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靖青
- 作品数:18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戏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挪威当代剧作家约恩·福瑟之作品在中国的“演出繁花”被引量:3
- 2020年
- 福瑟剧作由于极度简约、诗化的风格,曾给搬演它们的演职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但也正是这种剧作风格为世界各地的舞台实践者们带来了同样巨大的二度创作空间。他们寻找着其中"戏剧性"与"可演性"的切入点,渗入了"心理现实主义"的表演技巧,同时又适度地融入跨文化元素,为极具剧作家个人风格的外国戏剧在中国的传播找到了新的路径。
- 吴靖青
- 关键词:演出
- 格洛托夫斯基的极度体验精神与极端训练手段被引量:4
- 2004年
- 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后,对戏剧表演的本质、现象、意义以及表演的心理-形体-情感过程进行全面、深入、充分探索的大师中,格洛托夫斯基是超群绝伦的一位。在他那里,戏剧剔除了一切华丽繁复的枝节,最后凸现出最触目、最朴实、最永恒、最体现戏剧本质的东西——演员和观众。其中,又以演员的作用最为突出。
- 吴靖青
- 关键词:戏剧理论格洛托夫斯基
- 荒诞剧的“逻辑”问题被引量:1
- 2010年
- 提到荒诞剧,人们通常会联想到无聊的动作、语无伦次的话语和无逻辑的情节。甚至1993年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牛津简明戏剧词典》里也指出,荒诞派戏剧家“将其剧作建立在‘人生元意义、无目的’以及‘人类无法交流’这些基本的认识之上,从而放弃了戏剧化的形式和连贯的对话”,
- 吴靖青
- 关键词:荒诞剧逻辑戏剧家荒诞派戏剧化剧作
- 陈明正戏剧表导演艺术思想的三个向度
- 2018年
- 本文从学术深度、学派广度、艺术与人格高度这三个向度探讨了"南方话剧的一面旗帜"陈明正教授的表导演艺术思想。从学术深度说,他深刻地理解了斯坦尼体系,并使之"再度体系化",构建了演员"行动的总谱";从学派广度说,他立足现实主义,并辩证地对多种表导演门派兼收并蓄,其作品大气厚重、风格多样;从艺术与人格高度说,他的表演教学和导演作品纳入了"最高任务意识",他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使他进入了"戏入诗格"的境界。
- 吴靖青
- 关键词:兼收并蓄真善美
- 基本要素下的显影--荒诞剧剧本创作和舞台呈现的逻辑性
- 2012年
- 对于一部传统戏剧,其寓意主旨固然重要,但无论是其剧本创作手法还是舞台演绎过程,都必须符合艺术创造的客观规律和逻辑。那么,以“标新立异”和“自由”身份出现的荒诞剧,其剧本创作和舞台演绎是否就可以摆脱逻辑规律的限制呢?
- 吴靖青
- 关键词:舞台呈现剧本创作逻辑性荒诞剧显影传统戏剧
- 传统与创新的相辅相成——俄罗斯经典剧作在上海的移植被引量:2
- 2014年
- 作为一座现代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每年都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引进和排演不同风格的外国戏剧。随着对外国现当代先锋戏剧引进和排演的增多,一些用相对传统的导表演方式演绎的外国经典剧目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尽管这些外国经典剧目对很多中国年轻观众来说却是新鲜事物。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可喜的是,
- 吴靖青
- 关键词:外国戏剧剧作经典剧目先锋戏剧
- 20世纪上半叶易卜生剧作在中国的演出被引量:1
- 2017年
- 20世纪的上半叶,在易卜生剧作中,只有《玩偶之家》(《娜拉》《傀儡家庭》)、《人民公敌》(《国民公敌》《刚愎的医生》)、《群鬼》等寥寥几部戏剧被搬上了中国的舞台,而这几部戏的演出中,又只有《玩偶之家》的演出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才真正获得了巨大的社会轰动效应。相对于易卜生剧本在当时中国的影响力,其相应的演出仍显得剧目稀少、场次不多、规模偏小。这既折射了当时易卜生剧作在中国的"写实主义"演出由生涩到成熟的过程,又说明易卜生剧作在中国的传播与移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吴靖青
- 关键词:易卜生演出
- 从学院式探索到中国式改编——关于易卜生“冷门”剧作在中国演出的思考
- 2017年
- 新时期以来,易卜生戏剧在中国的演出有了加速度的发展,易卜生的隐藏在"社会问题剧"之后的多个"层面"被一一开掘,直至易卜生的"冷门"剧作也在中国找到了演出机会并有了转向"热门"的可能。从学院式探索到中国式改编,从戏剧工作室的主动发掘到中外文化交流机构的相关剧目引进,易卜生"冷门"剧作在中国上演时强调剧目的大胆拓展,呈现出立意风格的多样化的特点,为外国戏剧在中国的多样化、深层次传播添加了独特的一笔。
- 吴靖青
- 关键词:易卜生
- 分裂与置换——析《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恩萧被引量:2
- 2008年
-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和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分裂"、"置换"这两个概念分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翁凯瑟琳的死亡悲剧是源于她内心深处既追求理想化爱情又追求现实爱情的"兼得"心理。"理想"与"现实"这两股力量在她身上相互对抗,势均力敌,最后将她的精神撕裂。传统文学批评拔高了该小说中男女主人翁爱情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反映了在艺术的"安全"领域里,作者与受众喜好将理想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心理。
- 吴靖青
- 关键词:理想主义现实主义
- 极端手段下的极度体验——格洛托夫斯基艺术精神与训练实践的共振
- 格洛托夫斯基是极度体验精神的全力支持者和倡导者。他的体验精神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演员的“自我牺牲”和“非宗教般虔诚”、演员对“原始本性”和“内心冲动”的体验、演员的“消除障碍”和“自我揭露”、演员发现“另一个自我”和“自...
- 吴靖青
- 关键词:格洛托夫斯基艺术精神规定情境