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享玲
- 作品数:8 被引量:8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纵向双向转诊下社区糖尿病管理双轨互动护理模式被引量:4
- 2012年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谱的改变,糖尿病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人数为25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受医院功能的限制,医院的专科护理很难给社区居民“六位一体”的服务,特别是慢性病人,只能对疾病的“源尾”阶段进行护理,而能对疾病的“源头”阶段进行护理的社区护理虽然对社区慢性病进行了有效的干预,但又受人力资源、医疗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很难给予专科性强的疑难、急、重症及时的救护。
- 李小明李富娟林何梅任洁娜王卫红谢思蓉唐兰蔓罗珍贞周享玲杨春
- 关键词:糖尿病管理护理模式双向转诊空腹血糖受损医院功能专科护理
- 循证护理在冠脉介入治疗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06年
- 包艳张丽群麦超韦丽华周享玲朱沛华
- 关键词:冠心病冠脉介入循证护理
- 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从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干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强调社区护理人员应早期识别社区老年人高危人群,及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 林何梅莫海花周享玲
- 关键词:老年人跌倒
- 对社区脑卒中人群实施双轨道互动干预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菠萝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56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为传统家庭照顾,不施加干预;观察组应用双轨道互动模式干预。3个月、6个月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自制脑卒中知识调查问卷评定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控制血压、饮食护理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Barthel指数、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控制血压、饮食护理等评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可及时预防和干预脑卒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减少后遗症,并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 林何梅莫海花周享玲
- 关键词:脑卒中生活质量社区护理
- 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施行心理干预的价值评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施行心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护理后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结果两组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护理后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择期介入患者施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预后。
- 周享玲
-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心理干预
-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接受介入治疗,对照组常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综合护理干预。术后随访,观察2组用药依从性、疾病复发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疾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给予医院-社区-家庭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意义重大。
- 周享玲黄秋萍宁玉泉
- 关键词:冠心病用药依从性
- 全程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术后不良反应、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住院期间采用循证护理,出院后采取电话或者短信回访、上门回访及医院社区联动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介入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年内再入院情况、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腰背酸痛、尿潴留、腹胀、心烦失眠等不良反应及再入院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除物质生活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促进介入治疗病人全面康复。
- 包艳钟美容潘晓日韦丽华周享玲何劲松邓秋兰唐石弟
- 关键词:冠心病全程护理干预介入治疗循证护理生活质量
- “中途之家”新型社区服务模式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中途之家”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方法 2011年菠萝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南宁市、城区残联合作建立“中途之家”,采取专业指导和伤友互动相结合、集中训练和自主训练相结合、机构训练和社区活动相结合的康复服务模式对3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干预.采用ASI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ADL能力,分别在康复服务干预前、康复服务干预3个月末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3个月末36例患者ASIA评分中运动(49.97±12.17)分、触觉(61.38 ±11.68)分、感觉(57.91 ±12.69)分,改良Barthes指数评分(78.8±10.0)分,FCA量表评分(74.09±13.25)分,均高于干预前的(35.76±11.83),(49.29±9.54),(47.35±13.92),(41.5±13.2),(55.63 ±15.90)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24,4.810,3.364,13.514,5.352;P<0.01).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在“中途之家”接受新型社区康复服务,可以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 林何梅韦海燕周享玲
- 关键词:脊髓损伤社区康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