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强军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水合酶
  • 2篇线虫
  • 2篇线粒体
  • 2篇合酶
  • 2篇分子
  • 1篇蛋白
  • 1篇电镜
  • 1篇氧化酶
  • 1篇抑制剂
  • 1篇原核表达
  • 1篇再循环
  • 1篇脂质体
  • 1篇制剂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子机
  • 1篇位点
  • 1篇物质运输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色素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8篇周强军
  • 6篇张凯
  • 5篇翟宇佳
  • 5篇孙飞
  • 3篇庞效云
  • 3篇马军
  • 3篇孙飞
  • 2篇李志杰
  • 2篇孙吉
  • 1篇鲁彬
  • 1篇王丽
  • 1篇饶子和
  • 1篇徐伟
  • 1篇胡仲军
  • 1篇耿运琪
  • 1篇娄继忠

传媒

  • 3篇第三届中国结...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晶体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线粒体内膜解偶联蛋白UCP1在大肠杆菌中的活性表达(英文)
2010年
线粒体的呼吸耗氧偶联着ATP的合成,而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跨膜蛋白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能够破坏这种偶联关系.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有生物活性的鼠源解偶联蛋白1(rUCP1).重组rUCP1的表达导致大肠杆菌宿主细胞生长变慢;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免疫标记的结果显示,重组rUCP1主要表达在细菌膜上;同时将rUCP1重构到脂质体中也能够测到质子转运活性.这些结果说明,真核生物UCP1能够在原核生物中表达出有生物活性的形式,且能纯化得到足量的rUCP1蛋白用于进一步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周强军孙吉翟宇佳孙飞
关键词:原核表达免疫电镜膜蛋白脂质体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醌结合位点抑制剂新型结合模式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即琥珀酸泛醌氧化还原酶(SQR)是一个跨膜蛋白复合物,在三羧酸循环和有氧呼吸链两个系统中起着积极的传递作用。我们从四种农药化合物中筛选出两种对猪心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醌还原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分...
周强军张凯孙飞
线虫β-氧化循环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2009年
β-氧化循环是生物体脂肪酸的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在真核细胞内脂肪酸经过活化生成脂酰CoA,而后在线粒体基质中进入β氧化循环被逐步氧化分解。
李志杰欧阳朱清徐颖之周强军张凯马军房俊男鲁彬庞效云翟宇佳孙飞
物质运输再循环相关衔接蛋白ACAP1的N端晶体结构研究
ADP核糖基化因子ARF6的GTP酶激活蛋白ACAP1,是新型网格蛋白包被复合体的组成部分,该复合体由ARF6调节,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途径,如转铁蛋白受体的组成性再循环,整合素蛋白和4型葡萄糖转运体的刺激依赖性再循环等。...
庞效云张凯周强军马军Ming BaiVictor W.Hsu孙飞
ACAP1调节货物分子结合的分子机制研究
Ming Bai庞效云娄继忠周强军张凯马军Jian Li孙飞Victor W. Hsu
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的结构被引量:42
2008年
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的重要"能量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包括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两个过程,其中氧化磷酸化过程的电子传递链(又称线粒体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四个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跨膜蛋白复合体(Ⅰ、Ⅱ、Ⅲ、和Ⅳ)、介于Ⅰ/Ⅱ与Ⅲ之间的泛醌以及介于Ⅲ与Ⅳ之间的细胞色素c共同组成。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是进行生物氧化,并与称之为复合物V的ATP合成酶(磷酸化过程)相偶联,共同完成氧化磷酸化过程,并生产能量分子ATP。线粒体呼吸链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对于彻底了解电子传递和能量转化的机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别论述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和Ⅳ的结构,并跟踪线粒体呼吸链超复合体的结构研究进展。
孙飞周强军孙吉翟宇佳饶子和
关键词:结构生物学细胞色素C氧化酶
二型分子伴侣Chaperonins核酸结合态的结构研究
Chaperonins是一种通过水解ATP协助蛋白折叠的分子伴侣,根据其结构特点和序列同源性,Chaperonins被分成两个亚家族(一型和二型)。一型chaperonins存在于细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例如E.coli...
霍艳武庞晓云徐伟Mark Bartlam董志杨孙飞胡仲军张凯王丽翟宇佳周强军Gabe LanderJiang Zhu何永志
线虫烯脂酰CoA水合酶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初步晶体学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生物体β-氧化循环是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许多代谢疾病都与其密切相关。线虫β-氧化循环与人类相似,但与其相关的研究报道却很少。线虫基因C32E8.9编码的蛋白被WormBase命名为烯脂酰CoA水合酶(WormBase ID:CE29693),被推测具有催化β-氧化循环第二步反应的功能。作者将C32E8.9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并分别纯化了母体蛋白以及硒代蛋白衍生物。多角度静态光散射实验表明该蛋白的聚合状态为三聚体。该蛋白在沉淀剂2-甲基-2,4-戊二醇的作用下形成可供衍射分析的六棱柱形状晶体,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为a=79.0,b=82.4,c=79.2,α=γ=90.0°,β=120°,数据分析表明该晶体非单晶,是一种罕见的蛋白质"三晶"——包含三套晶格。
李志杰张凯翟宇佳周强军耿运琪孙飞
关键词:线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