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NA、CD44v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探讨 PCNA、CD44v6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 PCNA、CD44v6单克隆抗体,对83例 HCC 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CNA、CIN4v6在 HCC 的阳性率分别为87.95%和53.01%。PCNA 在 Edmondson Ⅰ、Ⅱ、Ⅲ、Ⅳ级的阳性率分别为42.86%、89.47%、92.86%、100%,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在转移组的高表达率为39.29%,明显高于无转移组(10.91%,P<0.01)。CIN4v6在包膜完整组和不完整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5.42%和77.14%,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阳性病人的生存期明显短于 CD44v6阴性病人(P<0.05)。PCNA 和 CD44v6在 HCC 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CNA、CD44v6有望成为预测HCC 发生、发展、转移、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张震生周正张远春贾振庚王海东花瞻
- 关键词:PCNACD44V6肝细胞癌HCC
- 乳腺粘液癌临床病理分析
- 1997年
- 作者分析了294例乳腺癌手术中8例粘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粘液癌是临床上少见的特殊组织类型,以粘液产生为特征,分单纯型和混合型,与通常型乳腺癌相比,其淋巴结转移低(25%),预后良好。分析其原因①粘液对癌浸润形成防御屏障;②癌细胞自身产生的粘液阻碍其代谢。一般对混合型以根治术为原则,单纯型可以考虑缩小手术。
- 王岩王文跃祝晓东周正贾振庚潘瑞芹
- 关键词:乳腺肿瘤粘液癌病理学
- 术中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45例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术中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使用直线加速器 ,对 1986~ 1997年期间收住我院 ,伴有严重背痛和腹痛的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 45例进行术中放疗。结果 本组患者背痛和腹痛的完全缓解率为 5 6 % ,部分缓解率为 40 %。平均生存期为7 5个月。同期进行的 30例胰腺癌切除患者 ,其平均生存期为 7个月 ,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术中放疗尽管不能明显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 ,但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晚期胰腺癌姑息治疗方法。
- 黄林平贾振庚裴东坡周正瑞芹
- 关键词:胰腺肿瘤放射疗法手术中
- 胆囊癌诊断与治疗的进展被引量:1
- 1995年
- 胆囊癌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第5位,多在发现后1年死亡。但早期发现者术后5年存活率却可达90%以上,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一、胆囊癌的诊断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低,约有40%的患者在进展期才得以发现。1.临床症状与生化学检查:胆囊癌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
- 周正郭志毅
- 关键词:胆囊肿瘤胆囊造影外科手术放射疗法
- 胆囊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0
- 1998年
- 目的为了阐明胆囊癌肝转移(LmGbCa)的相关临床病理学特点并为手术及术后继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临床病理学方法对159例进行性原发胆囊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肝转移31例(194%)。LmGb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显示肝转移与下列因素显著相关hinf3(缩略语详见正文)(P<005),癌侵及达浆膜外或已侵及周围脏器(P<005),原发胆囊癌位于hep或circ(P<001),ly3(P<005),v3(P<001)。结论前述3项大体临床病理学指标可以作为手术中选择术式的参考指标,其出现频率的算术增加可导致实际肝转移率的倍增。在手术中大体临床病理如果发现2项肝转移危险因素时应积极进行S4及S5的肝段切除,当大体临床病理发现1项肝转移危险因素,而术后组织学检查又发现中或重度的静脉或淋巴管浸润时。
- 周正潘瑞芹吉川达也吉川达也
- 关键词:胆囊肿瘤肿瘤转移胆道外科手术肝转移
- Mirizzi综合征手术治疗四例报告被引量:3
- 1998年
- <正> Mirizzi 综合征的术前、术中诊断至关重要,因为胆囊胆管瘘的存在与否,决定所采取的手术方式。我院1992年10月~1996年10月共治疗4例 Mirizzi 综合征(伴胆囊胆管瘘3例、不伴瘘1例)。现报告如下。例1 女,79岁。反复右上腹痛2周,伴发热(39.5℃)2天。查体: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白细胞7.3×10~9/L。
- 王岩祝晓东周正刘德辉潘瑞芹
- 关键词:胆管扩张肝内外科手术
- 32例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72 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 32例 (1.86 % )发生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方式、迷走神经破坏、消化道梗阻、术后腹腔积液及感染是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 (P <0 .0 5 ,P <0 .0 1)。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药治疗 +针灸治疗 ) 2周、3周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单纯西药治疗 (P <0 .0 5 )。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与手术方式、迷走神经破坏、消化道梗阻、术后腹腔积液及感染有关 ;术后辅助中医针灸治疗结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侯良伦王永华周正贾振庚
- 关键词:胃切除术胃排空针灸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人肝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PCNA与肝癌生物学行为 之间的关系,评价PCNA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肝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方 法:采用鼠抗人 PCNA单克隆抗体.对 8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9例胆管细胞癌. 11例转移性肝癌标本进行 了 ABC免疫组化染色,以 X2检验、 t检验、秩和检验及 log rank检验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在原发性肝 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95 %、77.77%、81.82%。PCNA阳性表达 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血清AFP明显相关,但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性别、年龄及HBsAg是否阳 性无关。结论: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CNA有望成为预测肝癌 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 张震生吴秋红花瞻周正贾振庚王海东
- 关键词:肝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 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方法的疗效分析
- 1998年
- 1986—1996年对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癌83例进行了经导管化疗栓塞(TCE)治疗,并与单纯肝切除30例及肝切除术后经导管化疗(TCT)21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TCE治疗可以增加抗癌药物疗效且副作用小。其中90%以上的肝癌肿块术后见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1~3年生存率与单纯肝切除病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5例TCE治疗后行二期肝切除术。肝切除术后行TCT病例比单纯肝切除病例术后三年生存率提高,P<0.05,提示TCE治疗对不能切除的肝癌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肝切除术后行TCT则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周正马青荣陈平王正康贾振庚潘瑞芹
- 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
- 全文增补中
- CD44v6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观察 CD44v6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表达 ,探讨其过量表达与 HCC分型、肿瘤转移及生存期等指标的关系 ,评价 CD44v6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 HCC转移及预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 ,方法 :采用鼠抗人 CD44v6单克隆抗体 ,对手术切除的 83例 HCC标本进行了 ABC免疫组化染色 ,以 X2检验、t检验及 log rank检验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 :CD44v6在 HCC的阳性表达率为 5 3 .0 1% ,CD44v6的阳性表达程度与 HCC转移、肿瘤包膜及预后明显相关 ,但与 HCC原发灶大小、年龄、HBs Ag无关。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 HCC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特别是
- 张震生吴秋红王海东贾振庚周正花瞻
- 关键词:CD44V6原发性肝细胞癌单克隆抗体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