
- 近百年来,尤其近三十年,大量化学合成药品不断上市,在人类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伴随而来的是大规模的药害事件的发生。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达4.2%~22.1%,不良反应而导致死亡的在住院患者死因排序中第4~6位,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所承受的经济负担估计在300亿~1 368亿美元。面对药品的安全问题,药品监管部门和制药公司对于上市药品的效益风险评价主要是采用专家主观判断法进行评价。
- 周殿友刘妍马医杰雷丹李青
- 关键词:药品药品风险管理
- 品管圈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运用品管圈各种方法,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Ⅰ类切口抗...
- 陈爱群周殿友张荷叶吕丽娟蔡超俊药飞贾晋生
- 关键词:品管圈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 文献传递
- 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不良反应及化疗疗效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2020年
- 目的:为优化伊立替康(CPT-11)个体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伊立替康”“基因多态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细胞色素P450酶”“Irinotecan”“SN-38”“CPT-11”“Gene polymorphism”“UGT1A1”“ABC”“CYP”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PubMed中组合查询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分别为建库起至2019年11月和2014年11月-2019年11月,就代谢酶和转运体编码基因(UGT1A1、CYP3A和ABC、SLCO1B1)多态性与CPT-11不良反应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9篇,其中有效文献49篇。目前相关代谢酶编码基因多态性研究较多且结果较为一致的是UGT1A1*6和UGT1A1*28,其突变等位基因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更高,提示上述位点突变与CPT-11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上述基因的多态性对CPT-11化疗疗效的影响仍存有争议。有关CYP3A4、CYP3A5、ABCB1、ABCC1、ABCC2和ABCG2基因多态性与CPT-11不良反应及化疗疗效的研究较少,且相关性尚无定论,还有待高质量的研究予以论证。多篇案例报道提示,SLCO1B1基因521T>C、388A>G双突变可能会导致CPT-11及其活性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蓄积,虽证据级别低,但结果较为一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现有研究更倾向于SLCO1B1基因388A>G位点A等位基因是患者临床获益的有利因素。应加强CYP、ABC等基因的多态性研究,并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合理建议患者进行UGT1A1*6、*28和SLCO1B1基因388A>G、521T>C位点的联合检测,以降低患者用药风险、优化其个体化治疗方案。
- 贾颖苏敏敏牛亚平周殿友李艳郑圆贾晋生
- 关键词:伊立替康代谢酶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化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